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殘酷的,我們如今能夠在工作之餘出去旅行,可以帶着家人一起看場電影,這樣幸福的生活是因為無數的革命先輩流血犧牲、浴血奮戰,才為我們爭取到了自由、民主、幸福的今天。對於那些為了革命事業而奮鬥的先輩們,我們都應該銘記在心。
上世紀,日本經歷過明治維新,國內經濟迅猛發展。然而生產資料的匱乏,以及軍國主義思想的蔓延,讓日本人逐漸產生向外擴張的想法。隨後的一場關東大地震,導致原本繁華的京都之地淪為廢墟,無數日本人在大火中喪生,這就更加深了日本人的焦慮。而孱弱的晚清政府吸引了日本人的目光,落後的舊中國,成為西方列強瓜分的對象,更成為鄰國日本的侵略對象。
進入中國之初,日本侵略者迅猛擴張,國民黨軍隊執行不抵抗政策,一敗再敗。直到台兒莊戰役,中國才第一次取得了抗戰以來的全面大捷,使得全國軍民精神為之一振,對以後的抗日戰爭汲取了寶貴的作戰經驗,也振奮了前提中國人民。但是台兒莊戰役,也是戰士們用血肉之軀贏得的。其慘烈程度,令人心痛。
當時日軍已經幾乎突破了中國軍隊的正面防線,台兒莊也大部分地區淪陷,只有一小部分還沒有被佔領。守在池峯城的是一個師,但是也只剩下了百餘人,其餘全部戰死。當時指揮官向上級請求撤退,但是上級卻給池峯城的守城將士們下了一道死命令:士兵死完了指揮官上!指揮官死了我再上!後退一步者,殺無赦!
得命之後,池峯城的戰士們決定拼死一站。指揮官將擔架隊、炊事班等等後勤人員全部動員過來,甚至還能動彈的輕傷員也都被組織過來,組建了敢死隊。而在城外,是同樣已經筋疲力盡、彈盡糧絕的日軍。
就是池峯城內最後的這批人,靠着出其不意的白刃戰,將城外日軍殺了個措手不及。經此一夜,台兒莊已經失守的大部分地區硬是被奪了回來,友軍這才有了重要的窗口期,才最終取得了台兒莊大捷。
台兒莊大捷讓全國軍民精神振奮,這是“日軍進攻戰中的首次敗退”,然而在日本人眼中,卻並非如此。
1967年2月,日本老兵赤柴八重藏已經75歲了。當時他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關於台兒莊戰役的報道,其中如實寫到了日軍“敗戰”。看到這兩個字,赤柴八重臧竟然感到十分震驚。之後,75歲的日本老兵開始準備資料,與出版社交涉,要求出版社更正這兩個字,強調日軍並非“敗退”,而是“轉移”。
雖然是一個詞語的差別,但是這句話的意思就完全改變了。原本台兒莊大捷是我軍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一次振奮人心的勝利。而讓赤柴八重藏這個“轉移”一形容,就好像日軍是故意戰敗的,是有目的的,只是一次戰略行為。
而這個執着的日本老兵,就是當時台兒莊戰役中的一個聯隊隊長。這場戰役是雙方精鋭對陣,中國使用了裝備最精良的部隊,而日本也將最好的武器用在了這次作戰當中。經過奮戰,當時參戰的日軍第5、第10師團都已經被我軍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他們被我軍圍困好幾天,險些全部成為俘虜。
當時赤柴八重藏正在第10聯隊,他受到上級命令,準備去營救被我軍圍困的坂本支隊。然而在他率兵前進的時候也被我軍圍困起來,陷入危機。赤柴八重臧想要找機會突圍出去,撤離現場,但是又沒有收到上級命令。
經過慎重考慮,他還是決定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擅自做主撤退。為此,他被貶出軍隊。之後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需要太多戰爭機器,赤柴八重臧這才被重新啓用,但是隻是被當作一個普通日本士兵。
這一次,赤柴八重臧要求出版社慎重用詞,為自己“翻案”,他還為此找了很多所謂的“資料”,最終雜誌社決定尊重他的意見,將“敗退”解釋為“轉移”。
在翻案證據中,赤柴八重臧反覆強調,並不是自己主要想要撤退,而是中國人太英勇。而他自己也只是根據當時的情況,隨機應變了一下。這顯然是譁眾取寵,跳樑小醜的行為。而且僅僅在幾年之後,赤柴八重臧就死了。只是在他翻案的材料裏,我們看到了日本人對當時中國人民抗日情緒的描述,看到了中國軍人是多麼的英勇無畏,看到了中國百姓是多麼團結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