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出一個能力出眾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無聲管理”
哈嘍,終於等到您,還好我沒放棄!您終於來了!這裏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裏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裏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近日微博上一條熱搜讓人感嘆萬千。
7月7日是清華大學2019年本科生的畢業典禮,作為學生代表發言的是一位來自甘肅貧困縣的女孩張薇。
她用温柔的聲音,緩緩道出自己的求學之路。
那裏是一個黃土高原上的國家級貧困縣,那裏交通不便,教育資源有限,經濟相對落後。
從小到大,她很少有機會走出縣城。第一次去省城參加物理競賽實驗環節,她甚至沒有見過比賽所用的儀器。當她終於找到儀器開關時,實驗時間已經到了。
但是貧困並沒有阻撓她向上的步伐,經過三年不斷的堅持,她終於考上了清華。
踏入校園,她更加感受到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
“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不同地域的教育差異如此巨大,短暫的失落也在我心底埋下了改變家鄉教育現狀的種子。”張薇説。
她決定推遲一年讀研,走到教育資源缺乏的貧困地區參加支教,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情。
貧困的家庭也許不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但這並不意味着就不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一點也不貴。
最好的教育莫過於父母的陪伴、理解、和尊重,父母的觀念,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處事方式。
明星馬雅舒非常嬌慣米雅,在媽媽的嬌慣下,三歲多的米雅,不會穿脱褲子,無法自己上廁所,被老師委婉“勸退”,如果兩個星期內再不解決米雅上廁所的問題,面臨退學。
她和外籍丈夫羅伯特早有育兒分歧,更因為米雅如廁的事情發生激烈爭吵,爸爸堅持“放手,讓孩子獨立”,媽媽卻總是不忍心,想讓孩子慢慢來。
關於女兒的問題,羅伯特理解透徹:“米雅拒絕自己做所有的事,其實是我太太一直把孩子當成嬰兒照顧。她需要獨立,這是我和媽媽的責任,我們應該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一味地寵溺和包庇,不是在守護孩子的天性,而是一種毫無束縛地縱容,而這種縱容更是會把孩子推向深淵。
有個新聞,小朋友吃飯時要上廁所,結果媽媽直接拿起兒童專用的碗接孩子的尿,接完之後隨手就倒入了裝食物的碗裏。
被人發現後,還理直氣壯地説,“反正碗都是要洗的”。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像未經雕琢的玉,孩子能否長成參天大樹,關鍵在於它的根是否紮實,而孩子的根正是來自於父母和家庭。
父母對孩子太過寵溺干預導致:
1.生活無法治理
2.爆發“人際關係”的苦
3.性格傲慢無禮,自私跋扈
老話説:“慣子如殺子”,慣孩子就是我們親手喂孩子吃“慢性毒藥”,等他長大,這藥就會慢慢侵蝕着孩子。
無聲管理,又稱為“杜嘉法則” 。指的是你的下屬看一眼你的行動,便明白你對他們的要求,無需言語。
這點同樣適合於教育,無聲勝有聲,有時無聲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怎麼運用“無聲管理”教育孩子?
一.以身作則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父母的語言,塑造孩子的大腦
父母的開明,走進孩子的內心
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作為父母,一定要加倍的努力和心血,以身示範,鬥志昂揚。
中島芭旺,被稱為亞洲最年輕的哲學家。年僅10歲的他寫出了著作《我看見,我知道,我思考》,獲得了日本亞馬遜文學榜第一名,震撼了日本文壇。
他筆下的一字一句,雖然都是小孩的簡單文字,卻充滿哲思。
男孩從9歲開始在家自學,而對他影響最深的人無疑就是她的母親,她的母親在家中擺滿了書籍,母親喜歡看書,中島芭旺也喜歡上了書籍。
並在點滴日常中告訴孩子樸實的道理,小小年紀就成為了哲學家。
孔子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作為父母,自身端正,做出表率和榜樣,不用刻意一遍又一遍教孩子大道理,強制命令管教,孩子也會耳濡目染,主動作為。
二.適當沉默
古德曼定理所言,沒有沉默就沒有溝通。
古德曼總結:”沉默可以調節説話和聽講的節奏。沉默在談話中的作用,就相當於零在數字中的作用。儘管是零,卻很關鍵。沒有沉默,一切交流都無法溝通。“
運用無聲管理,其中一種做法就是,適當沉默。
沉默其本質也就是適當放手,讓孩子獨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父母交代孩子做一件事時,可以給孩子設定適合的目標,再簡練傳達要求和期望,如有必要,再把注意事項交代清楚即可。
然後父母就可以保存沉默,給出留白,讓孩子獨立思考具體的做法,這樣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就會持續提升,加速成長,孩子不僅有滿滿的成就感,遇到問題也會迎面而上。
還有批評孩子的時候,也可以運用古德曼定理,拒絕滔滔不絕的説教,點到為止,並保持短時的沉默,在點到為止以後,保持沉默,並不是對錯誤的遷就,而是留給對方自省的餘地,這樣效果會更好。
三. 潤物無聲
很多事情,其實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有很多不同的知識類型,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其中隱性知識就很難表達。
比如一個家的家風,表面上看不見摸不着,但是卻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行為習慣和認知,一個蓬勃朝氣,陽光温馨的家庭養育的孩子也是自信且朝氣的。
比如父母的職業,如果父母是一個電腦高手,那麼他的孩子對電腦的一些應用相對熟絡,如果父母的職業是作家,那麼孩子的寫作能力也不會低。
四.給予尊重和支持
香港少女葉礽僖11歲開始創業,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兒童交流社區APP,12歲成立軟件公司,13歲時成了世界上年齡最小的CEO。
在她開掛的人生背後,卻是常人無法企及的努力。
因為早慧,10歲的她與身邊的同齡人格格不入,成績好又愛搶答問題,被同學們認為愛出風頭,也因此受到了學校同學的排擠和霸凌。
於是她對媽媽説想要在家自學,然後努力實現自己的創業夢。
面對女兒的“異想天開”,媽媽不僅沒有反對,反而義無反顧地支持她的決定。
隨後葉礽僖開始自學的生涯,不僅每週閲讀20本書,還參加各類綜合活動,與創業團隊成員開會,接受普華永道總監每週的創業輔導交流。
如今她開發的APP不僅下載量超過3萬次,自學效果也非常好,準備參加IGCSE考試,相當於連跳2級。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有主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雙尊重他的父母。
怎樣的教育才算是最好的教育?
楊絳先生説:“好的教育首先是啓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言傳不如身教,在這方面父母的作用無可取代。”
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遇到困難和煩心的事情,聽聽別人的奉勸,也有好處,俗話説,聽人勸,吃飽飯;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但是,化解矛盾主要靠自己。相信你自己,大千世界,總有屬於你的角落。要相信自己朝着更好的方向前進着,總有一天會帶着驕傲的翅膀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