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再取得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後,蘇聯已經完全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為了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贏得戰爭的勝利,蘇聯發動了十次戰役,史稱十次斯大林突擊。
1.諾夫哥羅德戰役(1944年1月14日--3月1日)
這是蘇軍針對瓦爾特·莫德爾元帥指揮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羣(第16、第18集團軍)的一場戰役,德軍"北方"集團軍羣下轄48個師74.1萬人,10000門火炮、389輛坦克和370架飛機。為了徹底解決威脅列寧格勒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羣,蘇軍集結了戈沃羅夫大將指揮的列寧格勒方面軍、梅列茨科夫大將指揮的沃爾霍夫方面軍及波波夫大將指揮的波羅的海第2方面軍,並在波羅的還艦隊和遠程航空兵的支援下,對德軍"北方"集團軍羣展開了強大的進攻。
經過1個多月的激戰,殲滅德軍3個整師,重創23個師,同時蘇軍向西推進了220~280公里,徹底解除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威脅。
2.右岸烏克蘭戰役(1944年1月24日--4月7日)
這是蘇軍針對德軍曼施坦因元帥“南方集團軍羣”的一次突擊,德軍在這裏集中了96個師120萬人,火炮16800門、坦克自行火炮2200輛、飛機1460架。蘇軍為了徹底殲滅戰場南翼的德軍集團,解放整個第聶伯河西岸烏克蘭地區,蘇軍集中了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1、2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3、4方面軍,總兵力260餘萬人,火炮28654門、坦克2015輛、作戰飛機2600架,兵力為德軍的2倍,炮兵多1.8倍,航空兵多1.6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則比德軍多2倍。
此次突擊殲滅德軍10個師又1個旅,重創56個師,同時解放了整個第聶伯河西岸的烏克蘭,戰爭已經開始轉移到德國本土。
3.克里米亞戰役(1944年3月--5月12日)
這是由托爾布欣大將指揮的烏克蘭第4方面軍和葉廖緬科大將指揮的獨立濱海集團軍,在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的配合下,為解放克里木實施的進攻戰役,同時也是蘇軍對德軍十次打擊的第三次。在敖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德軍部署了埃內克上將指揮的德軍第17集團軍的21個師,2個航空隊的700架飛機,此外德軍在黑海有100餘艘軍艦。蘇軍於3月26日至4月14日實施了敖德薩戰役,於從4月8日開始實施克里木進攻戰役。
在這兩次戰役中,蘇軍殲滅德軍第6、第17集團軍及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德軍僅在陸上就損失10萬人,其中被俘61587人,德軍技術兵器幾乎全部被蘇軍繳獲。德軍在1941—1942年,用250天才攻佔了蘇軍守衞的塞瓦斯托波爾,而蘇軍僅在5天之內就奪回了該城,解放了整個克里米亞半島,保障了蘇軍的黑海控制權。
4.維堡戰役 (1944年6月--8月)
隨着盟軍在法國北部開闢了第二戰場,這就使德軍處於兩面夾擊的困境,這時蘇德戰場上的德軍兵力已經減少到430萬人,在這種情況下,蘇軍開始了這場針對德國的僕從國芬蘭軍隊的突擊。此戰蘇軍投入了戈沃羅夫元帥指揮的第21集團軍和第23集團軍,蘇軍的兵力比芬蘭軍隊多一倍,火炮坦克多5倍,航空兵多2倍,並有波羅的海艦隊的支援。
因此,此次的突擊進攻順利,至8月25日,芬蘭政府要求與蘇軍和談,9月15日蘇芬停止軍事行動,9月19日簽訂停戰協定。
5.白俄羅斯戰役 (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
白俄羅斯是德軍在蘇聯最重要的一塊立足之地,因此德軍在這裏配置了66.5個師,共計120萬人的龐大部隊,火炮1萬門、坦克1000輛、飛機1400架。此戰由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指揮,集結了了巴格拉米揚大將的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羅科索夫斯基大將的白羅斯第1方面軍、扎哈羅夫上將的白羅斯第2方面軍、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上將的白羅斯第3方面軍的140萬人,火炮31000門、坦克5200輛以及5個空軍集團軍的5000架飛機。
該戰役共殲滅德軍17個師又3個旅,另有50個師損失過半,約2000架飛機被擊毀(德軍後期的增援),使德軍整個"中央"集團軍羣被擊潰,蘇軍解放了白俄羅斯全境、立陶宛大部以及拉脱維亞與愛沙尼亞的一部分,並在東普魯士方向上越過涅曼河進入德國本土。
6.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 (1944年7月13日--8月29日)
由於在蘇軍第二次突擊在解放了大部分烏克蘭地區,為了固守西烏克蘭阻止蘇軍的進攻,為此德軍修築了三道完備的防禦地帶,縱深達40~50公里,擔任防禦的德軍有40個師又2個旅,除後勤部隊外有60萬人的兵力,配備火炮迫擊炮6300門,坦克自行火炮900輛,飛機700架。由科涅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卡圖科夫上將的第3集團軍、第13集團軍、近衞坦克第1集團軍和巴拉諾夫中將指揮的騎兵機械化兵集羣(坦克第25軍、近衞騎兵第1軍)共計120萬人,火炮13000門、坦克2200輛、飛機3000架。蘇軍於7月13日發起進攻。
此戰役蘇軍擊潰德軍23個師,全殲15個師。
7.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1944年8月20日--9月)
希特勒對蘇、羅邊境的雅西--基什尼奧夫地域非常重視,一旦失去這一地區,德軍不僅會失去石油、糧食和供應基地,而且希特勒的反動聯盟也會土崩瓦解,為此德軍地域部署了共50個師、90萬人,火炮迫擊炮7600門,坦克自行火炮400餘輛,810架飛機實力強大的"南烏克蘭"集團軍羣。蘇軍參戰的兵力有馬利諾夫斯基大將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托爾布欣大將的烏克蘭第3方面軍和和多瑙河區艦隊,共計10個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2個空軍集團軍的125萬人,火炮16000門、坦克1870輛、飛機2200架,並有海軍艦隊支援作戰。
蘇軍僅8天戰鬥就殲滅20個師,擊斃俘虜士兵25.6萬人,同時使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退出希特勒的反動聯盟,並對德宣戰。
8.波羅的海沿岸戰役(1944年9月14日--11月24日)
對於德國來説,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既掩護着東普魯士,又保護着德國艦隊在波羅的海行動的安全,同時還可以從這裏與北歐各國保持聯繫。因此德軍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堅守這一地區,擔任防禦的是舍爾納大將指揮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羣,擁有50個兵團,70萬人,裝備了火炮7000門、坦克1200輛、飛機約400架。
蘇軍於9月14日發起進攻,11月底結束,德軍的"北方"集團軍羣大部分被殲。
9.布達佩斯戰役(1944年9月28日--1945年2月13日)
此戰由馬利諾夫斯基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托爾布欣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3方面軍參戰,共70個步兵師、3個坦克軍、4個機械化軍、3個騎兵軍、1個海軍陸戰旅,在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人民武裝力量的配合下,開始的第九次突擊,主要戰場是匈牙利境內的蒂斯河與多瑙河之間。德軍為弗里斯納上將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羣和“F”集團軍羣一部,共51個德國師和匈牙利師又2個旅,其中有9個坦克師、4個摩托化師、1個摩托化旅、1個騎兵旅,還有1個航空隊擔任支援。
蘇軍於1944年9月28日開始進攻,於1945年2月13日,解放了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
10.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1944年10月7日--11月1日)
該戰役是蘇軍1944年對德軍十次打擊的最後一次打擊,蘇軍通過第四次和第八次的成功突擊,已使蘇德戰場的北翼戰略形勢有利於蘇軍。由於德軍從1944年9月開始把軍隊撤向了挪威北部,並在那裏修建了完備的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陣地,該防禦陣地由三道防禦地帶組成,正面寬約60公里,縱深達150公里,兵力為德軍第20山地集團軍所屬第19山地步兵軍的5.3萬人。蘇軍參戰的是梅列茨科夫大將指揮的卡累利阿方面軍所屬第14集團軍,兵力為9.7萬人、2100門火炮和725架飛機,兵力比德軍多0.8倍,火炮多1.8倍,坦克多1.5倍,飛機多5.3倍。
該戰役於25日結束,德軍損失3萬多人。
蘇軍的十次突擊不但解放了蘇聯的全部國土,更是將戰線向西推進至德國境內,而且使希特勒的法西斯國際聯盟徹底崩潰,其盟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匈牙利等國先後退出戰爭並對德宣戰,為解放柏林鋪平了道路,宣告了納粹德國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