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萬里的“雲課堂”,不讓一個留學生掉隊

  每晚6點半,50歲的王霞總會準時通過網絡為學生上課,這樣的課程已持續了大半個學期。電腦的另一端是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的53名留學生。

  作為南京科技職業學院的教師,王霞主要負責留學生國際漢語課程的教學工作。從2013年該校開始招收留學生起,對外漢語專業的她就成為留學生們的第一批教師。國際中文教育是一項頗有挑戰的工作。課堂上,她經常手把手教留學生寫漢字。在她看來,橫平豎直、字跡工整就像一個人的衣冠。“只有寫好字,一個人才顯得更加精神。”王霞經常對留學生這樣説。教學風格注重感受體驗的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她所講授的課程深受留學生的喜愛。不過,疫情卻讓她不得不將課堂搬到了網絡上。

  29歲的青年教師張玉珠承擔漢語聽説課教學,學生來自摩洛哥、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張玉珠每次都用有趣的視頻和熱情的講解給課堂熱身,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國內高校早已全面恢復線下教學。但全球疫情防控不均衡,對留學生如何正常開展教學成為難題,所在國網絡等基礎設施參差不齊、時差等都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一個留學生也不能掉隊!”在多次討論中,南京科技職業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與教務處、學工處等相關部門細化了境內外不同類別、區域的留學生情況,全力保障留學生教育高質高效開展。

  據介紹,該校國際教育學院還積極尋求穩定高效的線上教學平台,對全體授課教師展開多輪信息化教學平台培訓,並建立教學團隊微信服務羣,隨時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目前,境外留學生教學主要使用Zoom、ClassIn等作為遠程教學的雲平台,使用超星學習通作為遠程教學的課後管理監督平台,有效保障境外留學生教學有序開展。

  經過培訓,教師們適應了新的教學方式。在“雲課堂”上,教師們穿插使用大量圖片、視頻內容,將每一個知識點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同學們面前。

  在《我在中國學大方》課文中講解漢字“敬”時,王霞先是解釋了該字有“尊敬”的意思。看着不停記筆記的同學們,她開始提問:“如果吃飯時你要朋友和你一起喝杯茶或酒,應該怎麼表達呢?”

  印度尼西亞留學生安託尼是個“漢語迷”,他馬上發言:“給你茶,你喝酒!”

  王霞解釋:“在中國,安託尼所説的動作一般被表達為敬酒、敬茶。中華文化推崇尊敬,尊重長輩、尊重朋友。”她就講起孝親敬老的傳統文化小故事。聽着故事,安託尼如痴如醉:“原來,這樣小小一個漢字背後這麼有意思呀!”

  “在中國,朋友出去聚餐總要搶着請客,這和我們國家不太一樣。”漸漸地,安託尼明白這是中國人真誠待人、熱情好客的生動體現。

  張玉珠每天挺着大肚子坐在屏幕前,學生們都特別關心,經常詢問老師的身體狀況,讓老師多休息。張玉珠感嘆,雖然相隔萬里,心與心的連接和平時一樣緊密,看着學生們在屏幕前的笑臉,每天的心情都特別好。

  對於線上課程,留學生評價很高。一位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學生説:“我上課時候聽得非常清楚,而且老師會用很多方法讓學生一直喜歡上課。”

  來自摩洛哥的2020級語言生温情(中文名)還沒有來過中國,但她正通過在線平台和學習軟件等方式積極參加課程活動。現在,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全球疫情平穩後來中國看看,來學校聽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2 字。

轉載請註明: 相隔萬里的“雲課堂”,不讓一個留學生掉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