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皆桃李:一位視障教師的堅守
9月8日,天津市視力障礙學校教師劉麗正在為學生備課。新華社記者郭方達攝
新華社天津9月10日電(記者尹思源、郭方達)教師節將至,天津市視力障礙學校教師劉麗的手機響個不停,聽着手機裏來自視障學生的祝福,劉麗心中滿是欣慰。
在閒暇時,劉麗喜歡寫詩。在28年的職教生涯中,文學創作讓這位視障教師的內心充滿力量,也讓她的學生們懂得人生的多彩。在學校“六點文學社”的活動室內,有一摞用盲文寫就的厚重文稿。這是劉麗和學生們最珍視的作品。
在天津市視力障礙學校師生心中,六點文學社象徵着未來的無限可能,藴含着豐富的情感。“盲文的基本結構單位是每方六個點,文學社以‘六點’為名,既指代盲人,又寓意清晨,旭日初昇,充滿希望。”劉麗説。
這個成立了35年的文學社團貫穿了劉麗的學生時代和執教生涯,見證着她的點滴成長。
“文學改變了我的人生。”1981年,劉麗進入天津市視力障礙學校的前身——天津市盲童學校學習。1987年,六點文學社成立,熱愛文學的劉麗成了社團的社長。
那時,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公開招收視障人羣大學生,學校與全國各地殘聯合作進行選拔。考生如果能通過測試,將正式進入大學校園學習。考上大學是件不容易的事,對於有視力障礙的劉麗來説更是如此。
“去讀大學,我能行嗎?”劉麗心中忐忑,與家人和老師商議後,她決定試一試。“備考壓力很大,17名預科學生只有12人能最終到大學就讀,視力有問題,學習效率很低,只能每天都學到很晚。”她回憶説。
沒有盲文教材,學生們就用錄音機把課上內容錄下來,課後一遍遍聽,一遍遍學。考試結束,劉麗如願成為一名大學生。在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她度過了一段快樂的大學時光:閲讀書籍、參加寫作社團、寫作投稿……這些都是她一直想做的事情。
畢業後,劉麗回到了她當年就讀的學校,成了六點文學社的指導老師,也和當年的老師們成了同事。
作為學校第一名視障老師,工作初期的她遇到了不少麻煩,不會操作電腦、難以參加各類教師資格考試、備課也比其他老師慢得多……她不禁有些擔憂,自己真的能做好一名老師嗎?
在同事們的幫助下,劉麗的工作漸漸步入正軌。“我慢慢意識到,我也是視障人士。在這羣視障學生看來,我就是他們的標杆。”劉麗振作起來,她帶領學生們創辦社刊,孩子們的作品劉麗都會認真批改,然後向各類雜誌和徵文活動投稿。
劉麗左眼幾乎失明,右眼視力不到0.1,只能俯身貼着桌面才能看清。幾個小時下來,胳膊和頭頸時常僵硬得難以動彈,但她依然樂在其中,“看到孩子們投入寫作的樣子,就好像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20多年來,劉麗用心地指導着文學社的一屆又一屆學生。而這小小文學社的力量,讓劉麗自己也沒有想到。
有年寒假,劉麗正在學校值班,接到了一通來自內蒙古的電話。電話中的男子告訴劉麗,自己30多歲,因為眼疾失去了視力,深感苦痛的他偶然聽説有盲人編髮的雜誌,很想有機會拿到一本,讀讀看。
劉麗一口答應下來,將手上留存的書冊以及一部分手稿一併寄給了他,“希望這些看似普通的文字,能給他力量”。
如今,因常年閲讀、寫作和教學,劉麗的視力進一步下降。她不得已放棄了語文教學工作,負責孩子們的自然科學教育。她教給孩子們在空地種植作物,帶領孩子們用手感受星球模型。“讓孩子們知道世界的豐富多彩,讓他們樹立對生活的渴望與嚮往,我希望能一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劉麗説。
“我願化作一泉清水,靜靜地流入江河,匯入海洋;卻又在雲霧中昇華,化成細雨,默默無聲,滋潤田園。”在一首小詩裏,劉麗這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