楠木軒

學習不好將來沒出息?孩子的厭學症,可能是被父母逼出來的!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經典

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習變成很多家長最關心的問題。

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習變成很多家長最關心的問題。

前幾天,我的兩個閨蜜朋友還向我訴苦,“疫情在家這幾個月,雖然每天是網課不斷,但是孩子明顯興致不高,一堂課下來走神幾次,急的我閨蜜每天和孩子同步上課聽講,然後下課了給孩子查漏補缺,還有家裏的一大堆家務和一日三餐,她變成最忙碌的那個人了,每天睡覺時間都大大縮減了”。

聽閨蜜説完,我只感覺她特別的焦慮,尤其是把孩子的學習看的比什麼都重要。

閨蜜的這種焦慮其實很常見,曾經在網上也有一個帖子,關於要不要抓住一切機會和時間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和學習,結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長,都是贊同的,都認為作為父母當然要盡最大努力去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教育條件,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

還有父母留言説,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環境,尤其是教育。

無論是網絡的留言還是現實的身邊例子,家長對學習的焦慮感都是撲面而來的。為什麼家長對學習的重視程度都像上陣殺敵一樣呢?

為什麼現在家長對孩子學習普便都很焦慮?

1: 預言恐慌

什麼叫做預言“恐慌”呢?比如,我們經常看到家長會這樣教育孩子

“你不好好吃飯,就沒有營養身體不好,身體不好就要去醫院看醫生,看醫生就要吃藥打針......” “你快好好寫作業,不好好寫作業,明天老師上課就不知道自己哪裏不會,考試就沒有辦法考出好成績,考不上好成績,你這學期就沒有辦法憑優秀學生了......”

這樣的例子,我們身邊太多太多了,有的家長孩子學習不好焦慮,而有的家長學習成績好也焦慮,似乎怎麼樣都難以掩蓋內心的這種情緒。因為大家都在預言着孩子的未來,好像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就是預言恐慌帶來的影響。

2:對孩子學習“過度關愛”

何為過度關愛呢,就是在有了孩子以後,父母把所有的精力和希望全部注入到孩子身上,而忽視了父母自己的個人成長和建設。對於一個人,付出的越多,希望得到的回報越大。

對於孩子的付出也是一樣的道理,尤其是關愛都傾注到學習上面,而非孩子本身。這種關注點原本就是有問題的,只會加重心中的“焦慮感”。

3: 社會競爭壓力大

現代社會節奏比較快,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面臨着時代快速的變遷和發展,這種速度帶來了內心極大的恐慌和不安全感,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去面對,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不足以應對未來社會的要求,於是這種關注點也最終落腳到孩子的學習上了。如此,又陷入了一種“焦慮”狀態的無限循環中。

家長過度焦慮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呢?

身體健康和心理疾病:大家都知道,過度焦慮會使人左立不安,影響食慾和睡覺,嚴重的會有心理陰影,產生心理疾病。

我有一個朋友做心理諮詢的,他説經常接觸到這麼一類孩子,看着很努力學習,話也很少,天天也沒有其他娛樂活動,但是孩子成績就是提不上,孩子整個過程中幾乎沒有一個笑容。而且關鍵是抵抗力還特別差,只要身邊有人感冒了,他們都逃不過。

最後和家長聊天發現,原來家長特別焦慮,雖然表面不給孩子説什麼要好好學習,要怎麼努力,但是無形中謹小細微的動作和語言都把這種不好的情緒傳遞給了孩子,這也是最可怕的,家長不説,卻暗藏在行動裏,孩子感受到了卻不敢拆穿,雙重的壓力會使孩子更加焦慮,對學習產生厭惡。

其實這類情形的孩子就是屬於父母過度焦慮帶來的心理壓力大,導致身體也受影響,學習效率反而更低下了。

怎麼做才能避免焦慮帶來的厭學呢?

孩子其實是天真無邪的,並不會認知未來即將面對什麼樣的情景,所以大部分孩子的焦慮都是來自父母。那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父母學會理解和反思自己

很多父母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第一反應都是喜歡指責對方,比如:有的媽媽看到孩子做作業時喜歡東跑西拿,就會説孩子態度不好習慣不好,或者怪伴侶沒有儘自己的責任,其實問題的根源是沒有做好自我問題的反思和行為的調整。

我們需要反思的是你的焦慮或者生氣的表現,看上去是為了教育孩子,還是為了安撫自己的內心,讓自己避免被無法接受的現實所打敗的恐懼呢。

但是這個責備和憤怒是否真的能安撫自己還是讓自己變得更加焦慮呢?這個是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反思的問題。

我們可以把自己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憤怒和失控的場景寫下來,然後好好反思一下這種行為是否真的能解決問題,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如果不能解決,更好的行為方式是什麼樣子的呢?學會反思自己的初衷 和行為,焦慮感就會大大降低。

2:學會駕馭內心的不安感

焦慮都會帶來不安,不安指的是對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產生負面的預測,從而產生的一種擔憂的情緒和狀況。因為我們不確定未來會發生什麼,所以對即將發生的事情就會產生不安和焦慮。

那我們該如何去駕馭這種感受呢?首先當這種情緒出現時,要正視並接受,其次學會客觀辯證的分析自己的不安是否有依據,最後學會通過運動,娛樂,看書各種方式去發泄這種不安。

3:允許適當範圍內的焦慮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焦慮也一樣。適當的焦慮能讓人更有動力,表現的更好。因為這種適當的情緒,能在事情發展的極好的時候也能意識到背後的危機,反而更有利於後面的進程。

總之,作為家長,我們要正確面對我們的學習壓力和焦慮的情緒,不要盲目樂觀,也不要太過悲觀和着急,把這種焦慮帶到孩子身上,使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

今日話題:作為父母,你是怎麼看待孩子的學習呢,你焦慮嗎?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