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能統治268年,看看皇帝們的結婚對象就知道了

導語:建立清朝的滿族發源自遼東,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後金時期的滿族,在文化和習俗上和漢人還有着不小的差異。滿族最後能以不多的人口建立清朝統治,與他們善於學習,樂於接受漢文化的原因分不開。本文從婚俗上入手,探討隨着滿洲貴族漢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漢文化對他們婚姻制度的影響。
滿洲貴族向中原學習的腳步,在皇太極時期就已開始,他革故鼎新,重用文人,倡導漢化,打下清朝統治的政治基礎。
入關以後,清朝花了近兩代人的時間終於一統天下。隨着與漢人打交道越來越多,滿洲貴族接受漢文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
順治、康熙、乾隆等皇帝都熱衷於學習漢文化,請漢臣大儒當老師,對皇子們的教育也是如此。
文化的接受程度表現到婚姻上,就是婚姻制度的演變。

清朝為什麼能統治268年,看看皇帝們的結婚對象就知道了
講到清朝皇室婚姻制度的變化,可以先看看另外一個女真人建立的政權——金國。
女真起初稱建立的政權為“大金”,史稱“後金”,稱呼自己為女真金人的後裔,那麼金人的婚姻制度如何呢?
金人的婚俗有相當明顯的部落特點,即使立國以後依然如此。
一是多妻,並且數目與顯貴程度成正比。
“金人舊俗亦多妻,多少之數,視其官品列班次, 以聘之先後為序”。
二是流行轉房婚。
“父死則妻其母,兄死則妻其嫂,叔伯死則侄亦如之。 故無貴賤,人有數妻”。

清朝為什麼能統治268年,看看皇帝們的結婚對象就知道了
再單獨看皇室。
金國皇室的婚姻制度主要有兩種。
一是長期與主要貴族保持世婚制,這是為了籠絡內外的力量,穩固統治。
《金史·后妃傳》 :“國朝故事,皆徒單、唐括、蒲察、拿懶、僕散、紇石烈、烏林答、烏古論諸部部長之家,世為婚姻,娶後尚主。”
《金史·世戚傳》:“金之徒單、拿懶、唐括、蒲察、裴滿、紇石烈、僕散皆貴族也,天子娶後必於是。公主下嫁必於是。”
金國的統治者是完顏氏,世婚的對象都出自大部族的族長家。
完顏氏的目的很明顯,通過世婚籠絡這些大族,形成姻親關係,穩固自己的統治。
長期固定的通婚,其中必然會出現婚姻對象不在一個輩分上的問題,也就是異輩的婚姻。
另外,金國皇室對收繼婚本身也並不排斥。
比如金睿宗的貞懿皇后李氏,睿宗死後,按照婚俗,她要被宗族收繼,李氏是漢人不願接受,她選擇了出家脱離皇族。
“乃祝髮為比丘尼,號通慧圓明大師,賜紫衣。歸遼陽,營建清安禪寺,別為尼院,居之。”
講到收繼婚,它也叫轉房婚,不管是從金國往前看或是往後看,收繼婚並不是哪個民族的專利,它在北方各民族中都長期存在。
匈奴、女真、烏孫、烏桓、鮮卑、契丹等民族中,在史書都記載有收繼婚的傳統。就算著名的王昭君,也要遵從胡制,一再轉房。
這種婚姻制度之所以流行,有其原因。在部落制的鬆散統治下,收繼婚能留住資源,讓它們始終在部落內部流通,有利於財產分配和內部穩定。

清朝為什麼能統治268年,看看皇帝們的結婚對象就知道了
努爾哈赤記載有14位妻妾,其中有兩對姐妹。一對是葉赫那拉氏,一對是博爾濟吉特氏,他的孝慈高皇后來自葉赫那拉,其他三位則是妃子。
皇太極的妻妾中,孝莊文皇后和宸妃都來自博爾濟吉特氏,並且兩人是姐妹關係。
順治的后妃裏,也有三對姑侄姐妹,兩對來自博爾濟吉特氏,一對來自董鄂氏。其中兩位晉封皇后,另外四位是妃子。
康熙的后妃裏沒有了姑侄,只有姐妹,共有四對,來源也更廣泛。孝誠仁皇后和平妃來自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貴妃貴妃來自鈕鈷祿氏,孝懿仁皇后和愨惠皇貴妃來自佟佳氏,宜妃和貴人來自郭絡羅氏。
除了以上這些,後金又有兄弟轉房的存在,如皇太極時期,莽古爾泰謀逆,他的同黨十弟德格類的妻子被轉房給支持皇太極的阿濟格。

清朝為什麼能統治268年,看看皇帝們的結婚對象就知道了
這些是同輩之間的婚姻,還有異輩之間的婚嫁。
互為翁婿:努爾哈赤的大妃是來自烏拉部落的阿巴亥,從輩分上看,烏拉部的布佔泰就是努爾哈赤的堂岳父。到了萬曆三十六年,努爾哈赤把女兒穆庫什嫁給了布佔泰,兩個人互相成為了翁婿。
這樣的事,又在舒爾哈齊和阿敏身上同樣發生。
兒子變姑父:萬曆三十年,皇太極又娶了阿巴亥的姑姑為側妃,這樣從輩分上看,努爾哈赤要叫皇太極姑父。
姑侄同嫁:皇太極和阿喀達(莽古爾泰之子)是叔侄關係,他們分別娶了蒙古扎魯特部貝勒色本達爾漢的兩個女兒。
多爾袞和豪格也是叔侄關係,豪格被幽禁至死,多爾袞把他的妻子和福晉(都來自博爾濟吉特氏)收為側妃。
多爾袞死後,他的繼妃——朝鮮的義順公主李氏又改嫁給端重親王博洛。
這麼説可能有點亂,小院做了張表羅列了一下,請見下圖。

清朝為什麼能統治268年,看看皇帝們的結婚對象就知道了
觀察從努爾哈赤到玄燁的婚姻,我們可以得出一些規律。
努爾哈赤共有妻妾16人,裏面有六人存在着姐妹或異輩的關係,還有一人是轉房婚。
皇太極有妻妾15人,4人和他是異輩,2人是姐妹。
順治有妻妾19人,后妃之間不是同輩的有6人。
康熙妻妾最多,達到39人,卻不見一對異輩后妃,只有4對是姐妹關係。
數據很清楚,從努爾哈赤時期到康熙,皇室之間的收繼婚制度從比較普遍到明顯減少,后妃之間最多隻存在着姐妹血緣關係。
這種現象,就是清朝入主中原後,受到漢族文化衝擊和同化後所產生的變化。
在努爾哈赤時期,後金保持着部落制的傳統,婚嫁風俗也是如此,異輩婚、轉房婚等普遍存在,互為翁婿之類也屢見不鮮,這是部落的傳統,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到了皇太極時期,已經開始注重向中原王朝學習。在皇太極登基之初就已經下詔並立法:
《清太宗實錄》:“自今以後,凡人不許娶庶母及族中伯母、嬸母、嫂子、媳婦。凡女人若喪夫,欲守其家資、子女者,由本人宜恩養; 若欲改嫁者,本家無人看管,任族中兄弟聘與異姓之人。若不遵法,族中相娶者,與姦淫之事一例問罪。”
大清律中更是嚴格規定,“若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婦者,各絞。凡收伯叔兄弟妾者,即照奸伯叔兄弟妾律,減妻一等,杖一百,流三千里。”
反映到皇太極的婚姻上,轉房婚已經消失不見。到了康熙時期,異輩婚姻也已經消失。至於姐妹同嫁,在皇室文化中是被接受的,歷代王朝都不乏例子。

清朝為什麼能統治268年,看看皇帝們的結婚對象就知道了
元朝入主後,對收繼婚並不排斥,拿忽必烈來看,他第一位皇后帖古倫,是他的親侄女;第二位皇后察必,論輩分是忽必烈表姑;第三位皇后南必,按輩分來算是忽必烈孫侄女。
這是皇后,妃子們也是一樣。
忽必烈之後,收繼婚等傳統婚俗在皇室中始終存續,元朝的皇帝短命的很多,有人認為這和近親結婚不無關係。
皇室的婚俗也在民間逐漸流行,一些士大夫對此予以抵制,不斷上疏要求禁止,比如,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蒙古大斡耳朵儒學教授鄭咺上疏,建議改革婚俗:
“蒙古乃國家本族,宜教之以禮,而猶循本俗,不行三年之喪,又收繼庶母、叔嬸、兄嫂,恐貽笑後世,必宜改革,繩以禮法。”
元朝皇帝採納了部分意見,對收繼婚進行了一些限制,但始終沒有像清朝那樣立法加以禁止。
再回到清朝,拿收繼婚這種婚姻形式來看,並不侷限於皇室,貴族乃至民間都有流行。但自皇太極登基後,就立法予以禁止,此後又在《大清律》裏作出詳細規定,根據情節不同,分別處以斬、絞、杖、流放等刑罰。
婚俗所代表的,實際就是文化的認同問題。元朝統治層對漢文化的接受程度,顯然和清朝無法相比。能否順利漢化,直接影響着王朝的壽命,最後,元朝不到100年就被推翻,很大程度上因為它始終沒有融入漢文化。

清朝為什麼能統治268年,看看皇帝們的結婚對象就知道了
皇帝的婚姻,很大程度上是為政治服務的,從清朝來看,尤其明顯。
順治到康熙時期,清朝逐漸坐穩了天下,重心轉移到內地,任用的漢人官員越來越多,受漢文化影響也越來越深,接受了儒家傳統的價值觀。
在儒家觀念裏,轉房婚、異輩婚這些婚俗都被視為異端,無法被接受,在文化影響下,清朝皇室一代代更認同儒家文化,也就對傳統的部落婚俗加以排斥,並多次以立法的形式,從皇室到民間加以禁止。
這種做法,自然被儒家接受,在政治上也得到了漢人更多的認同。
清朝能延續260多年,除了其他種種因素之外,統治層樂於接受漢文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有清一朝,滿漢之間還是存在着親疏之別,旗人的地位與漢人不同,這是清朝無法根治的痼疾。
不過,客觀來看,在文化上,清朝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認可並接受漢文化。武力只能征服,無法長期統治,清朝皇帝們比元朝皇帝聰明許多,明智地接受了漢文化,才是清朝得以立國將近300年的根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75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朝為什麼能統治268年,看看皇帝們的結婚對象就知道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