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雨欣聊白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歷屆漢族政權中,北方地區一直受着遊牧民族的威脅,漢有匈奴,唐有突厥。面對來勢洶洶的侵入者,中原政權依賴着地理優勢守衞自己的家園,這個優勢就是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區。簡單來説,燕雲十六州就是中國北邊和西邊的一大堆崇山駿嶺,這些山上有着綿延的城塹,比如:萬里長城;也有着險峻的關隘,比如:山海關。在漫長的歷史中,我們中原的農耕民族,一直靠着這些山脈和上面的長城、關隘抵禦着北方的騎兵。
山那邊的遊牧民族
遊牧民族為什麼給中原政權造成如此大的困擾?其原因之一和馬有關。
不要小看一匹馬,馬有四條腿,比只有兩條腿的人跑得快得多。在冷兵器時代,馬就是坦克部隊。而重裝騎兵在面對步兵時,幾乎就是砍瓜切菜一樣的隨意。但是,即便馬跑得再快,那也是因為在平地上而已。馬不擅於爬山,更不會爬懸崖絕壁!
中原政權所在的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北方是騎着高頭大馬的遊牧民族的騎兵,中間隔着的正是遍佈崇山峻嶺的燕雲十六州,正是因為有它的存在,遊牧民族的騎兵從未進入過中原腹地。
直到有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石敬瑭。公元938年,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為了攻滅後唐,求援契丹,割讓燕雲十六州,甘做“兒皇帝”。
從此,遊牧民族和中原地區的天塹消失了,他們的騎兵可以直接南下到中原地區。在一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騎兵的速度和衝擊力撕破了中原王朝的美夢,中原政權開始了慘烈的用步兵抵禦騎兵的歷史。
“千古罪人”石敬瑭
因為割讓燕雲十六州以及認契丹皇帝為父之事,在歷史上,石敬瑭被稱作和吳三桂齊名的大漢奸。但細究之下,石敬瑭似乎沒有歷史上記載的如此不堪。
石敬瑭本不是漢人,他是沙陀人。而且不光石敬瑭是沙陀人,五代中,後四個朝代都是沙陀(唐晉漢)所建,或是和沙陀有關(周)。
也就是説,五代中,除了後梁式由喪盡天良的亂臣賊子、反覆無常的勢利小人朱温建立之外,剩下的全部是晉王李克用的系統中派生出來的:
後唐建立者莊宗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長子,而其鼎盛時期的皇帝則是李克用的義子明宗李嗣源,後晉的建立者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而後漢的建立者劉知遠,則是石敬瑭的得力部下。至於郭威,當年還是小字輩,是從李存勖身邊的小兵幹起的。
所以,五代是一個沙陀人唱主角的年代,而要求沙陀帝王為後世漢人負責,這本身就是一個略顯無厘頭的事情。
至於燕雲十六州,它在殘唐五代時期遠非今天這種繁華,而今天的山海關-懷柔-居庸關-大同一線的長城,本是明朝中期以後才逐漸完備的,唐朝不曾以長城防禦外敵。燕雲之地,在唐朝,除了出軍閥之外,沒有什麼特產。並且,石敬瑭時期,燕雲十六州本不是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轄範圍。
如果考慮到以上的原因,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的行為或許沒有史書上記載的那麼不堪,那或許只是政治家無奈之下的舉措。
總而言之,石敬瑭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微妙的存在:
一方面,他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私德品行方面,絕對算是平均水平以上。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的五代十國,石敬瑭甚至可以算是帝王中的第一梯隊(五代君主中,鐵定能排在他前面的,只有李嗣源,郭威,柴榮)。
另一方面,“兒皇帝”和“割讓燕雲十六州”之事,又讓石敬瑭背上了千古罵名。這是因為,北宋一代,士大夫們一方面享受着百年和平帶來的富足生活,另一方面又作着混一寰宇的美夢。而到了南宋,半壁江山,衣冠南渡,國仇家恨,文人們的情懷需要一個宣泄的出口,於是第二次神州陸沉的原因,就逐漸被加到了一個沙陀人身上,何其悲哉!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