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的三大“罪狀”,很真實

開學季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孩子的學校生活又成為父母擔心的新話題。前段之間,知乎上的一篇名為《打死不讓孩子住校》的文章火了,一位媽媽哭訴着自己將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的悔恨。

孩子一週上了五天課,打了五個電話,每次打電話都是在哭。即使是回到了家,也沒有了往日的歡笑。

這其實並不是這位媽媽一個人的感受。一直以來,選擇走讀還是住校都是困擾寶媽的難題。實際上,住校對孩子有非常大的影響。那些將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的媽媽,只看到了住校的方便,卻很少了解到孩子住校的真實生活。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的三大“罪狀”,很真實

白巖松:再難也不會讓孩子住校, 育兒觀和尹建莉不謀而合

白巖松是著名的媒體人,因為犀利的主持風格為眾人所熟知。一次在參加訪談節目時,白巖松向主持人坦言:我和妻子商量好了,就是再難也不會將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住校。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的三大“罪狀”,很真實

實際上,認識到住校對孩子危害的遠不止白巖松一個人。著名育兒專家尹建莉就曾經説:“我明確反對寄宿制,將孩子和父母隔離起來養不出獨立孩子。要是能的話,孤兒院的孩子應該是獨立性最強的孩子。”

尹建莉將寄宿制孩子的內心狀態描述為兩個詞語:“纖弱”“敏感”,她認為將孩子強制放在一個他不喜歡、不適應的環境,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越來越糟。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的三大“罪狀”,很真實

白巖松和尹建莉之所以會在孩子的住校選擇達成一致,其實還是因為孩子住校時存在的三大傷害,白巖松將其總結為“三大罪狀”。

白巖松列舉了寄宿制的三大“罪狀”,每一條都很真實

●身體傷害:校園霸凌

對現在的人來説,校園霸凌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相關機構的數據顯示,全國出現校園霸凌的案件在2015年就高達1000起,其中有65.12%就發生在宿舍。

特別是對於那些性格怯懦內向的孩子,面對校園霸凌,大多數的想法就是忍忍就過去了。這種心理會助長施暴者的戾氣,讓孩子身體受到極大的損害。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的三大“罪狀”,很真實

●心理傷害:校園冷暴力

經過中學階段的孩子一定會對“冷暴力”這個詞語不會感到陌生。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會拉幫結派,對一些品學兼優的孩子進行孤立。這種孤立會讓孩子陷入內心的孤獨中,時間長了甚至會導致內心發展存在畸形。

●情感傷害:遺棄感陡生

正如尹建莉老師所説,這些本就不喜歡住校,內向的孩子被父母半強制地扔到寄宿制學校,會對他們的內心產生極大的傷害,遺棄感會充斥他們的內心。

這種遺棄感會影響親子關係的形成,讓孩子變得越發情緒化,內心的脆弱甚至會為今後埋下隱患。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的三大“罪狀”,很真實

雖然寄宿制學校能解脱父母,但也只適合一部分孩子

俗話説:三思而後行

父母決定孩子到底需不需要住校,不能完全憑藉着自己的個人喜好和需要,應該結合孩子的生長髮育和性格特點,只有符合這些條件的孩子才適合寄宿制。

1)家和學校距離確實很遠

家和學校的距離是許多父母決定是否將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的重要原因。對於那些家確實離學校有距離的家庭,父母在和孩子充分交流後,徵得孩子的同意後,再將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的三大“罪狀”,很真實

2)性格外向的孩子

有些孩子天生就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他們性格外向,愛交朋友,能夠處理好自己以及周圍人的社會關係

對於這些孩子來説,寄宿制的大集體生活似乎是天生為他們準備的舞台。讓他們住宿能夠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同時性格外向的孩子在學校會更受老師的歡迎,如果能當宿舍長,也同樣能鍛鍊他們的管理能力。

3)身體素質較強的孩子

孩子的身體水平是判斷孩子到底適不適合住校的重要因素,如果孩子身體存在一定的問題,就不要讓孩子住校了,住校反而會存在危險。

反而是那些身體素質不錯的孩子,住校期間會有更多的機會在操場上運動。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的三大“罪狀”,很真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5 字。

轉載請註明: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的三大“罪狀”,很真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