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喬中的雲大記憶

管喬中的雲大記憶

管喬中對母校雲南大學的寄語:

雲大即將建校百年,管喬中希望母校繼續堅持“會澤百家,至公天下”的理念,在他看來,教育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希望在校的年輕人和老師們要自信,要對中華文化有自信,要對雲南文化有自信,要對雲大歷史文化有自信,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讀好書,老師才能育好人,雲大才能健康發展。

導語:

得知記者採訪雲大知名校友,73歲的管喬中很謙虛,“有點過獎了,我只是雲大的普通校友。”

管喬中,知名企業家,廣東凱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1986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獲碩士學位。畢業後投身科研事業,立志改善人類的健康與福祉。2003年創辦廣東凱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帶領公司發展成為中國核酸分子診斷的領軍企業之一。

今天,我們暫且繞過他的成就,感受他的雲大記憶,以及雲大對他的點滴影響。

管喬中的雲大記憶

管喬中。受訪者供圖

第一部分:“能有書讀,是很幸福的事兒”

1949年,新中國成立那一年,管喬中在廣東汕頭出生。初中畢業後無書可讀,為了生存,他幹過建築工,當過農民,可任憑時間消逝,對讀書的渴望始終沒消減。

“那時想找一本書很難。”管喬中記得,上世紀70年代初,自己好不容易借到兩本古代文學方面的書,“借的書要還的,哪兒捨得,就在家裏抄,抄了倆月,才把兩本書抄完。”

“能有書讀,是很幸福的事兒。”電話裏,管喬中回憶着過往。

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年近30歲的管喬中珍惜機會,靠着前期知識的積累,次年考上韓山師專(韓山師範學院前身)中文系。畢業後在汕頭教書一年多,他深感學無止境,決定繼續深造。

1983年,一番勤學苦讀,管喬中考上雲南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專業,就讀碩士研究生。

有個插曲,是他進入雲大後才聽説的。

研究生考試時,考生有二三十人,現代文學專業只招一人。管喬中很幸運,考了第一名。入校時他才聽説,第二名是雲大畢業的,考試前導師認為此人考上的幾率很大,偏偏管喬中考了第一名。導師和學校商量後,認為不能有門户之見,誰是第一名就招誰,管喬中這才順利入學。“感謝導師和學校沒有開‘旁門’,開了‘正門’給我,特別感激。”電話裏,他邊説邊笑。

第二部分:“雲南大學永遠是我心中的一片藍天”

雲大三年,管喬中坦言對自己一生有很大的影響。他曾説:“雲南大學永遠是我心中的一片藍天。”

“雲大有很深的歷史文化。”管喬中説,自己入學時,耳濡目染熊慶來、李廣田等先輩事蹟,“他們生活在苦難中,但立志追求新生活,我甚至能感受到他們痛苦而幸福的靈魂。”

管喬中幸運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他專注於學業,並要求自己一定要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書時宿舍條件不好,中文系有個設備庫房,平時沒人住,但設備珍貴,需要有人看管。管喬中“惦記”這裏,不是因為這裏環境好,而是這裏離圖書館近,僅百步距離,他讀書更方便。

還有一個原因,庫房離聞一多先生最後一次講演的至公堂只有10來米。“在庫房讀書,我彷彿能看到他用生命和熱血搏擊的吶喊。”管喬中主動要求看守設備庫房,導師知道原因後答應了。

那個年代,讀研究生的極少,管喬中很享受當時的氛圍。“雖然不同專業,但同學之間互相影響,外語課、公共課、政治課都是一起上,住宿也集中,經常交流,真正的博雅通識,特別珍貴。”他説,大夥當時都很自豪,但誰都不敢驕傲,“因為不懂的東西太多,都想多學知識。”

那時,讀研究生有助學金,生活壓力小,生活在知識的“桃花源”,管喬中很幸福。

管喬中的雲大記憶

管喬中。受訪者供圖

第三部分:“先生教我們:做學問要對歷史負責”

雲大三年,幸福的事兒遠不止這些。

雲大有好的老師,“他們是純粹的知識分子,不管是品德,做學問的態度,做人做事的認真,家國情懷,都給我留下很深印象,讓我受益匪淺。”管喬中特別提到自己的導師——魯迅研究專家蒙樹宏教授和現代文學專家全振寰教授。

“蒙先生是研究魯迅的大家,學界公認,他的《魯迅年譜》,畢其一生的傑作,被魯學界廣泛稱讚。”管喬中説,蒙先生之所以能被學界認可,與其治學嚴謹不無關係。

管喬中説,蒙先生做人做事認真,“研一時,我每天上先生的課,就是到圖書館,把晚清以後中國有關新思潮、新文化的報紙、雜誌找出來,細讀一遍,然後做筆記。”他回憶,每週六,蒙樹宏會把自己叫到教研室,詢問這周讀了什麼,有什麼心得,有什麼疑問,一一提問,並解釋講解。“先生用最實在的辦法,教會我學知識沒有捷徑的質樸真理。”

蒙先生還不斷教導管喬中,做學問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能妄言、不能輕易下結論,要對歷史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己負責。“現在的不少自媒體,誇張、誤傳、標題黨,這不是學問,是很不好的。”管喬中的思維跳躍進現實,在他看來,做學問,學風是非常重要的。

再説全振寰教授,在管喬中記憶裏,全先生話不多,説話做事簡單幹淨。“她做人做事不偏頗,當時不少年輕人對某些作家提出批判,全先生指引分析,告訴我們不能用現在的認知去看以前的事,要站在歷史進程的角度去看。”這些話觸動管喬中,讓他以後不敢輕易地去否定任何一個人、一件事。

導師們的諄諄教誨,慢慢變成一種理念,提醒管喬中做人做事要認真一點,執着一點,不要妄自菲薄、驕傲自大。

第四部分:“我把雲南當作第二故鄉”

畢業後,人雖離開雲南,離開雲大,但管喬中始終把心裏最柔軟的地方留給雲南,留給雲大。“我把雲南當作第二故鄉。”管喬中説,在雲南三年多,他到過很多地方,這裏民風樸實,有很多朋友,很多親近的人,“我很喜歡這片土地。”

對蒙樹宏和全振寰兩位導師,管喬中始終抱有感恩之心,每逢來昆明,他都不忘要去看望恩師。他曾為蒙先生出版了六卷本的學術論文集。全先生長期抱病在牀,他多次看望。全先生去世後,他又鼓勵和支持先生的女兒為之整理遺著,並由他出版。

重提往事,“這不足掛齒。”管喬中笑言,“是很多人在一起做的,也不是我一個人。”在他看來,先生們留下來的都是文化遺產,很珍貴,自己只能盡全力去做。

作為雲南大學常務校董及名譽教授、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客座教授,管喬中常受邀到雲大授課,他每次都欣然答應,並提前做足功課,內容涉及現代文學、美學等。

管喬中也會對雲南、對雲大做一些更實際的幫助。1996年麗江發生七級地震,他資助過一些受災學生,雲大提出用他的名字命名獎學金,他堅決拒絕。“事情太小了,沒必要留名。”這是他的解釋。他還曾捐資500萬元,資助雲大東陸書院,關於箇中細節,他不願多提。

如今,雖畢業多年,但管喬中仍常和同學溝通交流,“感覺依然親切”。

雲大即將建校百年,管喬中希望母校繼續堅持“會澤百家,至公天下”的理念,在他看來,教育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希望在校的年輕人和老師們要自信,要對中華文化有自信,要對雲南文化有自信,要對雲大歷史文化有自信,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讀好書,老師才能育好人,雲大才能健康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53 字。

轉載請註明: 管喬中的雲大記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