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就在前不久,雲南寧蒗彝族自治縣正式對外發布,82個貧困村全部脱貧出列。寧蒗即將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而在這一進程中,南通海安從1988年起開啓的支教行動,開創了東西部教育合作的先河,32年間,281 人次海安教師為寧蒗培養了2萬多名初、高中畢業生,輸送了1萬多名大、中專生。從2016年起,海安、寧蒗兩地在合作創辦的寧蒗縣寧海民族中學中,創設了全部由海安老師授課的“海安班”,這一班級現已成為了當地教育的一張響亮名片。
眼前這個大男孩叫盧磊,是寧蒗縣寧海民族中學2020屆“海安班”畢業生。今年高考,他以709分取得麗江市理科第一名,進入清華大學建築系學習。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盧磊的父親是幫人開車的臨時工,母親在家務農,這在當地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家庭。
盧磊説:“我覺得他們讓我發現了學習的美妙,就很願意好好去做好一道題目,以前不會的題目就猜一下。他們就是徹底把我人生就變了,升高了一個層次。”
盧磊的母親説:“清華這種學校我們只是聽説過,想都沒想過。這次娃娃能考上這種學校,我們真的很高興。”
2020年高考,盧磊所在的寧蒗縣寧海民族中學“海安班”創出佳績。全班44人蔘加高考,29人成績超過600分,全班均分達到616.6分,一本上線率達到98%。寧海民族中學也成為當地人心目中最好的高中。
盧磊説,以前沒有海安老師的時候,有那麼一兩個能考到600分以上,那就是全縣特別高興的一件事情,更不會像現在這樣,一個班就有一大半差不多600分以上,就像奇蹟一樣,他們為我們創造了奇蹟。
奇蹟出現之前,寧蒗縣高中教育是另一番局面。當時,縣裏最好的初中畢業生,都想方設法到外地去唸書,縣裏高中畢業生只在1998年,有考取過清華大學的記錄。優質生源外流的“虹吸效應”,將可能帶來寧蒗縣高中教育的“空心化”,給寧蒗縣脱貧攻堅奔小康進程帶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能否讓最有經驗的老師,來教那些最有潛力的學生?2016年,寧蒗與海安第九輪教育合作,開啓了寧海教育協作“升級版”。海安遴選高中優秀教師赴寧蒗,創辦純由海安老師任教的“海安班”,大到教學進度組織,小到教輔材料徵訂,“海安班”都可以自己説了算。管理上的“鬆綁”,激發了海安班老師更大的主動性。“海安三班”班主任梅德均老師在辦公室支了一張行軍牀,這樣一來,不管午休還是早晚自習,學生都可以隨時找他。
寧蒗縣寧海民族中學海安三班班主任、海安赴寧蒗第十輪支教老師梅德均説:“交給我們這些小孩,也給了我們很多動力。他自身對知識的渴望,小孩對老師的依賴,也讓我們覺得對他們應該值得我們付出,也希望通過我們三年努力,讓他們有一個比較滿意的結果。”
2019年第一屆“海安班”畢業,全班52名學生近一半被“985”“211”高校錄取。3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海安班的異軍突起,在寧海民族中學也發揮了催化劑的作用。更多的初中優秀畢業生選擇在家門口就讀。
雲南寧蒗縣寧海民族中學校長表示,歸根到底就是以“海安班”效益,以點帶面來帶動全校的教育,“海安班”之外我們在大幅度提升。創辦“海安班”,不僅體現在要把“海安班”學生教好,而是對全校乃至全縣教育起到一個輻射帶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