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科大少年班」又一留學生天才宣佈回國任教,年僅26歲!剛攻克世界難題!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經典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則簡短的消息,讓“硬核”二字刷屏評論區!

據科技日報報道,出生於1994年,年僅26歲的原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助理教授陳杲,已於2021年加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任特任教授。中科大人力資源部網站資料顯示,特任教授專業技術職務為副高,薪酬按教授水平發放。

而在2月1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陳杲完成的論文《J方程和超臨界厄米特-楊振寧-米爾斯方程的變形》(The J-equation and the supercritical deformed Hermitian-Yang-Mills equation),在世界頂尖數學期刊《數學新進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在線發表。論文發表後即引發國際數學界的關注,被美國科學院院士勞森等人第一時間引用。

審稿人表示:

“陳杲引入兩個大膽的想法,解決了兩個重要的方程,類似的結果極為罕見”。

《數學新進展》是國際數學界最權威的期刊之一,與《美國數學會雜誌》、《數學學報》、《數學年刊》一起並列為世界四大頂尖數學期刊。

1

26歲數學家攻克世界難題

據科技日報,陳杲的研究成果是在穩定的前提下,解出陳秀雄和唐納森獨立提出的J方程以及丘成桐等人提出的超臨界厄米特-楊振寧-米爾斯方程的變形,在厄米特-楊振寧-米爾斯方程和凱勒-愛因斯坦方程之間建立起了橋樑。審稿人表示:“陳杲引入兩個大膽的想法,解決了兩個重要的方程,類似的結果極為罕見”。

據介紹,這項成果屬於復微分幾何研究範疇,該領域有兩個來自物理學的方程至關重要,一個是成為量子力學標準模型的厄米特-楊振寧-米爾斯方程,另一個是和相對論緊密相關的凱勒-愛因斯坦方程。在穩定的前提下求解這兩個方程,一直是復微分幾何界的核心任務。

1977年,丘成桐解出零曲率的凱勒-愛因斯坦方程。1985年,唐納森、烏倫貝克和丘成桐在穩定的前提下解出厄米特-楊振寧-米爾斯方程。2012年,陳秀雄、唐納森和孫崧合作,在穩定的前提下解出正曲率凱勒-愛因斯坦方程。陳杲的工作是該領域的又一重要進展。

2

青年學者陳杲

作為青年學者,陳杲聲名遠播。

據浙江省瑞安中學官微2020年6月報道,陳杲,1994年生,2006年入讀瑞中,2008年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012年赴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攻讀數學博士,師從微分幾何界最高獎韋布倫獎得主陳秀雄教授,並與其合作解決了1977年霍金提出的“引力瞬子”問題。

2017年獲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爵士等推薦前往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後,師從菲爾茲獎得主文卡特什教授。2019年起任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當時已在世界級平台已公開9篇學術論文,主攻目標為1954年卡拉比教授提出的幾何界核心問題之一常數量曲率凱勒度量問題。

陳杲博士(左)與沃爾夫獎得主沙利文教授合影  圖源科技日報

陳杲當時自述道,2006年,他榮幸地以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的成績免試進入浙江省瑞安中學,成為這所百年名校的學子,編入06(3)班,班主任是蘇香妹老師。2008年,讀高二的他報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通過高考,以超過一本線84分的成績,順利進入中科大複試,提前被中科大錄取。

陳杲就讀於瑞中就讀時,圖源:浙江省瑞安中學

離開瑞中後,陳杲在中科大少年班讀了四年本科。陳杲説,少年班的模式,教學上教師只是提綱挈領地講些重點,主要靠學生自學。這種模式正好適合自己的特長。

他選擇的是最喜歡的數學專業,又擅長自學,畢業時,他以數學系第一名的好成績,獲得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攻讀數學博士的全額獎學金,師從微分幾何世界最高獎維布倫獎得主陳秀雄教授。

陳杲就讀於中科大少年班時  圖源:浙江省瑞安中學

陳杲回憶道,2017年,經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爵士、沃爾夫獎得主沙利文教授等推薦,他前往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後。這是愛因斯坦工作過的地方,陳杲的辦公室就在曾經的愛因斯坦辦公室的隔壁。

在陳秀雄教授、菲爾茲獎得主威騰教授和陳杲的博士後導師菲爾茲獎得主文卡特什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霍夫教授的指導下,他在兩個不同的課題上都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陳杲(右)與同學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合影

陳杲説,2019年,他很榮幸地獲得了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助理教授的教職,併成為博士生導師,指導三個博士生。在認真做好教職的同時,他與陳秀雄教授合作,致力於研究1954年卡拉比教授提出的幾何界核心問題之一常數量關係曲率凱勒度量問題。

2021年,陳杲回國加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任特任教授。

在回母校瑞安中學的一次分享中,陳杲這樣總結自己的科研經歷:

“回顧我近十年的科研之路,之所以能夠取得一些成績的原因,除了勤奮和機遇之外,也和自己遠大的志向和較強的自學能力有關。而這兩項,母校曾給予了我很好的基礎,激發我走向數學研究之路。同時,當時老師特別重視的自信心,也讓我擁有更多的機遇。”

注:本文綜合自科技日報,中科大、瑞安中學、澎湃新聞,版權屬於原作者,僅用於信息分享

留學必備

留學費用計算器

高考選校助手

匯率換算器

留學新聞

留學GPA計算器

留學申請日曆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網絡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微信又改版了,不想跟你走散

走完下面3步,給我們加星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