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學的他們,並不是散落的“孤島”

10 月 26 日凌晨,我撥通了採訪對象温娜的電話,我們之間跨越了 7 個時區,直線距離超過 9500 公里。

電話那頭她語氣平和,讓人全然想象不出此時她所在的法國,正經受着日增 4 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考驗。與萬千知難而行的留學生一樣,温娜今年 6 月選擇如期赴法留學。隻身海外的他們,彷彿一座座失去保護的"孤島",獨自面對着洶湧的洪流。系列報道《國際疫情衝擊下留學生面面觀》,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際而生。

如果相似的經歷,能夠讓記者對受訪者"感同身受",那麼原本今年曾有留學計劃的我,與受訪者之間便有着天然的"橋樑"。"臨行前父親給我發了一條短信——重要的事説三遍,平安,平安,平安。"另一位受訪者饒倩描述着臨行前家人的送別。我想我能夠理解彼時她複雜的心情,因為今年年初父親也曾對我説過類似的話。與堅持留學的他們不同,權衡之下我選擇了工作,也因此更加理解和敬佩他們。

"我身邊先後有幾個朋友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温娜輕描淡寫地説。這些讓人不寒而慄的事實,卻正是身處異域的他們所經歷的日常。"我之所以願意接受你的採訪,是為了告訴其他人,疫情下的留學生們也和所有人一樣,在經受着不可避免的衝擊的同時,也在默默地做着抗爭和努力。"目前暫時在國內借讀的留學生高天説。

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也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在這場來勢洶洶的災難面前,理解和共情,是支撐人們前行的"最小公約數"——裹挾着孤獨的恐懼、被搶購一空的超市、和攀升的確診病例另一面,是留學生們毅然堅守的勇氣,是海外互相"攙扶"的同胞,是來自社會和媒體的持續關注和支持。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他們,與我們不分彼此,已然連成一片,成為彼此的臂膀。

温娜説:"我相信疫情終將會過去,到那時一切都會重歸於常"。

我深信不疑。

海外留學的他們,並不是散落的“孤島”

▲疫情下的巴黎街頭。

(文中應受訪者要求使用化名)

深圳晚報記者 方舟 受訪者供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深圳晚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2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外留學的他們,並不是散落的“孤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