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所強基計劃高校公佈招生簡章:首選歷史考生競爭空前激烈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唯

實習生 龔無憂 盧超情

為了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教育部自2020年起,在全國部分高校開展了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又稱“強基計劃”。今年是強基計劃試點的第二年。

3月30日,北京理工大學率先公佈2021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隨後,其他高校也相繼公佈了招生計劃。截至4月12日,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在內的36所高校,已全部公佈2021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36所強基計劃高校公佈招生簡章:首選歷史考生競爭空前激烈

華南理工大學。學校供圖

如何獲取強基計劃“通行證”?

奧數、奧物獎項成“萬金油”

記者梳理統計發現,幾乎所有高校都將申請報名考生分為以下兩類:綜合素質優秀、高考成績優異者與基礎學科領域有突出才能者。

對於前者,部分高校對考生的高考成績提出了絕對分數要求。廈門大學僅允許高考改革省份高出分數線40分及以上的考生報名強基計劃,山東大學則需過線50分;天津大學要求報名者達到生源所在省高考滿分的75%;高考改革省份總分過線不足40分、數學成績低於滿分90%的申請者將無法入圍同濟大學校考。

高考改革省份考生參與校考名額競選時,部分高校將在同分情況下優先參考其高考數學成績,或根據報考專業學科分類,優先參考報考理科類專業考生的數學成績與報考文科類專業考生的語文成績。採用這類入圍辦法的高校有南京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

整體看來,高校不曾放鬆對第一類考生的高考分數要求,部分學校和專業甚至對考生單科成績也有規定,提高申請門檻後,分數將成為考生唯一的“硬通貨”。

對於在基礎學科領域有突出才能的考生,幾乎所有高校都放寬了高考分數要求,將標準降至生源所在省同科類本科第一批次控制分數線(合併本科批次的省份參照該省確定的部分特殊類型相應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執行)。降分力度之大可見高校對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渴求。

而是否“在基礎學科領域有突出才能”,高校一般通過考生是否在高中階段獲得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大學科競賽全國獎項來衡量。

高校根據每年的招生專業性質,對考生相應學科的獎項提出要求。其中,奧數、奧物獎項應用範圍最廣,是申請的“萬金油”。

究其原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生辦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就拿信息學來説,高考科目中沒有相應的考查科目,因而無法考查學生信息學方面的素養,便選擇考查學生在數學、物理、化學方面的能力。”

在北航今年的5個招生專業中,數學與應用數學、工程力學、信息與計算科學3個專業可以憑藉奧數獎項入圍,應用物理學、工程力學2個專業可憑藉奧物獎項入圍。

也就是説,部分專業無法對高考考生相應能力進行考查時,會轉而對考生的相關基礎學科能力做出要求。而數學、物理作為基礎學科中的基礎,其相關獎項擁有極高的認可度。

36所強基計劃高校公佈招生簡章:首選歷史考生競爭空前激烈

中山大學。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攝

如何從強基計劃“戰場”突圍?

選科、擇校需“精準打擊”

據記者統計,強基計劃試點高校都對考生設置限報要求,只允許考生填報一所高校。

今年,多數高校還縮減了填報專業數量:浙江大學從允許考生填報6個專業縮減為限報3個專業,中山大學也從去年的至多填報3個專業縮減為今年的僅允許填報1個專業。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也都只允許考生填報一所高校的1個專業。

這意味着考生將失去多元化選擇,報考院校、專業須追求“一擊即中”。

今年,幾乎所有高校都擴大了遴選範圍,考生入圍比例從2020年的3:1、4:1變為5:1、6:1,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的入圍比例都從2020年的4:1變為2021年的6:1。

擴大遴選範圍將給更多報名者帶來機會,卻也無形中加劇了本就激烈的名額競爭。而在整體競爭加劇的同時,首選歷史類考生的境況將難上加難。

且不説同濟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等綜合性高校在強基計劃中僅設首選物理類專業,部分高校去年僅限文科考生報考的人文學科專業,在高考改革後,對“3+1+2”省份的考生並不限制其首選科目。例如復旦大學漢語言(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哲學就由去年的文史類變為不再限制選科。

此舉將讓首選歷史類考生迎來更多競爭對手,哲學、歷史等人文學科入圍名額的角逐將加倍劇烈。

對“吃香”的首選物理類考生,不少高校對再選科目也做出了要求——“物理+化學”的黃金組合,可以填報幾乎所有首選物理類專業。

清華大學招生的8個首選物理類專業中,有3個專業需要再選化學;復旦大學的5個首選物理類專業也有3個需要再選化學;而武漢大學招生的5個首選物理類專業,全部要求再選化學。在這些首選物理類專業中,哪怕是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等交叉學科,對再選科目也只做了“化學+不限”的要求。

需要提醒的是,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數高校都新增了報考確認環節,對考生是否繼續參加強基計劃進行二次確認。

“此舉以便核對最終考生數量,配合疫情防控以及安排考場的數量、監考老師的數量,便利後續考試組織工作。”北航招辦負責人表示。

36所強基計劃高校公佈招生簡章:首選歷史考生競爭空前激烈

清華大學。圖/學校官網

強基計劃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拔尖、創新、全能、進取

小班化、集體導師制、本碩博銜接式的方案是高校強基計劃培養模式的“通用模板”。

北京大學提出的“1+X”導師制為每名學生配備一名專業導師和多名跨學科導師;華南理工大學採用“3+1+X”的本碩博銜接培養模式,着力夯實學生基礎學科能力素養……所有試點高校都傾注各方資源,着力打造拔尖高素質人才。

清華大學實行培養書院制,鼓勵國家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集成攻關大平台等吸納強基計劃學生參與項目研究;中國人民大學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實施科教融合培養……從中可以看出強基計劃對研究型人才創新能力的注重。

多所高校在培養方案中提出,要注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孕育,優化課程體系,促進學科交叉。不難看出,培育知識廣博、均衡發展的國際化、全能型人才也是強基計劃的目的之一。

不少高校強基計劃還採用動態進出機制和豐富的人才激勵機制,設置階段性考核與分流補入辦法,持續激發學生個人潛力,鼓勵學生不斷進步發展,寧缺毋濫。

拔尖、創新、全能、進取,是強基計劃體現出的人才培養方向。 “以價值引領、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的培養理念為牽引,將思政與培養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個性化與均衡化相結合,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在2021年的招生簡章中,上海交通大學新總結出“育人”的培養特色。其實,這不僅是上海交大的願望,也是強基計劃和中國高等教育對基礎科學人才培養的不懈追求。(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吳瑕

審籤 | 謝哲

實習生 | 黃楚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46 字。

轉載請註明: 36所強基計劃高校公佈招生簡章:首選歷史考生競爭空前激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