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為什麼喜歡孟子?孟子的很多思想,都適用於中國革命

【毛主席點評先秦諸子之孟子】

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其思想和觀點深深影響着後世,有“亞聖”之稱,與孔子一起被後人尊為“孔孟”。

由孟子和他的弟子共同編撰而成的《孟子》,也跟《論語》《大學》《中庸》合稱“四書”,成為歷朝歷代儒家思想的最重要教科書。

班固在《漢書》中寫道:“自孔子歿,綴文之士眾矣。唯孟軻……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

近代大作家林語堂也説:“現代青年人,應該多讀孟子,常讀孟子。孟子一身都是英俊之氣,與青年人之立志卒勵工夫,是一種補劑。孟子專言養志與養氣,志一則氣動,氣一則動志,是積極的。”

毛主席為什麼喜歡孟子?孟子的很多思想,都適用於中國革命

毛主席小時候讀過6年私塾,對《孟子》自然是非常熟悉的,孟子的許多思想和觀點也對毛主席影響很深,對其後來領導中國革命建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那麼,在毛主席看來,孟子有哪些值得肯定的思想呢?

第一,是孟子倡導積極有為、志向堅定的思想。

大家都知道,孟子崇尚的是志向遠大,併為之持久奮鬥。在《孟子》這部著作中,有許多話都體現了他的這一思想,比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夫天未欲治平天下也;如欲治平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養吾浩然之氣”等等,都體現了孟子那種追求遠大抱負的大氣與自信。

孟子的這種雄渾之氣、浩然之氣,也深深地影響着毛主席,後來他在讀德國哲學家鮑爾生的《倫理學原理》時,就有過這樣的批註:“吾之意與孟子所論浩然之氣及大丈夫兩章之意,大略相同。”

毛主席為什麼喜歡孟子?孟子的很多思想,都適用於中國革命

1919年7月14日,毛主席主持創刊《湘江評論》,在創刊詞中這樣寫道:“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説,誰説?我們不幹,誰幹?”言語間透露着捨我其誰、為中華民族翻身解放而奮鬥的浩然之氣。這種精神,跟孟子是一脈相承的。

1938年7月,毛主席出席延安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及死難同胞大會,親自為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奠基,並敬獻輓詞:“抗戰到底,浩氣長存。”可見,毛主席對那些犧牲的抗日英烈們,給予了高度褒獎,認為他們是有遠大志向的人,併為之奮鬥的人。

實際上,孟子在強調遠大志向的同時,也講到了實現的方法,大致有下面這三個關鍵字。

一個是“恆”字。

《孟子·告子上》中説:“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強調做事要持之以恆。

毛主席為什麼喜歡孟子?孟子的很多思想,都適用於中國革命

毛主席對此就有很深的心得,在1915年,他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自勉:“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1917年,毛主席又在《體育之研究》中寫道:“凡事皆宜有恆,運動亦然。有兩人於此,其於運動也,一人時作時輟,一人到底不懈,則效不效必有分矣。”

一個是“堅”字。

《孟子·滕文公下》中説:“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的是做人要意志堅定。

1939年5月30日,毛主席在勉勵模範青年時説:“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個方向是不可動搖的,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氣來堅持這個方向。”

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樸被國民黨特務暗殺後,毛主席在唁電中寫道:“先生盡瘁救國事業與進步文化事業,威武不屈,富貴不淫,今為和平民主而遭反動派毒手,是為全國人民之損失,抑亦為先生不朽之光榮。”

毛主席為什麼喜歡孟子?孟子的很多思想,都適用於中國革命

一個是“磨”字。

《孟子·告子下》中説:“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43年,毛主席寫信給陳毅,鼓勵他不懼困難、堅持抗戰時,就寫過類似的內容,其中寫道:“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的缺點,增益其所不能。”

1965年,毛主席勉勵剛剛從北大畢業的女兒李訥時,還手書孟子的那句名言,送給她作為座右銘。

第二,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在《孟子·盡心章句下》中寫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孟子的這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廣為流傳,他的這個“民本”思想,對毛主席的革命思想也影響非常深,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等等思想,都是毛主席對孟子的“民本”思想的闡述和發展。

毛主席為什麼喜歡孟子?孟子的很多思想,都適用於中國革命

1929年,毛主席在與一位友人談話時説:“在歷史上,人民羣眾實際上處於被統治的奴隸地位。孟子所説的‘民為貴’,‘君為輕’,只不過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在舊社會是不可能實現的。作為‘奴隸的人民’不可能直接、自發地推翻舊有的統治,成為‘主人的人民’。他們只有集中自身的精華,形成能與統治階級相抗衡的先進思想和階級先鋒,取得革命成功,才能完成由奴隸上升到主人的質變過程。”

1942年,毛主席寫了《整頓黨的作風》一文,其中強調説:“在本源和本質的意義上,人民是歷史的主體、動力和創造者,共產黨則是人民實現自身解放與自由的階級工具。”毛主席認為,如果不依靠羣眾,不聯繫羣眾,一切鬥爭都無從談起,都註定會走向失敗。

第三,就是孟子的“道”。

孟子所説的“道”,實際上就是人類與自然的發展關係,一件事物發展得怎麼樣,“道”非常關鍵。

《孟子·離婁上》中説:“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毛主席為什麼喜歡孟子?孟子的很多思想,都適用於中國革命

顯然,毛主席也從中深受啓發,在解放軍攻下南京國民黨老巢後,揮筆寫下了《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一詩,其中有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正是受了孟子關於“道”的影響,強調蔣介石逆時代而行是必將要覆滅的。

另外,毛主席對孟子的“堯舜之道”也非常推崇,這種“道”就是治理國家必須順乎民意,順乎民心,所以,在《孟子·告子下》裏,有“人皆可以為堯舜”的説法。

毛主席將這句話理解為“平等”,只有大家平等一致,齊心協力,才能實現共同的理想和追求。1958年7月1日,毛主席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寫道:“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這兩句話,也被當時很多人當作春聯,貼在了門上。

孟子的“道”,還有決定勝負和命運的觀點,比如在《孟子·公孫丑下》中有這樣的話:“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毛主席為什麼喜歡孟子?孟子的很多思想,都適用於中國革命

毛主席對這些話就非常贊同,並將其運用於指導中國的革命建設中,最突出的,就是毛主席在《論持久戰》寫的:“日本雖能得到國際法西斯國家的援助,但同時,卻又不能不遇到一個超過其國際援助力量的國際反對力量。這後一種力量將逐漸地增長,終究不但將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並將施其壓力於日本自身。這是失道寡助的規律,是從日本戰爭的本性產生出來的。”

並強調説:“我們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戰爭,是得到社會廣泛支持的戰爭,初期的力量弱小不代表長遠性,將來的勝利必然屬於正義的一方。”

1970年5月,毛主席就美國出兵入侵柬埔寨,發表了《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聲明,在這份聲明中,毛主席再次強調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觀點,説:“無數事實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國能夠打敗強國,小國能夠打敗大國。小國人民只要敢於起來鬥爭,敢於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國家的命運,就一定能夠戰勝大國的侵略。這是一條歷史的規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48 字。

轉載請註明: 毛主席為什麼喜歡孟子?孟子的很多思想,都適用於中國革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