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是我國著名高校,創建於1905年,它辦學歷史悠久,更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復旦的校名來自於《尚書大傳·虞夏傳》中的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這是希望復旦大學在社會動盪之中,能夠追求光明,復興中華,後來社會漸漸穩定,便引申為了自強不息之意。
説起復旦大學的辦學歷史,還要從墨水瓶事件開始説起。
1902年的時候,南洋公學的一名文科老師,發現在座位上有一隻乾淨的墨水瓶,他認為有學生想要捉弄他,非常生氣,要下令徹查,可查來查去都沒有查到,他威脅學生:三天不説,就加罪一等,這便是屈打成招了,有學生實在扛不住了,就隨便誣陷給了一個叫做伍正均的人,誰知學校竟然開除了伍正均,這引起了軒然大波。
再加上學生們早已對學校不滿,認為學校是專制主義在壓迫他們,最後竟然大批學生憤然退學,就連他們的班主任蔡元培先生也辭職,跟着學生們一起走了。離開南洋公學之後,蔡元培四處求人想要讓學生們重新上學,最終找到了馬相伯,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創辦一所新學校,在法國天主教耶穌會的幫助下,馬相伯和蔡元培在上海徐家彙地區創辦了震旦學院。
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馬相伯發現當初天主教會資助他們,竟然是想將他所辦的這所學校變成教會學校,這不就是變相的文化輸出嗎,長此以往,學生們的思想就被控制了,這對中國來説將是大災難,這羣孩子是中國的希望,絕對不能這樣下去,與此同時學生們也發現了教會的意圖,便與馬相伯一起離開了震旦學院,在吳淞重新開辦了復旦公學,這便是如今復旦大學的前身了。
從這一系列的事件中,不難看出,復旦大學最初的學生們是非常有思想、有骨氣的,1911年的時候,辛亥革命爆發,復旦大學的學生們大多數都去參加了革命,可以説,這樣的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才真正是中華民族之脊樑,他們有知識、有文化、有骨氣,能夠帶領中華民族走向新的光明、新的希望。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馬相伯先生,先生曾説過一句話:“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這句話在當時打開了多少人的疑惑,學生們在動盪時期,根本無法安靜的坐在教室中,他們看着手裏的書本,心裏想的卻是要出去報效祖國,可是要把眼前的書讀好,才能做出更大的貢獻啊。先生的這句話,正是點出了這個道理。
1939年,馬相伯先生去世了,終年一百歲,他雖然走了,但他留下的這所復旦大學,仍然在源源不斷的為社會輸送人才,想必在天之靈他也能安息了。學校開除一學生,氣得全校學生退學,另辦一所,如今成世界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