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輪學科評估正在如火如荼的的進行,其評估結果將會在今年年末或者明年上半年之前公佈,在公佈之前,很多人早已按耐不住自己躁動的心情,都希望儘快知道第五輪學科評估的結果。
然而,等待是一件痛苦而又無奈的事。不過,其實我們可以根據在本輪學科評估週期內各大高校在各方面的表現來預測第五輪學科評估的結果。雖然會和最終的評估結果有所差異,不過總的來説差異不是很大。
我們先從本學科評估週期內各大高校新增的人才——主要是院士、長江學者、傑青、優青四個維度來看。
由於對於文科強校來説,院士、傑青、優青基本上和他們不沾邊,所以這裏對於文科強校來説,實際情況會比預測的有所提升。
首先我們來看院士方面的情況(2020年給出的院士其實是2019年入選的,所以數據應該是2016-2019的)。詳細各大高校的數據如下圖:
第五次學科評估週期內院士新增情況
從該週期內新增的院士來看,清華北大處於絕對的優勢,位居前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列第三,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並列第四;上海交大、北航和北理並列第七;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同濟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及武漢理工並列第九。
前十中,唯有武漢理工是非985高校,在本輪學科評估週期內能夠入選3位院士,實屬搶眼!
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等部委共建高校。
學校辦學歷史起源於1898
年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建校以來共培養了60餘萬名高級專門人才,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已成為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
武漢理工大學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傑青的情況,下圖顯示該週期內各大高校新增傑青的詳細數據。
2016-2020各高校新增傑青數量
從新增的傑青數量來看,整體情況保持不變,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強勢進入前十,分別位列第六和第八。從傑青的整體排名來看,985高校佔據絕對優勢,包攬了前十的名額。其中的清北仍然具有一騎絕塵,其他高校很難望其項背。
接着,一起看看優青的情況,下圖顯示該週期內各大高校的優青增選情況。
2016-2020各高校新增優青數量
在優青數據中,武漢大學和同濟大學跌出前十,而中山大學和同濟大學替代了這兩所高校進入前十,其他高校保持進入前十,不過位次有了變化。其中,浙江大學表現突出,取代了北京大學第二的位置,而北京大學剛好和浙大互換了位置。
在高層次人才方面,我們最後來看一下綜合性較高的長江學者(文理工醫農等都有涉及),下圖展示了2016-2019這段時間內各大高校入選長江學者的人數(前十,詳細內容在違章最後給出)。
2016-2019高校入選長江學者人數前十
在長江學者方面,在中科院方面表現強勢的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跌出前十,分列第15位和29位,出人意料。其前十的位置被中國人民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搶佔,可見,各大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各有所長,不過整體波動不大。
説完了人才培養,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在科研產出方面,這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國家三大獎了,這是國家對一所高校科研能力的認可。下圖展示了2016-2019這個學科評估週期內各大高校獲獎項目統計前30。
2016-2019國家三大獎數量排名
從科研產出來看,位列前十的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以及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以意向之差遺憾出局前十,該項數據和高校擁有頂尖人才的數據也基本吻合。
不過對於文科強校可能沒有那麼友好,比如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以及武漢大學在這裏面由於其強勢學科——文科沒有納入統計,所以獲獎數量有所不及,這也在意料之中。
從各種統計來看(論文暫且不談,因為目前國家已經逐漸取消論文在高校各種職稱評定和獎項中所佔的權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及華中科技大學這幾所高校表現都很穩定,每一項數據都進入了前十,所以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其綜合評分必然表現不錯,基本進入前十基本無憂。
另外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以及武漢大學這三所高校文科表現較為強勢,而在文中數據中很少有體現,所以進入前十也在情理之中。
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人大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儘管比較偏科,但是其特色科目都走在我國高校前列,所以前十之中也應該有這兩所高校的位置。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另外,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以及同濟大學,也有着衝擊前十的實力。
大家對於第五輪學科評估週期內各大高校的表現,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下圖展示了2016-2019這個時間段內新增長江學者的人次排名,僅供參考!
近4年雙一流高校長江學者入選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