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ICphoto
紅星新聞記者 潘俊文 實習記者 周煒皓 實習生 張潔
實習編輯 朱潔英
考上北大三次的全炫宇,不過是“學歷社會”投射出的一個縮影。
2022年6月26日,這位多次復讀的學生被冠以“高考僱傭兵”之名登上熱搜,其就讀過的湛江市北師大附中、化州青鳥實驗學校、衡水中學實驗學校以及衡水一中都被網友們熱議,“百萬獎學金”“職業考生”等討論不斷刺激着輿論場。
實際上,在“衡中”的體系內全炫宇並不是個例。數據顯示,2021年衡水中學一本上線率高達93.95%,高居全國第二——同一年,全國高考人數為1078萬,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44.60萬人,全國本科錄取率為41.6%。
這所成立於1951年的“超級中學”,最早在河北省實行全封閉軍事化管理,從早上5:30起牀到晚上22:10熄燈,學生的時間安排緊鑼密鼓,這套管理方法被無數學校借鑑、效仿,成為風靡一時的“衡中模式”。
全炫宇,也只是這套模式產出的結果之一。在衡水第一中學復讀過兩次的學生小王認為,全炫宇這個具體的人,已經成為了公眾“內卷焦慮”的出口,“大家都在卷,像養蠱一樣,全炫宇同學他卷得比較好,或者卷得比較脱穎而出,就成了內卷最大的推手”。
作為“衡中”系統中的一員,這位經歷過三次高考的男孩並不否認,“超級中學”以及跨省復讀的存在會對教育公平產生影響,但他認為問題的根源不在“衡中模式”本身,更不在這所學校的學生們身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我想肯定會有這些事情的”。
進入高考工廠
對於復讀生們,“衡中”意味着離夢想更近一步。
小王是自己找上衡水中學報名復讀的。高中階段,他就讀的學校並不差,一所安徽省重點公辦學校,一本率接近70%,每年都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但在小王看來,這所學校的管理還是有些鬆散,學生可以帶着手機上學,談戀愛、搞小圈子隨處可見,校園裏大多數學生,心思都沒有放在學習上。
由於高考前一段不順利的感情經歷,小王預感到了自己的成績不理想,高考結束後就開始通過網絡尋找合適的復讀學校,在諮詢過包括安徽省內的一六八中學等多家機構後,他最終將目光放到了衡水一中上。
↑2022年6月9日,在河北省邯鄲市衡水第一中學邯鄲分校考點,高考考生在空中劈起了“一字馬”,慶祝考試結束。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實際上,小王的成績並不算差,在全省52.38萬人的競爭中,他考到了前2萬名,但這離他對自己的期待有一段距離。分數出來以後,小王聯繫上衡中招生老師,在對方指導下上網報了名,隨後才轉過頭做自己父母的思想工作。
小王的父母學歷都不算高,在他們的年代,大學並不是最好的“出路”,譬如小王的父親,就是中專畢業後靠着在汽車方面技術上的不斷鑽研,獲得了一份在上海不錯的工作。得知兒子想要復讀,夫妻兩幾乎沒有什麼猶豫,就給出了支持。
這份支持並不便宜,據衡水第一中學2021-2022年的複習生招生宣傳資料顯示,對於河北省外學生,高考分數進入省考生人數的前1/5,收費25000元,而排名在1/5之後的學生,學費為35000元,且根據報名情況和選課情況擇優錄取。
小王還記得,自己剛進入衡水一中時的驚訝。在從老家前往衡水的火車上,他用手機簡單瞭解了衡中的班級規模,普通班在130人至140人之間,實驗班在80人至100人之間,但真的看到巨大的教室,小王還是忍不住“嚇了一跳”。
驚訝很快被驚喜沖淡,在衡水一中,他接觸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有名高中的同學,也很快發現了這所學校的優點——雖然衡中老師們的學歷、個人能力未必比得過其他名校,但集體組編資料、集體備課的基地式教育,能夠為學生們帶來更穩定的教育質量,“就這點來説,我特別喜歡”。
資料顯示,衡水一中始建於2013年,由衡水中學與河北泰華錦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共投資9億餘元。2014年8月,衡水一中落成並正式投入使用,成為衡中着力打造的民辦校,兩校的管理團隊基本一致,衡中的資源向衡水一中全面敞開。圍繞着這兩所學校,近20餘所分校先後成立,形成了以衡水中學、衡水第一中學、衡水中學實驗學校、衡水滏陽中學為核心的“衡中”系。
兩所學校,在招生版圖上各有偏重:衡水中學負責本地生源,衡水一中負責跨地區招生。另外,衡水中學和衡水一中的高考成績經常共同統計,包括一本率、清北錄取數量等,在兩校聯合之下,“衡中”系由此成為河北省高考的一面旗幟。
這面旗幟,對於全國各地的復讀生們都有着巨大的號召力。
5:30起牀,22:10熄燈就寢
支撐起“衡中”這支旗幟的,是這所“超級中學”獨特的教學模式。
和小王一樣,來自福建的小陳(化名),也是被“衡中”的旗幟吸引慕名而來的學生。2021年,他在高考失利後不願屈就,打算尋找合適的學校復讀,用小陳的話説,如果只讀一個211,“很多真正理想的工作崗位是與我無緣的”。
通過一名在衡中復讀後考上北大光華的學長引薦,小陳成為了這所學校的一員。初來乍到,和高中截然不同的作息時間,就成了他急需邁過的第一道坎。在過去,小陳的時間安排是早上7:00到學校,中午11:40放學,午休兩個半小時繼續上課,下午17:30放學,一個小時吃晚飯後晚自習到22:00。
而在衡中,時間有清晰且嚴密的刻度:每天5:30起牀,洗漱整理內務,5:40到操場開始跑操,跑操結束開始早讀,6:30開始各年級分批吃早飯,早飯後有“早預備”自習,然後開始上課,每節課40分鐘。上午有五節課,第三節課後跑操(課間操)。12:45到13:45為午休。下午有五節課,各年級分批吃晚飯後於18:50到19:10收看新聞,晚上有三節課為自習,21:50結束,22:10熄燈就寢。
另外,在高中時的生活狀態也更加自由,可以帶手機,可以隨便進出校門,可以吃零食,這些在“衡中”的規則當中都要被禁止。
衡中著名畢業生劉嘉森曾經出版《心的力量》一書,書中將衡中的六條紀律作為重點,用以體現這所學校嚴密的管理制度。其中第六點,是關於用餐的,在劉嘉森筆下記敍的衡中,“用餐時間是每個年級十五分鐘,而且十五分鐘的時間包括了走到食堂、用餐和返回教室的全部用時”。
按照他的回憶,由於由學生會成員在通向食堂的路上巡邏,學生們邊走邊吃、把食物帶回教室都是違紀的,因此衡中學生們養成了八分鐘吃完飯的習慣。
↑2014年12月26日,河北衡水。衡水中學學生跑操。圖片來自ICphoto
規則正在鬆動。去年,衡水一中變更了作息時間:每天6:30起牀,10點30分熄燈睡覺。小王説,自己在衡中復讀的這兩年裏,經常會和同學們把飯藏在外套下帶回教室裏吃,一般情況下,老師們看到了也會裝沒看見。至於零食,偶爾有同學帶進學校,只要不撞上檢查,老師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但在教學方面,衡水一中還是保持着其獨有的步調。衡中的學生沒有課後作業,習題都是老師印好了在課堂上發放,讓學生按照任務安排當堂完成,“也不會耽誤睡眠,反正下課了你還沒寫完就沒寫完了”。
由於學校要求午休、晚休時間學生必須就寢,課間就成了拉開差距的重要窗口。在衡中,即使課間的時候,教室也保持着安靜,大部分學生會利用課間整理學習資料、做題,學生們在課間起身接水、上廁所,都會盡量輕手輕腳,以免打擾到同學。
無論成績有多好,是不是在上一次高考考了630、640甚至更高,抓緊一切時間努力,都是這羣學生們的共識。小王搬出了一個“鴨子定律”,用來解釋這種學習越好,越要拼命的心態:“人們只看到鴨子在水面上悠閒安逸地遊動,但它的鴨蹼一直都在拼命地划動着”。
“很多的機會,它就擺在那個地方”
不過,前往衡中復讀的外省考生們,更像一羣等候着迴歸的大雁。
小王復讀那一屆,年級總共26個班 大約2700人,完全由跨省學生組成的舊高考班分為4個實驗班 ,2個普通班,總共約700人 。新高考班中,跨省復讀生以小陳所在的新高考班為例,全班110人,跨省考生約20人。
2022年高考前一個月,衡水一中的學生們開始離開,小王留到最後,在考前的倒數第14天,他和另外四個同學一起辦了“退學”,走出這所陪伴自己兩年的學校的大門。
外省考生們,學籍都保留在原籍,返回之後要麼以社會考生的身份報考,要麼找一所學校掛靠進行報名——小王推測,全炫宇很可能就是因為找學校掛名,才會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除了報名流程稍有區別外,跨省復讀生們的體檢等程序,都和普通應屆生一致。
在全炫宇引發熱議以後,網上一度掀起過跨省復讀是否有損教育公平的討論。根據現有規定,公辦學校不允許招收插班生、復讀生,但民辦學校、復讀機構等,是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面向全國招生的。
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主編熊丙奇,針對這一現象撰文抨擊,稱治理高分復讀現象,需要進一步規範民辦學校、復讀機構的招生、辦學。要嚴格執行禁止宣傳炒作高分生、高考升學率的禁令,明確要求這些學校、機構在招生時不能以高分生作為“賣點”。同時加強對考生資格的核查,防止跨省違規運作高考移民。
對於將跨省復讀和高考移民相提並論的説法,小王並不認同,“我們要弄明白公平和平等的差異”。在他看來,去外省學校復讀是“對所有人平等的”,差別只在於是否有資源、有能力或者有魄力,“外省學校並不是決定性因素,哪怕沒有這個學校,這些有能力和資源的家庭,他們在省內搞到教育資源也比你搞得好”。
教育資源的作用,直觀體現在考試結果上。據小陳説,全炫宇的連續高分復讀,在衡中並不算稀奇事,就在他同班裏,就有680多分選擇復讀,只為了考上清北理想專業的學生。和同學們聊天的時候,別人説自己的目標是上清華北大,小陳不敢把目標定得太高,只説自己要上985,“雖然挺丟臉,但我的目標比較普普通通,就比較好實現”。
小王的好朋友劉同學,也是多次復讀,衝擊清北的“種子選手”。劉同學來自東北,高中時期的科任老師教學風氣不好,喜歡在班上講一半,再留一半到課後收費補課,由於拒絕參與課後補課,他受到了老師和其他學生的孤立,2020年第一次高考也發揮得並不理想,勉強超過一本線。
↑圖片來自ICphoto
進入衡水一中以後,劉同學的成績開始突飛猛進。2021年高考,他比前一年提高了近一百分,被北航錄取,後因為對專業不滿意再次回到衡水一中復讀,剛剛結束的2022年高考,據小王瞭解,劉同學應該已經過了清北線。
小王的觀念裏,25000元這個門檻不是很高,“哪怕一個真的很窮的人,硬要湊這個錢,應該也能湊起來”。他把上衡中形容為一個機會,“它就擺在那個地方,人都有那種選擇較好教育資源的本性,沒必要去裝什麼清高,大家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對吧?”
熊丙奇指出,要治理高分復讀,在加強對考生高考資格審核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具體而言,就是在高考招生中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在用人單位中扭轉唯學歷、唯名校導向,尤其是第一學歷歧視。
針對這一問題,早在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就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到2035年,要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雙減”落地
嚴禁利用公辦資源實施民辦教育
作為應試教育的傑出範例,送走了一批批高分考生的“衡中”系,正在發生變化。
2021年5月14日,國務院出台《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地方政府:嚴禁利用公辦教育資源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教育。同時也規定了公辦學校不得轉為民辦,也不得參與舉辦具有盈利性質的民辦學校,公辦學校更不得以輸出品牌的方式進行民辦辦學。
2021年8月25日,《關於規範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要求,各地要一省一方案,力爭用兩年左右時間理順體制機制,實現平穩過渡。這也意味着,到2023年秋季學期之前,將會有一批民辦學校更改校名或者實行轉制,“公參民”學校將退出歷史舞台。
通知還強調,公辦學校不得以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名義開展選拔招生或考試招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不得以公辦學校或者公辦學校校區、分校的名義招生,也不得以借讀、掛靠等名義變相違規招生。
“雙減”政策落地之後,“衡中”系自1992年李金池擔任衡水中學校長起,就一直堅持的“衡水模式”就開始調整,原本雷打不動的時間表被修改,起牀時間從5:30推遲到了6:30,午休時間也相應延長。
直到2022年2月11日,曾經作為衡水中學擴張版圖重要一環的衡水一中,正式更名為衡水泰華中學。
衡水一中的最後一屆學生們,也迎來了各自新的人生階段。
出分以後,按照小陳的成績,他有望在同濟、華科、西郊、北航、廈大等院校中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至於上大學之後的規劃,家人已經幫他做好了——考研,“現在就業形勢本科基本上沒啥競爭力,再加上家裏也沒説條件怎麼樣,沒必要本科出來工作”。
小王復讀期間成績也不錯,但因高考前食物中毒最後發揮不太好,心裏有底的他決定今年再復讀一年,他希望考得更好,去武漢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理想大學至少也得是有點名字的學校對吧?比方説至少像哈工大這個級別,或者像武漢大學這樣的,至少不要説出來別人不知道是什麼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