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在古代,古人們非常的推崇吟詩作賦,甚至於若是詩寫的好還能夠得到官職,因此,特別是在唐朝宋朝時期,詩人眾多,幾乎遍地皆是,其中也出現了不少寫詩高手。
而有一個人相當的特殊,他除了有詩人的身份之外,還有一個讓所有人都向往的職業——皇帝。説到這裏,相信你已經知道我指的人是誰了,沒錯就是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在作為皇帝方面的成就,並不是那麼的突出,甚至都算不上一個稱職的皇帝,然而他在吟詩作賦方面的天賦可是超乎常人的。
其中有一首被稱為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未被超越!究竟是什麼詞呢?竟然能有如此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位詩人皇帝,李煜。
李煜,南唐後主。初名為從嘉。字重光,號為鍾隱。是李璟的第六子。公元961至975年在位,國破降宋。後被宋太宗所毒死。李煜在政治上雖是庸駑無能,但他的藝術才華卻是卓絕非凡。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被譽為“千古詞帝”。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現存詞可確定的有三十八首,存詩有十六首。
而這次所要講述的,就是李煜最牛的一首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是著名的詞牌之一,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此為名。又名為《一江春水》、《巫山十二峯》等。古代詞開始大體都以所詠事物為題,配樂歌唱便逐漸形成固定的曲調,後名為調名即詞牌。《虞美人》也是如此。
現代的王方俊在《唐宋詞賞析》中説:這首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譽為 “詞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時所作。
歷來為《虞美人》填詞的大詞人眾多,但無一能超過李煜者。
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於李煜被毒死之前,李煜歸宋已近三年。當宋軍攻破南唐的都城金陵,李煜便奉表投降,這也就意味着南唐滅亡。
三年後,即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前往探視李煜,而李煜則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就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才寫下了這首《虞美人》。
據王輊《默記》記載:“歸朝,鬱鬱不樂,見於詞語。”《虞美人》一詞就是抒寫懷念故國之情,哀嘆亡國之痛的情懷的。
這首堪稱“詞中之帝”的《虞美人》,無論哪一句都是千古名句,下面我們便挑出幾句來解析。
此詞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以及人生無常的對比,抒發了他亡國後的悲哀。全詞以問起,以答結,從問天、問人再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以及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的李煜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了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李煜回想起南唐的王朝以及李氏的社稷,故國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中,觸景生情,愁緒萬千,至於夜不能寐。暗示詞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所流露的愁緒,同時也引出了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儘管“故國不堪回首”,可他又不能不“回首”。其中暗含着,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一句通過自然的永恆以及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藴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最終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
李煜之所以能夠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以及象徵性的比喻,將其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
他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因此,人們就很容易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
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因此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可惜李煜生而為帝,若是隻當個詞人或許生活會更加美好一些,然而卻也正是他的經歷才造就了他。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