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三國演義》的朋友都能夠發現一個現象:以蜀漢五虎全部謝世為標準(或者以魏蜀吳全部稱帝,三國正式形成為標準),將三分時代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三分時代,英雄輩出,猛將如雲;而後三國時代的戰將們的武力值有一個很明顯的下降,拿得出手的就沒幾個人了。筷子裏面拔旗杆,勉強選出來幾個,戰績都不甚理想,廝殺場面的精彩程度也大打折扣。
比如説,張郃、魏延這些將領在三分前期毫不起眼,但熬到了後三國時代,也成了威震四方、所向披靡的人物了。要放到以前,隨便拉出來個角色,就足以熄滅他們的囂張氣焰。哪怕是華雄、武安國這樣的刀下之鬼都不遑多讓,更不要説文丑、管亥這類猛將了。
文鴦是後三國時代表現最英勇的戰將,樂嘉城夜襲戰也是整部《三國演義》最後一抹亮色。在這場戰鬥中,文鴦是“左衝右突,所到之處,人不敢當”,又屢挫追兵,頗有些當年趙子龍在長坂坡的神采。
那麼,以文鴦的武藝,如果放到前三國時代,與蜀漢五虎上將相比又如何呢?他有沒有實力頂掉其中一位,儕身於五虎之列呢?那麼咱們就根據他的戰鬥表現來與五虎分別進行一下對比。
和關羽相比,文鴦的差距還是蠻大的。他有什麼能拿出來和關羽比較的呢?
關羽是整個三國時代斬殺名將最多的人。看看死在青龍偃月刀下的那些狠人:華雄(西涼猛將)、車胄(車騎將軍)、顏良(四庭柱之首席)、文丑(四庭柱之次席)、蔡陽(天下刀祖),這些人隨便拉出來一個,文鴦能贏得了嗎?
再看看文鴦的戰績,夜襲司馬大營,“有相拒者,槍搠鞭打,無不被殺”,幹掉一羣嘍囉兵;天明時孤身突圍,魏軍追來,文鴦回馬反擊,“鋼鞭起處,紛紛落馬,各各倒退”,又打死一些騎兵;敵人再追,文鴦再回擊,“殺入魏將叢中,用鞭打死數人”,又幹掉幾個嘍囉。敵軍“連追四五番”,都被文鴦殺退。投奔東吳後,在壽春父親文欽被諸葛誕所殺,文鴦和弟弟文虎反叛,“各拔短刀,立殺數十人”,又幹掉一堆嘍囉兵。
文鴦這樣的戰績怎能與“英名震於華夏”的關羽相比呢?
文鴦與張飛共同的事蹟都是有過“單騎退雄兵”的壯舉。但要比較起來,也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張飛單騎退雄兵是在當陽橋一役,張飛挺矛躍馬,立於橋頭,對面曹軍中有許褚、張遼、張郃、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李典、樂進、文聘……一大堆身經百戰的猛將。但無人敢向前與張飛廝殺,驚懼不敢近前。張飛一聲暴喝,驚死夏侯傑,嚇跑曹操,一戰威名震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