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説,康熙王朝是清王朝盛世的開端,這個時代中產生了很多清官也產生了很多貪官。可我們後世之人,無法穿越到歷史中去親眼見證誰是真的清官,誰是真的貪官。不過,我們可以研究下個別案例,今天就一起扒一扒康熙王朝中的朱國治,看看這個人究竟是不是個清官名臣?
正史資料中,朱國治為人是很清廉正義的,最後,還為抵抗吳三桂起兵,他去勸降被殺,可以説,這完全就是個“精忠報國,義膽忠烈”的形象。
可是,歷史中真實的朱國治卻並沒有這麼“正能量”,他其實是個大貪官。
朱國治被康熙提名為雲南巡撫,這個其中緣由還是值得研究的。大家都知道,滿族入關後能夠平定天下,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漢人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康熙把一些權力下放到地方的地主階級,而這些人慢慢的成為了擁有自己權力的藩王。隨着清王朝的政權日益鞏固,而中央和地方的權力之爭愈演愈烈,所以,康熙一直為藩王之事頭疼。可以説,如何削弱地方權力,加強中央集權是康熙每天的都要考慮的心頭事。這時候,朱國治就站出來上奏撤藩,雖然,康熙沒有采納,但是,對於朱國治的冒死進諫還是很欣賞。
之後,康熙就把他提拔為雲南巡撫,希望他可以暗中來監視吳三桂。可是,朱國治並沒有監督吳三桂,反而阿諛奉承吳三桂,好讓自己能在官位上更加隨意搜刮。
這個朱國治其實是個窮酸秀才出生,順治十六年(1659年),憑着自己的能言善辯、察言觀色一步步走了上來,並且,在他的官路歷程中,一路都在搜刮民脂民膏。之後,他被任命為江南一代的巡撫,因為,搜刮嚴重而被當地一代百姓稱為“朱白地”,意思是吃人不吐骨頭的人。順治十八年,他曾經親手製造了著名的“江南奏銷案”,這個湊銷案的起因其實就是清政府以上繳錢糧為由而逼迫江南一代的豪紳貴族還有縉紳特權向清政府妥協,當時,朱國治就發現了這是一個為自己牟取暴利的好時機。
之後,朱國治為了自己的青雲直上和從中獲利,編造了很多無辜的名冊,清政府按照這些名冊將很多人關押入獄,這其中,還有很多秀才、舉人、進士都被無辜的牽連進來,主要罪名就是他們有反清復明的嫌疑,很多地主豪紳因此也喪失了很多錢財,甚至,被搜刮一空,“又殺吳郡諸生一二十人,知外人怨之入骨,適以丁憂罷。”這個由朱國治一手策劃的“江南奏銷案”,整個下來,牽連的人員有1.3萬餘人,朱國治可以説是為了自己犧牲了太多人的利益了。就是因為朱國治是江南的巡撫,讓他有很多機會濫用職權殘害忠良。
並且,順治年間發生的“哭廟案”被殺害的金聖嘆、倪用賓等人就是朱國治強加罪名進行的誣陷,因為,清政府繳糧嚴重,蘇州的幾個秀才就去文廟裏以哭訴作為抗議和請願。這也是蘇州歷來的傳統,特別是明朝期間,如果,百姓有對朝廷或是地方官員的行為不滿的時候,就可以用這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進行無聲的抗議。而不巧的是,這個時候正好趕上順治帝駕崩,金聖嘆等人因為此舉而被朱國治冠上對皇帝大不敬的罪名“搖動人心倡亂,殊於國法”,最終,被朝廷殺頭問罪了。
朱國治隨着官位上升,貪婪的慾望也隨之增加。並且,朱國治將從百姓中搜刮的錢財更多應用在打理朝廷高級官員,明珠和索額圖兩大黨派都收到其賄賂,康熙皇帝對於這個沒有才華和供給的漢人給予重望,並且,將其受封為太子少保,在後來平定三藩之時,康熙皇帝讓其擔任天朝使者,可見,朱國治在康熙眼中是何等重要。
就在康熙把他任命為雲南巡撫後,他的貪慾更加變本加厲,甚至,見面禮都被他明碼標價了,如果有的清官拿不出來,那以後的日子可就有的受了。大理知府因為清廉無法上繳朱國治標明的見面禮而被逼到哭訴不已,最後,還是吳三桂幫他交上了這筆銀子。
最終,也正是吳三桂把這個名為清官,實為貪官的朱國治送上了黃泉路。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後期起兵叛亂,正在康熙犯愁打算找人去勸降吳三桂的時候,康熙想到了一向口才好,能説會道的朱國治。
這時候的朱國治據史料記載,為了去做勸降吳三桂的工作,知道自己凶多吉少,更是為了全力勸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先是勸自己的夫人自殺,之後,又狠心殺了自己的兩個女兒,斷了所有的後路隻身來到吳三桂營帳處,大義勸降。吳三桂因為朱國治也姓朱,便説他忘了祖宗。而朱國治反問吳三貴:“為何當年會歸順了朝廷,如今又起兵叛亂,你這是始亂終棄,賣辱求榮的做法。”這可把吳三桂惹惱了,一氣之下,殺了朱國治,並將其屍體分給將士進食,屍骨一塊無存。並且,吳三桂拘捕了按察使以下不順從的官員,發佈檄文,自稱“原鎮守山海關總兵官,今奉旨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
雖然,民間聽到朱國治被殺後,都大快人心。
但是,朱國治的死,這一次卻是因為國家而死,所以,康熙一直認為朱國治是難得的為國盡忠的名臣,並且,在朱國治死後,還特意為他修廟祭拜,列入清朝的“忠義名臣”,《清史稿》中則被列入“忠義傳”中。其實,歷史總是存在兩面性,而歷史中的人也會有兩面性。朱國治究竟是不是個好官,各種人總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也要依各位看官的價值觀而論了。
參考資料:
『《冤案哭廟案的始末》、《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