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越低的父母,越有這三種"常態",孩子長大落於人後難有出息

三字經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也就是説孩子們剛剛出生都如同一張白紙一樣,而長大後所處的環境以及受到教育的不同,才導致了人與人之間巨大的差別。

這句古語放在今天一樣適用,有些父母總是在感嘆,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天使,自己家卻是個熊孩子。其實這些父母並沒有發現,孩子的這些行為也是來自父母教育的一種折射。

案例

步步、小歐和阿狸共同就讀在一所幼兒園,他們三個平時都是形影不離的好夥伴。有一次午休時三個人追逐打鬧,不小心打碎了架子上同學們製作的小陶器。

層次越低的父母,越有這三種"常態",孩子長大落於人後難有出息

這天下午放學時老師就將三位同學的家長請到了辦公室,讓家長在這裏等候打掃清潔的三位同學。

當三位小朋友打掃完教室裏的陶器碎片進入老師辦公室時,三位家長的反應卻截然不同。

步步媽媽:“你個調皮鬼,在學校就知道幹壞事,你媽我接你放學都要跟着你一起丟人!”説完竟不管不顧的要衝上去揍步步。步步立馬抱頭鼠竄,跑到老師身後還衝媽媽做了個鬼臉。

層次越低的父母,越有這三種"常態",孩子長大落於人後難有出息

小歐媽媽:“老師,你是不是搞錯了呀?我們家小歐平時很乖的,肯定是跟着一些小朋友學壞了。”説完還瞥了一眼步步。小歐在一旁想要竭力否認,但是被媽媽瞪了一眼,就縫含着閉了嘴。

阿狸媽媽則是先詢問了阿狸事情的經過,然後拉着阿狸再次去跟老師道了個歉。最後對阿狸説:“知錯能改,你依然是媽媽眼中的乖孩子。”

老師看着這三位媽媽截然不同的反應,彷彿已經看到了三個孩子未來不同的人生軌跡。

許多家長總會埋怨自己的孩子沒有出息,卻不知是自己將錯誤的教育方式變成了生活中的常態,才導致了孩子遠遠地落於人後。

層次越低的父母,越有這三種"常態",孩子長大落於人後難有出息

低層次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往往有這三種常態

1.將打罵孩子變成一種常態

就像例子中步步的媽媽一樣,許多家長在面對孩子不聽話時,往往都採取非打即罵的手段。其實有時由於孩子的認知有限,他並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而家長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採用言語或行動暴力直接對孩子進行懲罰,只會讓孩子覺得委屈而更加自卑或是產生叛逆心理。孩子也許會因為恐懼而暫時改掉錯誤的行為,但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將控制孩子變成一種常態

有些家長總是過於強調讓孩子聽話懂事,實際上這是一種變相的控制。當孩子完全依照父母的意願行事時,他就是“聽話”的孩子;當孩子產生自己的想法時,則被認定為“壞孩子”。

層次越低的父母,越有這三種"常態",孩子長大落於人後難有出息

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非常自卑懦弱,長大後也會成為一個沒有擔當沒有主見的人,就像例子中的小歐一樣。

3.將挫折教育變成一種常態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優秀”、“你怎麼這麼笨,教了這麼多遍還不會?”這是許多父母都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許多人都信奉挫折教育,認為貶低和打擊孩子就能激起孩子的鬥志。但是頻繁的打擊對於孩子來説遠遠弊大於利,只會讓親子關係更加疏理。

層次越低的父母,越有這三種"常態",孩子長大落於人後難有出息

在教育孩子時,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走入這些誤區?

1.給予孩子平等和尊重

依靠打罵是不能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的,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而平等與尊重是一切溝通的前提,只有給予孩子一定的話語權後,孩子與家長之間才能進行良性的互動,達到有效的溝通。

2.給予孩子犯錯的機會

人生在世,孰能無過?家長都不能保證自己長時間的不犯錯誤,所以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我們不必過於緊張,而是要給予孩子犯錯以及成長的機會,讓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在摸索中成長。

3.給予孩子適當的表揚與鼓勵

當孩子取得進步時,家長不要吝嗇言語,應該給予孩子言語上的肯定。同樣當孩子犯下錯誤或面對挫折時,家長們也應該進行温柔的鼓勵。因為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是他們最大的心靈支柱,父母的表現直接決定了孩子面對困難時的態度。

層次越低的父母,越有這三種"常態",孩子長大落於人後難有出息

幸福的人靠童年治癒一輩子,而不幸的人需要一輩子來治癒童年。所以父母們在孩子的童年時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將會為孩子的一生帶來影響。父母們也該“吾日三省吾身”,在教育這件事上提高要求、自我豐富,這樣才能讓孩子未來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2 字。

轉載請註明: 層次越低的父母,越有這三種"常態",孩子長大落於人後難有出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