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人為何把日本侵略者稱為“鬼子”,而不是用老稱呼“倭寇”?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經典

鬼子,現在聽到這麼個詞,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二戰時期的日本侵略軍了,“鬼子”就是“日本鬼子”嘛,但是,“鬼子”這個稱呼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字典裏通常解釋:“鬼子”是我國人民為了表示對外來侵略者的憎恨,所起的蔑稱。但是,大家仔細想想,中國人對外來侵略者,有用“鬼子”當蔑稱的習慣嗎?

古代,中原的侵略者通常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這種人,古代一般是稱為“虜”;“蠻”、“夷”、“匪”、“賊”、“寇”等,這些字眼都是形容“來犯者”的,日本侵略者也有,就是元明時期的海盜,對於這類人,中國人也有專門的稱呼,叫“倭寇 ”,反正沒有叫“鬼子”的。


明朝就喜歡叫北方的蒙古和女真入侵者叫“虜”

其實,用“鬼子”稱呼日本人,屬於一種語言史上極為特殊的現象,如果死硬叫邏輯的話,這種稱呼實際是錯誤的,因為,“鬼子”根本不是用來指日本人的,而是指西洋人的。

古代中國人雖然也有些中心主義,但是也不至於完全不把周邊民族不當人看,但是,明清的時候,出了一個情況,西洋人來了,這些人的長相中國人完全沒見過的,相當驚訝。


《神探狄仁傑》中,有一個案子,李元芳第一次見到西洋人,他的評價是這樣的,估計大部分中國人第一次見到洋人的感覺都是這樣的。

“鬼子”一詞很早就有了,始見於《世説新語·方正》:“盧志於眾坐問陸士衡(陸機):‘陸遜、陸抗,是君何物?’……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內,寧有不知?鬼子敢爾!’”由此可見,“鬼子”一詞古已有之。在一些古代志怪小説如《搜神記》《睽車志》中,也有涉及“鬼子”的,但“鬼子”有時候指魔鬼,有時候是“人鬼婚姻”的產物。

明朝的時候,中國人見到西洋人,還不至於叫“鬼子”,大都叫“夷”,比如叫荷蘭人就叫“紅毛夷”,但十九世紀中期以來,西方列強侵略中國,清政府與洋人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壟斷在中國的利益,國人就把洋人貶稱為“洋鬼子”、“西洋鬼子”、“紅毛鬼子”。


著名的“紅衣大炮”就是“紅夷大炮”變過來的

這種稱呼實際也是根據洋人長相來的,明朝的時候,洋人勢力還沒有深入,鴉片戰爭後深入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見到了洋人,本來就對這些人的長相不歡迎,加上大部分來的又是侵略者,國人又認為西方人大的都是黃毛綠眼,體態就像鬼怪,如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後的詩人陸嵩材在《江州述感》中説:“白者乃真鬼,語音類禽鳥,脛長面多毛,眼綠疾顧。”和汪仲洋提詩説:“鷹嘴貓眼鬚髮赤,錦纏花腿到腰身。”

甚至,由此還出現一些謠言,比如流傳洋人是金髮碧眼的鬼,需要吃嬰兒滋補等,造成不少衝突(教案)。


一直到改革開放前後,絕大多數中國人對於白人的長相還是覺得相當新鮮

總體來説,“鬼子”一詞是中國人因為早期歐洲人的怪異長相、以及侵略者的身份,所加上的蔑稱。

也就是説,從邏輯上來看,用“鬼子”稱呼“日本人”不太對,因為日本人的長相顯然不至於嚇到中國人,而且,對於日本人,明明有現成的“倭寇”一詞啊,怎麼用鬼子呢?

其實,這和中國近代屢受侵略有關,近代以來,來中國的洋人幾乎都成了侵略者,所以“鬼子”一詞就成了“侵略者”的代稱,不過,早期中國人還是沒有叫日本人鬼子的習慣,中國人叫西方侵略者叫“洋鬼子”,但是叫日本人,還是用“倭”等形容的比較多,甲午戰爭時期,也幾乎沒有聽説把日本軍隊稱為“鬼子”的。


不過,總體來説,由於日本人成為了侵略中國的主要敵人,所以“鬼子”漸漸成為日本人的代稱,邏輯是:鬼子等於洋人、洋人等於侵略者、侵略者後來主要是日本人、於是日本人等於鬼子了。比如電影《鬼子來了》和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中的“鬼子”,就是指向來自日本的侵略者。而且,因為日本人一般比較矮小,所以“小鬼子”一詞一般也特指日本人。

而且,倭寇畢竟是明朝的事情,400多年前了,後面有幾百年時間中日幾乎就沒交流過,所以“倭寇”這個稱呼,很多中國人都陌生了,也就浙江沿海還有些民謠等提到倭寇,但對於洋鬼子的,中國人是知道的,畢竟洋人侵略勢力很大。


其實,稱呼日本人為鬼子,還主要是大陸地區的蔑稱,其它地區對日本人有其它蔑稱,比如“四腳仔”(閩南語,台灣地區蔑視日本人,願意為狗),蘿蔔頭(意指日本人身材像蘿蔔一樣矮小)或日本仔、為粵語對日本人最為常用的稱謂;??(意為矮子,從“倭”字演化而來。朝鮮人常用此詞來取笑日本人普遍身高較矮),???(意思為豬腳,用以嘲諷日本人穿着傳統分趾鞋襪的模樣,就像豬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