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清華貧困生“樹洞”刷屏,感恩與回饋開啓善意的螺旋

“我自己也想像他們一樣,照亮哪怕其他一個人也好。”近日,一篇清華貧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網絡流傳,受到廣泛關注。文章中提到,他當年入學時獎學金和助學金共計13000餘元,扣除學雜費,一年可支配的資金只有6500元。他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開支計劃,每個月只能花400元。從研一開始,他每個學期拿出3200元,資助了4名家鄉希望小學的孩子,為他們提供一學期的生活費、學雜費等。記者注意到,不少清華校友紛紛轉載該文。

一篇娓娓道來的真情獨白,被冠以“清華貧困生樹洞”的標籤,而後迅速在全網熱傳。這名清華學子的人生故事與心路歷程彼此印證,於是乎,我們看到一位寒門學子奮發圖強的拼搏軌跡,看到了他推己及人“讓愛延續”的良善和努力。沒有怨天尤人,有的只是滿滿的感恩;沒有所謂“延遲滿足”“補償式享受”,有的只是第一時間的“知恩圖報”。這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生動實踐,這是“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給別人撐把傘”的善意螺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自古以來的君子之道,也是一種理想主義的聖賢人設。可這位清華學子,可説是“出人頭地”,但遠遠還算不上是“名利雙收”。據另一位清華畢業生透露,本文的作者是其學弟,“至今仍不算富裕”。惟其如此,更顯難能可貴。在通過兼職賺取不多的收入之後,便馬上出錢資助家鄉希望小學的孩子——時時刻刻銘記所收到的“資助”和“愛心”,乃至於之內化為沉甸甸的使命感,於是也便有了這份迫不及待的助人“衝動”。

是學霸,也是如此的堅忍,如此的善良。“清華貧困生樹洞”,其間所有的情真意切,都讓人心緒萬千。明明自己過得那麼辛苦,卻還是想着給別人分擔。的確,這世間真的還有寒門貴子,不僅是“學有所成”,更是“精神的高貴”。“每個月只花400元”,這份極致的自律一以貫之,為的就是實現更高階的價值。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愛”傳遞,讓希望延續。回饋社會,不是“曾經受助者”的義務,而是一種發乎於心的自我覺醒和自我期許。

“清華貧困生樹洞”,一隅的喃喃自語,彷彿是大音希聲。所有人都聽到,所有人都受教。逆風翻盤的人,温柔如初的心。關於“勵志”,關於“慈善”,因之有了不一樣的內涵,不一樣的分量。不辜負年華,不違背初心,沒有等着“有餘力而助人”,而是第一時間不遺餘力去助人。那些晦暗中被照亮的人生,都可以成為別人的太陽。一切的温暖與光亮,若能在人心間流轉,也便在時空中永存。

(作者 然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來論|清華貧困生“樹洞”刷屏,感恩與回饋開啓善意的螺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3 字。

轉載請註明: 來論|清華貧困生“樹洞”刷屏,感恩與回饋開啓善意的螺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