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閒聊,談起了曾火極一時的《甄嬛傳》,不約而同説到一個重要的女配角:崔槿汐。
崔槿汐是在甄嬛入宮之後,而且一直陪伴到甄嬛成為皇太后,可以説是個跨越70多集長度還不離不棄的好幫手。
崔槿汐之所以特殊,在於《甄嬛傳》表面上説她忠於甄嬛,實際上這個宮女背後有着許許多多沒有明顯揭開的秘密。仔細觀察崔槿汐這個女子,她到底為何要效忠於甄嬛,説來是有些破綻的。
戲劇裏的崔槿汐為什麼突然就效忠甄嬛,又基於怎樣的因素可以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女主角,對於這種戲劇性而言,台詞裏面的諸多借口真的相當耐人尋味。
由此可知,崔槿汐曾經是某個太妃的宮女,卻在甄嬛入宮後被指去了讓年世蘭故意安排的偏遠碎玉軒,擔任了掌事宮女。
在每一間宮殿或居所裏面,妃嬪有所謂的主位,也就是幾個後宮女子住在一起,看誰的品秩高,那地方就歸誰管。然而,碎玉軒一開始就住着兩個小主,一是住在主居室的莞常在,另一個則是居於西偏殿的十四歲小姑娘淳常在,從住所來看二名女子的身分高低。
因此,甄嬛住在碎玉軒中間,而且崔槿汐直接對甄嬛負責,帶領康祿海那幫子太監與分配給主子的宮女一起效力。
換句話説,在《甄嬛傳》裏面,恐怕潛伏在後宮裏面最深、表面上還曾經有許多主子、讓人最摸不清來歷的宮女,也就是崔槿汐了。
第63集有一段台詞,她是這麼描述自己的:
從這句台詞來看,既然不是「第一位」也並非「時間最長」,可以説,這樣一個如前文所述、在後宮最少過了廿四年的老宮女,她的主子絕對多於兩人,亦即除了那位不知名的太妃跟甄嬛之外,必然還跟過別的嬪妃。
崔槿汐縱然可能沒有在皇后的景仁宮做過事,但仍然能夠確認:她也為皇后做過事,而且還是皇后當初埋在甄嬛身邊的釘子。
敬妃是有可能認出崔槿汐的刺繡,在《甄嬛傳》早先有一段情節,描述甄嬛曾見過敬妃做肚兜,同時也在懷孕時與沈眉莊談論給小孩縫製肚兜的內容,因此敬妃會曉得崔槿汐能刺繡就不足為奇了。
敬妃找皇后揭發崔槿汐與蘇培盛的對食,主要的出發點在於爭奪養女朧月公主的監護權,生母與養母之間的摩擦,説來就如此簡單。但,端妃來這裏做什麼呢?説來無他,皇后找來她們的原因很簡單,端妃最服從太后的命令,就算不吱聲,也會礙於中宮的權威而依然保持自掃門前雪那默不作聲的態度,便如同當年她隱忍年世蘭的毆打和羞辱一樣。
接着劇中的台詞就顯露出一些端倪了。
皇后很瞭解崔槿汐,當初敬妃説的是槿汐的手藝,皇后卻直指「纓絡」和「柳葉合心」這兩種特徵。
「柳葉合心」是刺繡中的一種美好寓意,古人表達對於友朋的感情深厚,分隔兩地就會折柳相贈,以表達依依之情,而上面的柳葉繡成同枝的合心樣子,表示雙方對彼此合心合意,也是男女能夠心意相合、融洽的祈願;「纓絡」則是以珠玉綴成的裝飾品,也就是那荷包上面一串串用繩子編織起來的珠玉絡子,現在一般稱之為「中國結」,亦稱為玉字邊的「瓔珞」,表示綴有玉石,故稱之。
崔槿汐何曾在皇后面前露過這些手藝?縫製肚兜可不會出現纓絡吧!
因此,崔槿汐與皇后的關係之密切,能夠被派去碎玉軒並貼身服侍多年、同純元皇后「故衣」有説不清的密切干係,崔槿汐也八成是太后的眼線。
按照《大清會典》的説法,清代宮女在職的制度,仿造的是明朝的管理法則,更動的內容並不多。
除非,這樣的宮女服務於太后或皇后中宮手下,長期陪在主子身邊,也得出於主子的要求而續聘,否則超齡的宮女就失去了在後宮當職的能力。
那麼崔槿汐這位超齡掌事宮女會特別被派去碎玉軒,再對照其他宮室那些年輕宮女,實在不符規矩,除非有上面的特殊派令。
或許很難看出端倪,但一個正常的普通宮女在後宮妃嬪底下做事,年齡到了卅五歲就一定要出宮,這是成文的規定,粗使宮女也同樣無法接近妃嬪的吉服縫製,頂多就是自己縫補些平常衣物罷了,崔槿汐能實際探觸到許多後宮秘密,沒道理不是太后身邊的得力助手。
但這些都與崔槿汐對待甄嬛的忠誠度頗有扞格,因為太后比皇后還更忌諱甄嬛這個漢軍旗的女子。
電視劇有一段崔槿汐的解釋,更讓人覺得愈描愈黑。
“其中是有幾分純元皇后仁慈的緣故”這句話,是有點語病的,因為「仁慈」是個很難理解的詞,而「幾分」更説明了槿汐並未完全表現出忠誠度。
崔槿汐並未就這種「愛屋及烏」的設想繼續解説,反倒持續避開話題,轉到了設計甄嬛的皇后身上。
在許多事情上,崔槿汐的幹練令人讚賞,而到了這麼一件故衣卻讓主子甄嬛被整得灰頭土臉,委實不合常理。
與其説是又中了別人的圈套,不如説,槿汐為了在甄嬛面前排除自己被懷疑的可能性,所以故意裝傻,或者乾脆意有所指,來順利撇清自己在其中的干係。
另外,在甄嬛咬牙談及主謀者皇后的時候,崔槿汐繼續不表態,下圖就是特寫鏡頭那持續「欲言又止」的表情。
皇后跟崔槿汐之間是否有什麼特殊關聯?
個人認為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究的點。
這方面的設想,還要思考的一個關鍵,在於甄嬛離宮前的人事分配。
請注意下面的台詞,崔槿汐的效忠多次,然而在甄嬛心灰意冷要準備前往甘露寺修行的時候,她卻召集了碎玉軒所有的宮女和太監,説了以下這番話。
甄嬛沒有把崔槿汐安排給任何人,而是建議她“不如還是回去吧”,説得有點疏離。
而流瀲紫小説中也特意提及了端妃對崔槿汐一個普通的老宮女説了聲謝謝?
在後宮這種只看尊卑地位的地方,或許出於對一名掌事宮女的尊重,又或者兩人關係疏遠些,可是一個武將之女的齊月賓,為何會覺得崔槿汐幫她處理受傷的手臂而感到特殊的温情?
答案只有一個:端妃早就知道崔槿汐是太后的人,不能得罪!
意即,如我多次強調,甄嬛所尋找的端妃與敬妃這兩個同盟,除了是太后所佈的樁,她身邊的宮女們也都是敵對集團的眼線,甄嬛早就被孤立了。
太后除了防範這些漢軍旗武將之女,最忌憚的仍然是神似純元皇后的甄嬛。她知道終有一天甄嬛會萬千寵愛於一身。
而此時此刻,崔槿汐的看似“偶然”加入,實則是大有玄機的。
或者換句話説,敬妃為何在發現那隻荷包之後,沒有指責太監蘇培盛,而是偷偷去找了皇后告狀?
皇后為什麼在甄嬛回宮成為熹妃之後,失去了以往繞着圈子對付敵人的冷靜權謀,而要浩浩蕩蕩帶着端、敬二妃前來親自興師問罪,而且馬上先監禁了崔槿汐與蘇培盛,直接對上了甄嬛還來搜查槿汐的房間找證據?
答案很簡單:敬妃也知道崔槿汐是太后的人,自己同樣惹不起皇上身邊的大太監,既然如此,皇后不是在懷疑崔槿汐立場轉變,也並非單純想要預防崔槿汐與閹人蘇培盛聯手合作,又去找了皇帝報備先拘拿兩人去慎刑司,以防幾人在此事上串供,目的就是懲罰這個“叛徒”。
重點在於,崔槿汐真的只是另謀出路、背叛舊主這麼簡單麼?
非也!
因為在《甄嬛傳》裏面,崔槿汐表面上雖説維護甄嬛到一種令人迷惑的程度,實際上,她是一個“三面間諜”,而且其真正主子也不難猜,崔槿汐早在一開始就是舒太妃的人了。
請回憶一下甄嬛剛剛入宮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先是夏冬春被華妃賞了殘酷的「一丈紅」,接着她親眼在御花園的水井裏看到福子的屍體...
而甄嬛之所以感到有些異樣,就是因為佩兒這不尋常的姿態。乍看之下,好像佩兒幫了甄嬛,但若我們換個角度,從太后與皇后的觀點來看甄嬛這個外貌神似純元皇后的十七歲少女,一入宮就發生這麼多件事都與爭寵有關,又聽聞本來在碎玉軒的那位芳貴人過去意外小產,難道不會為此噤若寒蟬麼?
崔槿汐與佩兒受到甄嬛重用,得以繼續監視甄嬛。佩兒還能幫忙煎藥或薰香,都可説是從找出海棠樹下麝香仁一事之後開始的,如果思考甄嬛回宮後為何不把佩兒從欣貴人那裏弄回身邊,反而利用佩兒當作監視住在儲秀宮的欣貴人及祺嬪,那時完全成為皇后棄子的佩兒,自然可以為甄嬛所用了。
崔槿汐在這方面的能耐之高,同樣不能忽略,因為她至少是個“三面間諜”。
而這一點又可以從甄嬛與果郡王的感情説起。
崔槿汐當面跟果郡王説上一句話,是在《甄嬛傳》第48集離開甘露寺上凌雲峯的半途中。
流朱藏不住話,既然會跟浣碧講了王爺遇上甄嬛的縹色玉纖纖“調戲“”事件,那麼管理整個碎玉軒的槿汐自然也能弄清楚,因此後來那一晚,崔槿汐故意領着甄嬛去桐花台,必然就是知道十七爺人在那裏,想要確認果郡王是否真的喜歡上甄嬛,然後偷偷躲在一邊窺伺。
但崔槿汐卻對果郡王出乎意外地瞭解,除了甄嬛和舒太妃這兩個最親近的女人之外,崔槿汐對王爺的想法之透徹,完全超出了整出電視劇裏面的所有人。
觀察槿汐在碎玉軒的時候,甄嬛意外收到從華妃那邊轉來的稀有蜀錦衣料,甄嬛當夜在桐花台跟王爺見面,崔槿汐可沒有出現在鏡頭中,就算那天摸黑偷聽了,卻怎麼在見着這匹夕顏蜀錦料子的時候如此反常,彷彿一見就猜出來是十七爺想盡辦法弄去甄嬛手中的呢?
若不是懂得「夕顏」的意義,如果不瞭解「桐花台」對舒太妃與果郡王的意義,對於王爺的性格與做法沒有半分理解,哪能看得出來?
問題是:崔槿汐怎麼會如此瞭解果郡王?
上面一段談話,就是那夕顏蜀錦衣料出現後,淳常在提議甄嬛將皇帝賞賜的蜀錦鞋子搭配衣裳,崔槿汐卻扯出什麼“與鼠犯衝”的藉口,明顯是在幫甄嬛緩頰。
更重要的是,崔槿汐要保護的人,就是當時還留在蜀地的果郡王。
崔槿汐從前服侍過某個太妃,若依歷史來看,她最有可能待在順懿密妃王氏、成妃戴佳氏、榮妃馬佳氏和純裕勤妃陳氏這四名本為漢軍旗的太妃身邊,其他滿軍旗的太妃輪不到她照料。
按照電視劇的內容,則崔槿夕在被派到碎玉軒之前,也不可能待在舒太妃這個出宮了的修道之人身邊,所以有可能的就屬上列三位,順懿密妃王氏、成妃戴佳氏、榮妃馬佳氏這三人了。
只要能連貫崔槿汐的來處,就能瞧出她在面對許多事情上的特殊作法,每一次都在考量了王爺的安危和需求之後進行。
以十七爺痴心的程度而言,對崔槿汐來説,護住了甄嬛,也就是保住了果郡王。
其實我一直覺得崔槿汐懂得許多事情的分寸拿捏,在某種層面上,崔槿汐甚至可以説是相當“狡猾”的。
如果沒有崔槿汐的“誘導”,在凌雲峯禪房中困惑的甄嬛,哪有可能如此輕易就入了王爺的懷抱?
「火燒眉毛」可以視為她們在凌雲峯的清苦窘境,哪有十七爺的清涼台住起來舒服?
崔槿汐那「且顧眼下」講得含蓄,誘導甄嬛對外面頂着雷雨示愛的王爺感到不忍,既然兩造都是有情人,何必讓彼此都痛苦呢?
崔槿汐很有可能就是舒太妃的人,從她關切十七爺的許多方面來看,這樣的結果也屬必然。
看到飛奔出去的甄嬛,崔槿汐的臉上露出笑容,還説了下面的台詞。
這是遂了甄嬛的心,如了王爺的意,“這一步遲早是要邁出去的”背後,不就是反證了槿汐長久以來為果郡王所設想的計劃麼?
當崔槿汐讓甄嬛跟王爺大功告成之後,十七爺歡歡喜喜牽着美人的小手去跟媽媽報喜了。
這一段情節很不尋常,看似相當簡單的造訪安棲觀行程,狀似快樂的王爺一入門,請注意看舒太妃身邊服侍婢女積雲的神情。
當自己的小主子牽着一個本來是帶髮修行的廢妃前來,而一對叔嫂親暱地交握兩手,這樣混亂的事情發生於一間道觀門口,是個修道之人能笑得出來麼?
除非,跑龍套的婢女積雲早就知道會有這麼個結局,而且預料這一陣子果郡王與甄嬛就會來報到,否則不會如此泰然自若,還能笑着到門口去迎接二人。
然,最不尋常的當屬舒太妃了。
假如是個普通的漢人女子,兒子帶着嫂子來拜見,當孃的人不會緊張麼?不會覺得莫名其妙麼?不會痛斥嫂嫂偷人這種不要臉的勾搭行徑麼?
請注意舒太妃的台詞:“總算在一塊了”。
請思考上面那句台詞“總算在一塊了”這樣的感嘆,換言之,舒太妃怎麼似乎早就知道十七爺這小子在苦戀?
上面的台詞,甄嬛的懷疑是合理的,樂過頭的果郡王是有些發傻了,一邊站着不敢多説話的婢女積雲可能出於下女的奴性不敢發言,那也只有舒太妃的表現最不合常理。
倘若我是舒太妃,好不容易讓養在別人家的寶貝兒子在驚濤駭浪中長大,沒在後宮到前朝的鬥爭中被害死就罷了,他四哥雍正帝那種多疑的性子,能由得這個傻兒子在人家眼皮子底下去偷嫂子麼?
合理的情況應該是:舒太妃緊張兮兮,詢問兒子平常勾搭美女有沒有露出過端倪,日後打算怎麼辦,假使嫂嫂只是偷情而沒有懷孕,那還不如趕緊把這蠢蛋拉到一邊教訓去,藤條之後再給點蜜糖,哄十七爺説:“別撿人家不要的破鞋,你親媽過兩天給找個出身優良的黃花大閨女,定然會比這種下堂妻漂亮一百倍啊一百倍!”
我雖然設想得齷齪了些,但普通大户人家的媳婦就會有這類説法,哪有可能一下子就連震驚、震怒、發狂、抗議和咆嘯……這類正常反應都沒使出來?
假使沒有人從旁告知,果郡王早就對甄嬛痴心已久,苦戀多年都無法遂意,那麼舒太妃又怎麼會為兒子達成心願而如此開心呢?
舒太妃這樣漏洞百出的台詞,其實更透露出她在甄嬛身邊有眼線的真相。
「朝夕露水之情」這句話,講白了,就是王爺坦承自己跟甄嬛發生了關係,而且希望兩人能夠成為真正的夫妻。所以才會如此平心靜氣接受,還會説出“可見他對你用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樣的贊同之言?
假如沒有誰早就在甄嬛身邊,日日夜夜觀察好幾年,摸清了這個女子的脾性和人品,然後報告給婆婆知道,在那樣一個保守地高舉《女則》、《女訓》的年代,還是個從後宮那樣規矩忒多的地方出來的太妃,有可能驟然接受甄嬛這個僅見過一面、婆媳相當陌生、受到帝王厭棄、帶髮修行、背景太糟、家世敗落還生過別的男人女兒的廢妃麼?
所以我説崔槿汐就是這個舒太妃埋藏在太后、皇后和甄嬛身邊的“三面間諜”,還能讓這三人重用而不自知,這個眼線從頭到最後一集都沒露出半句為誰效命的口風,可見她隱伏得有多深?
上面舒太妃那句「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台詞同樣有破綻,假使不清楚這些年王爺追逐並守護甄嬛的艱辛過程,怎會説出這樣的話來?
至於果郡王出事之後,為何崔槿汐忙着勸甄嬛回宮,其實舒太妃的舉措也有脈絡可循。
崔槿汐主導甄嬛回宮,除了甄家和舒太妃這邊需要有人在後宮幫襯着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有人去探查王爺的死因。當舒太妃絕食三日的時候,太妃的婢女積雲來到凌雲峯禪房,希望甄嬛前往勸解,實際上這也是舒太妃思量過的一着路數。
十七爺從小被養在太后身邊,漢軍旗女子要在後宮生存,只能去依附滿軍旗的妃嬪,那麼王爺等於説是舒太妃放在太后身邊的人質,皇帝獨獨重用自己的十七弟去對付老十敦親王和年羹堯,同樣可以説是雙方的母親條件交換的過程,舒太妃在先帝死後出宮表明不理世事的態度,也是一種自保的表態行為。當這樣的聯盟瓦解之後,十七爺下落不明,舒太妃第一個懷疑的,不就是自己過去最大情敵與對手的太后之子麼?
問題在於:當果郡王平安歸來,朝廷也知曉他安然無恙的時刻,能夠有個人在後宮繼續幫助自己的兒子,將錯就錯讓有了身孕的甄嬛回宮,搞不好能讓自己的孫兒當皇帝,這不是一個婆婆會考量的私心麼?
再者,假如能夠爭取自己的孫兒奪得龍椅,不就是不動聲色報復了那讓自己和王爺都過得痛苦的太后和皇帝?
另一種思考,在於電視劇中的天子只有三個兒子,不是出身差的老四弘曆能爭,就是腦子蠢的弘時上不了枱面,還有個多病又從未出場的老五弘晝,自己的孫兒若是當了皇帝,憑藉崔槿汐的忠誠度,甄嬛這女子又聰明,以及槿汐多年來在後宮的經營,怎麼翻不了天呢?
當我們觀察崔槿汐這些説法的同時,可以將她幫着甄嬛對付皇后視為對那一面之緣的憐惜報仇,但更可信的則是槿汐實際上對效命的舒太妃死忠到底。
而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崔槿汐常常要顧念甄嬛所懷的孩子?保護甄嬛的想法也不是假的,只因為她肚子裏有着舒太妃的孫兒,也有了幫王爺走出困境的希望,所以槿汐不時會鼓勵甄嬛去鬥去爭。
另外崔槿汐所説的那個「賭」其實有很深刻的含義。
如果舒太妃安於在安棲觀度此殘生,兒子果郡王讓太后和皇帝利用到死,不是幫忙處理兄弟鬩牆的問題,就是要憂慮天子的嫉恨是否會惹來殺身之禍,舒太妃難道不會想用甄嬛所懷的孫兒來「賭」一把麼?
倘若崔槿汐只是想扶持一個能鬥死皇后的對手,但她為何要替甄嬛做了那麼多,甚至願意去慎刑司服苦役,還跟着大太監蘇培盛搞對食弄臭了自己的名聲?
即使分析的結論認為這是一個老宮女自己對於主子登上高位的權勢慾望,是説不通的。
當我們觀察「效忠」這個主題的時候,崔槿汐能夠付出自己的青春、肉體、命運、忠心,幫助甄嬛回宮、奪權、鬥死安陵容、拉攏端敬二妃和欣貴人等等,不全都是她努力而縝密的謀畫而成的麼
而從中又引伸出來一處問題。
太后病重的時刻,皇后頭一個跳出來對付崔槿汐,而且這樣的算計持續十幾集,一直到了滴血驗親的片段,還要藉着祺貴人的口來殺死她。
為什麼皇后會如此憎恨崔槿汐?
請回憶甄嬛回宮之後,「柳葉合心」荷包僅僅是個藉口,皇后先發制人,將崔槿汐和蘇培盛先監禁起來,到了甄嬛封為熹妃後居住的永壽宮,坐定之後沒多久,馬上要求自己的宮女剪秋、繪春一起去搜崔槿汐的房間。
試想:假使崔槿汐那隻「柳葉合心」荷包和上面的纓絡早就證明了太監和宮女搞出對食的醜聞,何必要特別再找了一大羣自己宮裏的宦官大舉去詳細搜查呢?
所以這個不尋常的搜查舉動,説明了皇后背後不為人知的考量:她懷疑崔槿汐和宮外的人有來往,或者可以説,這次搜查應該來自於太后的授意,認為槿汐讓甄嬛回宮的原因,可能和凌雲峯附近安棲觀那個舒太妃有關連。
崔槿汐受到重用,可能當初幫忙皇后剷除了芳貴人,或者早年置身事外讓甄嬛嚇得避寵許久,還有在「故衣事件」整垮甄嬛的過程,都算對這婆媳二人出了點力。
但甄嬛回宮後,崔槿汐可能斷了過去的眼線,完全改變立場,反而去幫助甄嬛,這對於太后與皇后集團的利益而言,本以為可能要當成棄子的老宮女,竟然反咬一口,若能找到什麼勾串舒太妃的證據就能對付崔槿汐了。
可惜,崔槿汐對皇后的復仇,或者可以説是對於舒太妃的報恩,皇后始終沒能找着機會,這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了。
從而反過來思考,崔槿汐肯定也為皇后做過事情。
最後再思考一點:在「滴血驗親」事件中,崔槿汐何以能夠跳出來,自願一個人接受慎刑司七十二道酷刑?
當我們觀察崔槿汐的時候,她已經將自己從舒太妃那邊接受的死忠命令刻印在心底。保住了甄嬛,也就守住了防線,唯有這樣連死都不畏懼的態度,讓崔槿汐一直陪伴甄嬛到了最後,除了她,哪有誰能用生命維護自己對主子的承諾至如此的境地呢?
這樣的槿汐就算當了“三面間諜”甚至是多重間諜,仍舊是非常讓人敬佩的。
所以時至今日,《甄嬛傳》中仍有很多耐人尋味的精彩細節等着我們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