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僅在位42天,做了4件大事,對後世影響巨大
李自成在崇禎17年3月19日率大軍攻下北京城,在4月30日被迫退出京城,逃亡西安。
在這42天的皇帝生涯中,李自成一共做了四件大事,但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也因李自成引發了火燒皇城、搶奪陳圓圓、逼死崇禎皇帝等一系列後續我們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
李自成之所以只做了42天皇帝,究其根本,是因為他的出身。
李自成在明朝是一個驛卒,也是吃皇糧的人,如果沒有崇禎皇帝的一道命令,他可能一輩子的就這樣度過了。
崇禎皇帝為了抵抗外族侵略,朝廷缺金少銀,一道命令加徵税賦,取消了皇家驛站,動了李自成的飯碗不説,還要他繳税,逼的李自成可以説是“窮得只能造反”了。
這一加徵税賦,促使了李自成成為皇帝的第一件事——“均田免糧”。
也就是每個人都能分到田地,每個人都不用交租。
當時的百姓也應該和李自成一個想法,太好了,能分田還不用交租,這豈不美哉。
但問題就在這裏,不交租皇帝吃什麼,皇家大臣吃什麼,士兵們吃什麼,何況這些人還要比老百姓吃得好。
也就是這一條“優秀”的政策,使得李自成瞬間集齊大量兵力,才有了攻打北京的念頭。
提到了崇禎皇帝,就要説一下崇禎皇帝的悲哀。崇禎皇帝17歲即位,本就千瘡百孔的明朝到了崇禎皇帝這裏,早已經無力迴天了。但崇禎皇帝一腔熱血想整治朝綱。
據《明末清初史料》記載,崇禎皇帝不觀歌舞,不寵嬪妃,三更而睡,五更而起,非常勤奮。
但無奈大臣們對對抗外族入侵沒什麼興趣,當時的明朝是典型的“藏富於民”,百姓和官僚比皇帝有錢,所以皇帝也支配不了這些人。
李自成攻入北京後,看到百姓熱烈歡迎自己,小孩唱着童謠“打開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李自成沾沾自喜,認為我真是個做好皇帝的料。
攻入北京後,其實李自成自己也很心虛,外要對抗明軍後金,內要安撫明朝降軍和自己的軍隊,但是“均田免糧”的問題來了,沒錢。李自成深知如果士兵們沒糧餉,太容易譁變了——因為自己就是因為沒錢造的反。
所以,李自成的流寇心理又出來了,有什麼方法能快速斂財,還是使用慣用手段,直接搶吧。況且京城百姓富庶,達官貴人數不勝數,搶幾個又能怎麼樣。
李自成做了第二件事——打砸搶燒京城百姓和官僚。
李自成在對“搶”這件事有着非常的自信,他認為“搶”的都是有錢人,有錢人的錢就應該分我點,這樣才公平。士兵們最開始在百姓家打砸搶燒時,李自成沒有反對,後來甚至李自成還製作了刑具,只要不交錢的官僚地主,直接上刑。一時間搜刮出大量金銀珠寶,李自成天真地以為,皇帝真的太好當了。
在李自成為自己的“事業”沾沾自喜之時,崇禎皇帝也自縊殉國了。
這是李自成當皇帝后的第三件大事——逼死了崇禎皇帝,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成就了一段佳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崇禎皇帝雖然非常敬業,對江山社稷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的性格所致,這也成為他自縊殉國的原因。
其實崇禎皇帝當時雖然對抗外族侵略非常焦頭爛額,但對於農民兵造反顯然不放在眼裏。崇禎皇帝在位17年並沒有什麼作為,性子又急,剛愎自用,對誰都不信任。在任17年,內閣首輔換了51人,平均一年換三個,大臣們對崇禎皇帝也真是“敢怒不敢言”。所以在對抗李自成時,軍隊根本不出力。倔強的崇禎皇帝殺死了自己的皇后,放走了兩個兒子,砍傷了自己的女兒(韋小寶中的獨臂神尼)。自己帶着太監王承恩逃到了萬歲山,自縊殉國。死前崇禎皇帝十分悲壯,無顏見祖宗,揮刀斷髮,遮住自己的臉,並寫了封血書“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任賊分裂朕屍,誤傷百姓一人。”看完任誰都要感嘆下。
李自成在京城內皇帝做得不亦樂乎,但他最大的擔憂是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吳三桂得知北京被攻陷後,率軍回京。走在半路,聽聞崇禎皇帝自縊身亡的消息,於是只能繼續呆在山海關。但李自成還是擔心吳三桂回守北京,一直不能放寬心。
歷史上吳三桂是不是“衝冠一怒為紅顏”,是不是真的因為李自成搶了留在京城的陳圓圓,有很多説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吳三桂倒戈後金,也是無奈中的無奈。
吳三桂前有金軍作戰,後方皇帝都已經死了,吳三桂到底是在為誰打仗呢?並且常年鎮守山海關,後方兵力支援不足,前方軍餉供應不上,吳三桂這幾萬大軍、幾十萬百姓怎麼辦。所以知道是李自成逼死了崇禎皇帝后,投靠了金軍多爾袞,率領軍隊回京擒賊。
李自成見來勢洶洶的吳三桂,兵力不及,一潰千里,所以他第一時間想到了跑,在北京太危險,搶了一通後,準備逃離京城。
在逃離京城的前一天,李自成做了當皇帝以來的第四件事——倉皇稱帝,國號為“大順”。
也可以説李自成的天子命只有一天時間。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李自成為什麼沒有成為朱元璋,實則與他身邊的大臣有關。
李自成身邊的將軍將領和他一樣,前有牛金星、宋獻策這種江湖騙子,後有李巖、劉宗敏這種底層小人物,無一人有大將之材,卻都有擁立之功。
所以從李自成身邊的人來看,就沒法成為朱元璋(洪武大帝)。
如果想了解朱元璋的歷史秘密,我再繼續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