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大罷工暴露英國高教系統弊端

香港《南華早報》4月23日文章,原題:高校罷工反映英國高等教育市場化的弊端 4月20日起,全英國範圍內的教職工集體罷工,不再對學生的期末考試進行判卷。儘管英國教育系統的罷工時有發生,但這次的規模仍屬罕見。在英國大學和學院工會(UCU)的帶領下,來自145家高校共計7萬餘名教職工參與到了本次罷工中。儘管英國仍然是全球學子最夢寐以求的教育聖地之一,但罷工反映了其教育體系存在的重大問題。

香港《南華早報》:大罷工暴露英國高教系統弊端

2月9日,英國倫敦,UCU成員在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舉行罷工。(視覺中國)

英國有着許多全球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對於全世界的學生來説,赴英求學一直都是有所成就的象徵。直至20世紀末,英國多數高校都依賴於政府資金。然而,幾項變化卻改變了英國高等教育的形態。

比如,英國高校通過聘用企業專業人員做領導層,並強調排名等措施,招收更多國際學生,實現收入最大化。英國當前有約60萬名國際學生,佔全階段學生總數的1/5,每年為英國帶來約150億英鎊的收入。高校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數據表明,2020-2021年度,盈餘約為35億英鎊。

然而,英國高校教職工的待遇無法與效益的增長相匹配。首先,多數人的收入水平都不高,考慮到通貨膨脹,相比於21世紀前十年,如今職工的收入水平下降了25%。除了低收入,多數高校崗位的合同都缺乏保障,存在不合理的福利或休假政策。約有1/3的高校職工(約9萬人)工作環境不夠穩定,高校並未在解僱時充分履行告知義務。此外,由於收入和保障不足,高校教職工不得不承擔額外工作,以從其他求職者中脱穎而出,其中包括文獻評述和從事多元化項目在內的無償工作。通貨膨脹、租金高漲以及能源價格飆升已經讓高校教職工的處境越發艱難,而在此情況下,校長的年均薪資及福利約為40萬英鎊,是其他教職工的十倍還多。

罷工已經持續了數月之久,對各方衝擊可能最嚴重,畢竟會導致許多學生延期畢業,進而影響其工作前景,尤其是那些應聘海外崗位的學子。因此,英國許多高校威脅教職工,即使其完成了包括教學和作業準備在內的其他工作,仍然會考慮對他們的工資進行半數或全額削減。

同澳大利亞和美國一樣,英國教育系統內部正在瓦解,這體現在過去幾十年來學習體驗和知識產出的全面惡化。如今的英國高校更像是企業機構,這隻會在未來繼續降低其教育質量。(作者穆罕默德·希南·斯耶克,華澤勳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60 字。

轉載請註明: 香港《南華早報》:大罷工暴露英國高教系統弊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