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充分認識教育對外開放重大意義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經典

從歷史角度看,教育對外開放是40年來助力我國飛速發展的重要舉措。回望來路,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經濟總量規模較小,科學技術水平較低,綜合國力較為薄弱,各行各業百事待舉,教育作為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彼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定地擴大出國留學人員派遣規模,加快推進國際交流合作,多年來,吸取了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經驗,累計培養了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專業人才,不僅助力了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也為國內經濟、科技等各領域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人力基礎和智力保障,40年來,我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樣的發展奇蹟受益於我國教育事業在對外開放的道路上堅定不移的探索。

從當前形勢看,教育對外開放是順應世界融合發展的必然選擇。隨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的深入發展,世界各國的關聯前所未有的緊密,政治、經貿、人文等交流合作更加頻繁和廣泛,教育的融合發展也不例外,成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教育作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更是具有交流傳播共享的天然屬性。教育既要向內看,也要向外看,閉境自守無法謀求進步,只有秉承開放包容的心態,不斷的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力,才能使教育保鮮,不斷推進其健康蓬勃發展。

從未來挑戰看,堅持教育對外開放是服務新時代教育強國戰略的關鍵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教育對外開放工作自覺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不斷提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的質量和水平,為提升我國教育實力和世界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國的教育依然處於成長和發展階段,還面臨創新人才不足、部分學科薄弱、成果應用不夠等挑戰,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創新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必須通過持續不斷的借鑑先進的理念,引進優質的資源,為我為主,兼收幷蓄,來逐步為我所用,補齊短板。多年來的實踐和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加快和擴大教育開放,符合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和發展規律,是加速推進我國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進程的關鍵性條件。

當前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性危機頻發,大國間博弈不斷、多種因素交織疊加在一起,國際環境前所未有的紛繁複雜,尤其近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單邊主義抬頭,惡意抹黑我教育機構,蓄意污名我專家學者,限制正常的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試圖與我在人文交流領域全面脱鈎,教育對外開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臨新時代、新形勢、新局面,黨和國家對教育事業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新挑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中流半山之時,我們更要堅定信念,時刻保持以我為主的自信和實事求是的清醒,兼收幷蓄,融通中外,堅韌不拔的應對前路的困難和挑戰,堅定不移的加快和擴大教育開放,堅持不懈的做大做強教育,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斷奮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砥礪前行。(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志願者工作處處長 周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