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東遷後,這三個諸侯國成為贏家,先後稱霸春秋!
平王東遷是東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鎬京遷到洛邑的歷史事件。西周末期,周幽王這位君主在位時,廢掉申後及太子宜臼,立其寵愛的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不管歷史上的周幽王到底有沒有烽火戲諸侯,僅僅是廢長立幼的行為,顯然就要為西周的滅亡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此背景下,公元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援,眾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戲而不加理會。
周幽王最後被殺於驪山,西周滅亡。其後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因鎬京殘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脅之下,於是周平王在即位後第二年(公元前770年)選擇遷都洛邑,也即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這無疑開啓了東周的歷史。平王東遷是歷史學家劃分時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國勢的轉折點。平王遷都之後的周朝被稱為東周,而由周武王立國至周幽王被殺的時期則稱為西周。在周平王東遷後,有三個諸侯國獲得了比較大的利益,並在春秋時期相繼稱霸。那麼,問題來了,這三個諸侯國分別是誰呢?
一、秦國
秦國(前770年—前207年),是周朝時在西北地區建立的諸侯國。對於秦國來説,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後。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定都於秦邑(今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使復嬴氏祀,號曰“秦嬴”。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不過,即便如此,秦國還不是一個正式的諸侯國。當然,這一情況在周平王東遷之後發生了改變。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同時,東遷後,周平王把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國,自此秦國開始成為西周的諸侯國,為日後秦國強大打下基礎。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討伐西戎的途中去世,葬於故地西陲(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其子秦文公繼位。雖然秦襄公沒能奪回被西戎佔據的岐山等地。不過,經過多位秦國君主的努力,秦國還是擊退了戎狄等勢力,從而擴大了自己的疆域。因為是周王室冊封的,所以,秦國可以名正言順的佔據關中地區,也即原先西周都城的所在地。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周平王東遷洛邑,秦國的收穫實在不小了,不僅獲得了諸侯的名分,更將原先西周都城的地盤據為己有,這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促使秦穆公得以在春秋時期稱霸一時。
二、晉國
在周幽王被殺後,諸侯們擁立姬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而此時周幽王的殘餘勢力虢石父又擁立周幽王的另一個兒子姬餘臣(一説是周幽王的兄弟),史稱周攜王。周平王和周攜王各自稱王,周朝出現二王並立的情形。對此,晉文侯二十一年(公元前760年),晉文侯殺死周攜王,結束周王室長達十年的二王並立局面,穩定東周初年的局勢,史稱“文侯勤王”。
在此基礎上,晉文侯像周初的周公旦一樣,大展匡扶周室之雄風,成為再造周朝的功臣。周平王為嘉獎晉文侯之功。因此《國語》有評價説:“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 是晉文侯決定周平王的命運,他也因此獲得輔佐天子、代王征伐的大權。後來,晉文侯在汾水流域擴張晉國疆土,並得到周平王的承認。由此,對於晉國來説,獲得的好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獲得了代替周天子征伐的大權,二是獲得了汾水流域的地盤,這成為晉國在春秋時期崛起和稱霸的重要基礎。
在晉文侯之後,晉國又“文”作為諡號的君主,也即晉文公。晉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晉氏,名重耳,是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公元前632年,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以少勝多,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雖然晉國的稱霸,距離平王東遷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如果沒有周平王東遷,晉國不可能在春秋初期不斷擴張,乃至於為晉文公稱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和秦國一樣,晉國也是平王東遷的大贏家。
三、鄭國
最後,鄭國(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周朝姬姓諸侯國。公元前806年,姬友被封國於都城鎬京附近,國號為鄭。公元前769年,鄭武公遷鄭國於河南,建都於鄭(今河南新鄭),主要版圖位於今河南省鄭州市一帶。周平王東遷洛邑後,鄭國和秦國、晉國一樣,都派兵護送了。並且,鄭國還曾以諸侯而兼王室的卿士,也即鄭國的君主,還在周王室的都城擔任官職,這成為鄭莊公能夠成為春秋小霸的重要原因。
在春秋初期,在鄭武公去世後,鄭莊公充分利用王室大臣的身份,經常利用王室之名為自己謀私利,兼併了周邊小國,侵奪許國,干涉宋、衞、魯等國,還助齊國趕走入侵的北狄。鄭莊公之時的鄭國,儼然是春秋初年第一大國。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鄭莊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鄭國在春秋時期第一個強勢起來並稱霸諸侯。
不過,在筆者看來,鄭莊公能夠在春秋初期率先稱霸,主要還是藉助了周王室的威望,加上鄭國的位置又比較靠近東周都城,這讓鄭莊公更早上演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當然,在鄭莊公去世後,伴隨着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等大國的崛起,地處四戰之地的鄭國還是走向了衰落。但是,無論如何,東周歷史的開始,還是給鄭國提供了崛起的客觀條件。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