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年,大明朝經歷浩劫,這場空前的浩劫似乎昭示着帝國的覆滅。
七月,在位四十八年的萬曆皇帝朱翊鈞駕崩,其子明光宗朱常洛繼位,年號泰昌一一一在位不到一個月,因“紅丸案〞意外身亡;九月初五,朱常洛長子朱由校繼位,改次年為天啓,風雨飄搖之中,這個十六歲的少年倉促間接下了帝國的接力棒,成為明史上的第十五位皇帝。
朱由校
天啓皇帝的繼位看似沒有血腥,實則一場徹頭徹尾的政治操弄,猶如千軍萬馬,在戰場上作你死我活的拼殺。
明光宗朱常洛身前不愛皇后、嬪妃,獨愛身份低下的選侍,其中“西李”選侍獲得殊榮與朱常洛一起住進了乾清宮,她還有一樣光榮的任務一一一撫養朱由校和朱由檢(後來的崇禎皇帝),看似身份卑微,實則等同於後宮第一人。
朱常洛在位期間,“西李”選待要求他封自已為皇貴妃或是皇后,朱常洛答應了,可事與願違,不到一個月朱常洛就掛了,讓“西李”的貴妃和皇后夢劃為泡影。
根據朱常洛的遺詔,“西李”選侍手裏握着一個候任皇帝和一個皇子(都不是她親生的),賴在乾清宮不走,要求朝廷答應她的條件:要麼封她為皇太后,要麼答應她臨朝聽政,要麼讓她批閲內閣呈送給皇帝的各類文書,決斷朝中大事,反正以前朝後宮第一人自居,從而製造了明史上的“移宮”大案。
天啓皇帝朱由校雖持有遺詔,但由於“西李”選侍的層層阻撓卻遲遲就不了位。
朝臣不幹了,東林黨人不幹了,他們必須制止這種混亂的局面,讓新皇帝繼位,昭顯日月,國祚延綿。
於是一場別開生面“搶皇帝”的鬧劇開始了。
九月初一,朱常洛駕崩,朝中重臣楊漣、劉一燝等前往乾清宮哭靈被拒,"西李"在太監李進忠(魏忠賢)的唆使下,要求朝廷答應她的條件未果;雙方鬥智鬥勇,冷戰熱戰頻繁發生,整整膠着了五天。
朝臣給“西李”選侍下了最後通牒,但〝西李”依舊不依不繞,不肯離開乾清宮。
“西李”自不量力,從一開始她的身份和政治背景就註定會在這場鬥爭中失敗,因為她面臨的是明史上最強東林黨,而此時的東林黨幾乎可以把控朝堂、駕馭天下,何況她只是一個區區選侍。
1620年九月五日,朝臣摒棄禮儀,命東宮伴讀王安從乾清宮裏把朱由校搶了出來,安置於太子別宮;九月六日,在朝臣的擁護下,朱由校御奉天門,即皇帝位,年號天啓。
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繼位一一一夾縫中的朱由校剛擺脱了後宮的束縛,同時又掉進了文臣把控的權局;表面上看是朱由校登上帝位,接過皇權,實則是東林黨撥高問鼎,贏得了一次徹頭徹尾的勝利。
西李選侍
和所有新皇帝繼位一樣,擁立派東林黨獲得重用,他們的權力形成一邊倒,把控着朝局,在朱由校面前同樣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朱由校肯定不想做個傀儡,登基之初便做了幾個重大的決定,這幾個決定對熹宗朝影響極其深遠。
“四十八年(萬曆),庚辰,即皇帝位。詔赦天下,以明年為天啓元年。……辛卯,逮遼東總兵官李柏如。甲午,蔭太監魏進忠兄錦衣衞千户,封乳保客氏為奉聖夫人,官其子。……戊申,遼東巡撫都御史袁應泰為兵部侍郎,經略遼東,代熊廷弼”。
簡單翻譯並分析一下。
魏忠賢的哥哥被封為錦衣衞千户,魏忠賢取替魏朝,除掉他的恩人太監王安,與朱由校的乳孃完成宮廷“對食”,在客氏的舉薦下,從惜薪司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保和三店,明史上最大的閹黨巨宦魏忠賢便粉墨登場了;
朱由校的乳孃客氏被封為奉聖夫人,並蔭其子,她可以自由出入宮禁,橫行無忌,與魏忠賢聯袂形成了一股可怕的政治力量,朱由校希望為己所用,與東林黨一決生死;
朱由校任命遼東巡撫都御史袁應泰為兵部尚書,取代熊廷弼經略遼東,遼東邊防同樣成為他上任之初的頭等大事。他不斷作出軍事部署和調整,幾年後,熊廷弼復出再次經略遼東,與後金對峙,互有勝負,熊廷弼功不可沒,不過後來與王化貞一起被懸首九邊。
這一系列人事任命看似輕描淡寫,實際上把朝局引入了他的方向。
魏忠賢
在這裏我們不去過多敍述魏忠賢與客拉拉的劣跡,反正在朱由校的授意下朝局發生了逆轉。一夕間魏忠賢一派的閹黨強勢崛起,突然間權傾朝野,人事、軍事、税收等一系列舉措就開始實施了。這是一個可怕的改變,東林黨深感欺辱,飽受威脅,於是向魏忠賢閹黨一派發起了潮水般的攻擊。
天啓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楊漣向朱由校上疏,彈劾東廠提督太監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狀。其中陷害忠良,圖謀不軌,排除異己等字字血淚,狀狀催人命,各大臣也緊接着附議。
魏忠賢害怕至極,向居於深宮的朱由校哭述,哪曾想朱由校對楊漣此議不予理會,情急之下削去吏部侍郎陳於廷、僉都御史左光斗,楊漣的官職,不久將“東林六君子”下於獄中,迫害致死。
接下來的對決中,代表皇權的宦黨與東林黨之間血腥廝殺,上演了一束束不可思議、慘絕人寰的政治大戲,我不敢深入記敍,害怕成為眾矢之的,因為天啓朝的東林黨代表着正義與國統,特別是左都御史楊漣又是國之祭奠的大英雄。但我想試問除了楊漣這個大英雄外,所謂的東林黨眾在天啓朝又幹了些什麼呢?這一點,歷史的時空自然會記下。
在這裏提出兩點質疑,為什麼朱由校逝前交待崇禎皇帝朱由檢:“忠賢可計大事”。個人認為至少朱由校揭開了東林黨的黑幕,鋭意政治改革,將這些大佬臣下的各項税賦提到了高水平,東林黨眾控制的富庶地區經濟受損、怨聲載道;
其二,崇禎亡國之時嘆言:“文臣誤國,個個可以計殺”,只因那時候的東林黨再次崛起,為什麼死到臨頭崇禎皇帝才幡然醒悟?
事實證明,朱由校強過朱由檢,之前他早就料到了東林黨精心佈置的局,他不是一個勁的往裏鑽,而是剪除所謂的漁網,破繭重生;他精於謀略,大局觀高於朱由檢數倍;他的駕馭之術和膽魄看似雲淡風清,實則手腕鐵血,預料於前。
楊漣
歷史上熱愛木工之術的皇帝,朱由校獨此一例。精於此道讓他成為後世嘲笑和攻擊的最大理由,説他不務正業,寄情於木工,還説他花天酒地,荒廢朝政,任由起義峯煙四起,明亡他應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裏我們不去過多討論明亡深層次的原因。
但作為一種愛好,朱由校醉情於木工可見心思縝密一一一非但如此,木工活手藝高超,不弱於當代巧手的工匠,足見對事物的把控,對朝廷的大局觀胸有成竹,一絲一毫盡在掌握,單憑這一點其敏鋭和史實記載的沉溺絕無相符,個人相信,朱由校至少強於明朝中庸的皇帝之上一一一因為他留給崇禎皇帝的是財政的盈餘和不可小覷的強兵。
天啓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在客氏、魏忠賢等人的陪伴下,於橋北淺水處大船上飲酒。一時興起,由兩名小宦官陪伴泛小舟盪漾,突然狂風四起,不小心跌入水中,被人救起,從此落下病根,後來天天服用霍維華進獻的“靈露飲”,導致渾身水腫,直致卧牀不起,八月二十一日,死於乾清宮,年僅二十三歲。
朱由校的死非常蹊蹺,個人認為遠非溺水那麼筒單一一一他和武宗朱厚照一樣身強體健、奇怪的死於壯年,兩個人都沒有留下子嗣,其中原因撲朔迷離,很難揭開真相,理應排明史懸疑的甲乙。
明史曰:“明自世宗而後,綱紀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廢壞極也。雖有剛明英武之君,已難復振”。
朱由校在位七年,如果再多給他些時間呢?
參考資料:《明史》.《熹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