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從王邦佐同志治喪小組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政治學家、復旦大學教授、上海師範大學原校長、上海市社科聯原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邦佐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8月24日上午在上海逝世,享年87歲。
公開資料顯示,王邦佐,1934年6月生,湖北省漢陽縣人,196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後長期執教復旦大學,曾任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主任和校長辦公室主任等職。
王邦佐1986年調上海師範大學任副校長(主持工作)2年,校長8年。1996年至2000年,王邦佐任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兼任《學術月刊》雜誌總編,他於1986年起兼任和專任社聯副主席共22年。
附:王邦佐:挑“補課”重擔 為後學鋪梯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1月19日第694期 作者:李玉
見到王邦佐先生的時候,他正在準備當天下午學術會議的發言。儘管已年屆八旬,看起來依然精神矍鑠,談起政治學的發展,王邦佐表示理論研究要為現實服務,應將目光投放於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現實問題上。
自196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後,王邦佐便留校執教。之後調往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擔任要職。回顧行政工作和研究工作“雙肩挑”的日子,王邦佐笑着説,“對社會科學研究者來説,豐富的經歷很有好處,有些事情沒有親身經歷就不會有問題意識,就不知道該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敢於開拓 參與創辦政治學“黃埔一期”
20世紀70年代末,國家學術事業百廢待興,鄧小平同志號召中國政治學“趕快補課”,這成為當時有識之士的共同心聲,王邦佐便是其中的一員。
當時,王邦佐擔任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副主任,與孫關宏一起從事“補課”工作。1980年,他們在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成立了政治學教研室,次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復旦大學正式招收政治學專業本科生,這是“文化大革命”後全國招收的第一屆政治學本科生。此後,又逐步招收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1980年12月,中國政治學會在北京成立。當時最為急缺的就是政治學研究的專門人才。1981年,張友漁會長主持中國政治學會常務理事會議,討論“如何解決並落實人才培養”問題。與會者認為,當務之急是開辦政治學講習班,為政治學“補課”培養專門人才。這一重擔由誰來挑呢?王邦佐在會上説,“要不然我們來試試看。”
“相比其他地區來説,上海的條件比較好。”王邦佐回憶當時的情形説,綜合考慮上海的師資力量、學術基礎等各方面條件,最終決定將全國第一期政治學講習班委託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舉辦。
這期講習班後來被學術界戲稱為“新中國政治學的黃埔一期”,它不僅為全國22個省市培養了60多名學術骨幹,也積極推動了政治學在全國的恢復和發展。有“中國MPA之父”之稱的中山大學教授夏書章也曾稱讚該班“起了亮相、啓蒙、播種作用”。
甘為人梯 高徒出名師更為貼切
因荒廢多年、基礎薄弱,政治學“補課”工作幾乎從零開始。王邦佐和同事們花費很大力氣制定教學計劃,擬定教學大綱,着手編寫教材。“我們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在編寫教材、工具書的過程中,自己也在逐步提高。”王邦佐感慨地説,當時編寫教材需要參考的資料涉及古今中外,最大的困難就是語言關,不僅要請外語教研室的老師提供幫助,還向從事中國古代史研究的學者請教,為此他們專門去幾位老先生家裏“拜師”學習。
在教授“政治學概論”課程的基礎上,王邦佐與皮純協、孫關宏等於1983年編著出版了《政治學教程》一書。此後,他又與其他學者合作編撰了《政治學概要》、《馬克思主義政治學》、《政治學》等教材和工具書。其中,《政治學概要》於1992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材,並被全國十多所高等院校和省市級黨校選為教材,多次再版。
“學術進步應當是社會性的,學術需要延續、需要發展。”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政治學的“補課”任務,王邦佐十分注重年輕學者的培養與提攜,對年輕人既嚴格要求又關心愛護。同時,他非常喜歡和年輕人交流,從他們身上汲取智慧和新知。王邦佐甘為人梯的佳話在學界廣為流傳,他聽聞後則謙虛地表示,“年輕人的成功就是對老師的回報,高徒出名師比名師出高徒來得更貼切些。”
在王邦佐看來,教師和研究者的角色契合會產生積極的效應,在教育別人的同時也能教育自己,“可以説,我是一個比較努力的教書匠”。
留有餘地 莫以為認識了問題全部
在教學與研究方面,王邦佐可謂成績斐然。他不僅講授過“政治學概論”、“國際政治概論”、“比較政治學”、“政治學名著選讀”等課程,還先後主持完成國家級和上海市級規劃課題十餘項,撰寫、主編著作20多部,發表論文150餘篇。
談及自己的學術研究道路,王邦佐説,“我從農村走出來讀書,靠着不斷積累、不斷摸索,取得了一些成就,這些都離不開很多老同志的幫助和啓發。”復旦大學老校長謝希德教授説過的一句話始終銘記在王邦佐心中——實事求是,留有餘地。“實事求是很好理解,留有餘地是什麼意思呢?”在王邦佐看來,認識世界、解釋世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以為自己的認識或文章就是看到了問題的全部,任何觀點都要留有餘地。
“社會科學研究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問題放在當時的環境中進行分析。很多問題時過境遷,人們就無法理解。同樣,我們也不能以今天的標準要求歷史人物,提出超越時代的要求。因此,搞社會科學研究的人,既需要邏輯思維,也需要形象思維。”王邦佐特別強調,政治學研究這些年有了很大發展,但問題也很多,還需要大家踏踏實實地搞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