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王朝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五年。從秦末農民起義,到劉邦與項羽的楚漢相爭,最後劉邦勝出,建立漢室王朝,但這個王朝並不是劉邦一個人的功勞,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漢室王朝的風雲人物吧!
韓信取得齊地後,自恃功高,派人請求漢王封他為“假齊王”劉邦明知韓信藉機爭權,但聽從張良、陳平及時提醒,趁水推舟封韓信為齊王。劉邦此舉出於無奈,是當時形勢所迫,因劉邦還要利用韓信。但此事也埋下了劉邦最終剪除韓信之前因。
與此同時,項羽在正面和側翼戰場上接連遭到重大失敗,從漢王四年下半年起,形勢發生急驟變化,楚漢戰爭進入最後階段。項羽日益孤立,糧秣得不到補充,韓信又繼續進兵西楚。八月,項羽向劉邦提出議和,楚漢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九月,項羽率兵東歸,劉邦乘機追擊楚軍於固陵(今河南太康南),調令韓信、彭越等人率兵圍殲項羽,允諾以“睢陽以北至谷城”之地給彭越;以陳以東至海之楚地封給齊王韓信。
前202年十二月,圍殲項羽的垓下大戰開始。韓信本部三十萬(《史記·功臣表》作四十萬)擔任主攻,再加上他的部下左、右翼蓼侯孔聚、費侯陳賀的軍隊,總計在五十萬以上。同時,隸屬韓信或韓信部將的還有:陽陵侯傅寬、潁陰侯灌嬰樂成侯丁禮杜衍侯王翥、赤泉侯楊喜、深澤侯趙將夕、昌侯旅卿、共侯旅罷師等人。
此外,平陽侯曹參曾是他的副手,棘蒲侯陳武曾同他一起合擊齊歷下軍,肥如侯蔡寅和他一起打敗楚將龍且,還有共斬項羽的另外三將中水侯呂馬童、涅陽侯呂騰(勝)、吳房侯楊武也都是他所屬灌嬰的部下。總之,在垓下會戰中,韓信的部隊是主力。垓下之戰一結束,劉邦就以討伐魯國為名,引兵北上,在定陶剝奪了韓信部分軍權,並且以韓信熟悉楚國風俗為名,改封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他到封國後,未忘記從前給他飯吃的漂母,賜以千金。
但是劉邦對韓信擁有軍權一直存有戒心。早在韓信分兵北擊魏、趙之初,劉邦就派了親信曹參和灌嬰帶兵同去。他倆是劉邦同鄉,此去既是助戰,又可監督。垓下之戰開始,韓信由齊國領兵南下,曹參坐鎮後方。韓信如舉兵反漢,就有腹背受敵的危險。只是當時軍事形勢的需要,還要韓信為他出力。劉邦在等待時機。前201年十月,有人告韓信謀反。
劉邦曾想發兵征討,陳平分析道:目前漢王兵不如楚,用兵不如韓信,不可操之過急,可借遊雲夢、會諸侯之際,一舉拿下韓信。當韓信得知劉邦要來雲夢,獻上了叛將鍾離昧頭顱,但仍未逃脱被擒命運。劉邦一到韓信駐地,就以“人告公反”的理由,把他捆綁,解至洛陽,赦為淮陰侯。韓信被縛前感慨地説:“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韓信一再被削地奪爵,對劉邦愈加不滿,常稱病不朝,並羞與周勃、灌嬰等為伍。對劉邦的不滿和輕視也時有流露,如在一次議論各人的統兵能力時,韓信竟當面説劉邦陛下不過能將兵十萬”,而説自己則“多多益善耳”。韓信的不滿情緒,不久就發展到謀反活動。他與陽夏侯陳豨暗中勾結,相約陳豨在邊地起兵反漢,韓信從中響應配合。高祖十年九月,陳稀公開宣佈反漢,自立為代王,劉邦聞訊,親自率兵征伐。
韓信偽稱病不從,待劉邦走後,準備按原計劃響應。但韓信謀反之事被屬下一舍人告發,呂后與蕭何謀劃,詐稱陳豨叛亂已平,令朝臣入宮慶賀。韓信勉強入宮。哪裏想到,他一入長樂宮,就被呂后、蕭何拿下,斬於長樂鍾室。劉邦打敗陳豨叛軍後回朝,聽到韓信被殺,心情複雜:對於這樣一個曾為自己打江山而立過不朽之功的傑出將領,有一些懷戀之情;又因徹底除掉了一個威脅自己帝位的心腹之患而高興。難怪他“聞信死,且喜且哀”了。
韓信家族也未逃脱劉邦掌心,被誅夷三族。韓信生前不僅是個軍事指揮家,還是一個軍事理論家。據史載:“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他與張良一起,“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
與一般軍事將領不同,韓信是一位戰略家。他有政治頭腦,在漢王還定三秦之前就能洞察天下事勢,分析項羽必敗,劉邦能勝的原因;在劉項中原對峙時,能避項羽主鋒,從北面包抄其後方,造成對項羽兩面夾擊的形勢。通過下魏破代,取趙脅燕,擊齊敗楚等戰役,顯示了韓信傑出的軍事才能。
但是,用韓信自己的話來説,他善於帶兵而不善於帶將,終於不免被不善於帶兵而善於帶將的劉邦所擒。這從韓信個人的角度看當然是一場悲劇,但從中國歷史發展的趨勢來看,卻對漢朝的統一有利,至少可以減少一些戰禍。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