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高校:讓學生感受更真實的大學情懷

加入“直播帶高校”的隊伍,正在成為高校進行自我宣傳的普遍行為。據《中國城市報》報道,今年高考季,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諸多高校均組織了招生直播活動。其中,不少高校還將相關內容做得更加細分化,為考生和家長提供多元選擇。

隨着各地陸續發佈高考成績,志願填報成為考生和家長關心的頭等大事。調查數據顯示,88.1%的高考生願意選擇高考志願填報服務;2022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市場付費規模為8.8億元,預計2023年達9.5億元。志願填報之所以成為一門炙手可熱的生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關注的人多,瞭解的人少”。有調查數據顯示,超八成中國高考關注者對高考志願填報瞭解一般。信息壁壘的存在,使不少人對高考志願填報望而生畏,而這也正是“直播帶高校”的意義所在——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向莘莘學子打開志願填報的方便之門。

傳統的大學招生方式是去中學作講座、通過公眾號等單向推送,或者去各個地方“擺攤兒”。時間緊、任務重,傳播效果也極其有限。相比之下,“直播帶高校”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障礙,能夠更加有效地幫助考生和家長了解相關信息。天津大學曾進行過數據統計,2022年入學的近4800名學生,4成以上都看過招生直播。

每到招生季,“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之爭總是格外引人關注。究其原因,還是不少考生和家長對專業學科缺乏足夠了解,因此往往會隨大流追隨所謂的“熱門專業”。“直播帶高校”所帶來的一大變化是,增強了招生過程中的互動性。網絡直播間裏,考生和家長的疑問都能得到及時解答,由此可以減少“盲報”,使考生和家長作出更加科學理性的抉擇。不少高校還推出了公開課,同學們可在互聯網上提前“試讀”大學,體驗大學裏的課程。

更重要的是,從天文到地理,從實用學科到人文藝術,這些優質公開課面向的不只是高考考生和家長,而是面向所有用户。以此為標誌,意味着越來越多的大學致力於拆除“知識圍牆”,通過網絡技術推動優質教育資源開放共享,為終身學習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和幫助。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梅貽琦先生的這句話廣為人知。時代發展到今天,大學之大不僅僅在於擁有大師,更在於敞開大胸懷、展現大擔當。高校招生不僅是一次品牌推介,同時也是一場文化展示,讓招生工作更細緻一些,讓公共服務更豐富一些,開放的思維與包容的胸懷,本身就是大學最好的“形象廣告”。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89 字。

轉載請註明: 直播帶高校:讓學生感受更真實的大學情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