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官方帶娃” 叫好難叫座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經典

課後“三點半”問題由來已久。下午3點半之前,孩子在校學習,責任在學校;3點半之後,孩子在家生活,責任在家長。但是,由於作息時間的不匹配,很多家長沒有辦法接孩子,不少家長不得已把孩子送進了各種託管班和課外輔導班。同時,大批的孩子走出學校門進入培訓班的門,又造成了“提前學”“負擔重”“傳遞焦慮”等更多的問題。

近些年,不少地方也出台了方案。深圳市曾經於2015年起在320所學校開展過課後延時的試點工作,2018年北京市提出在全市義務教育學段提供3點半後全覆蓋的課後服務……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後,各地又有了更多做法和舉措,紛紛推出“官方帶娃”的各種探索。但依然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有些家長舉雙手贊成,大呼“及時”,一些家長卻不買賬。同時,不少中小學生教師也表示,如今教學工作已經十分繁重,在此基礎上增加課後託管的工作內容,無疑是“雪上加霜”。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1605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2.9%的受訪家長期待落實好學生課後服務。家長所説的“期待落實好”應該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期待“落實”,一層是期待“好”。

家長們對課後服務的需求始於看管,但絕不止於看管。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現在人們還存在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覺得孩子只能在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的空間裏生活。而處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孩子,尤其是小學生對外界事物最為敏感,需要機會去感受自然、接觸社會。“理想的狀況是,按照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學習時間應該只佔學生整個學習時間的60%,剩下的40%的時間,應該由學生自己支配,讓他們走進自然、走進社會,去學自己喜歡的內容、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現在不少地方為了減輕學生和家長的壓力,不僅推遲了到校時間,放學時間也一晚再晚,有的地方甚至提出可以延長至晚上7點。

儲朝暉認為,現在“唯分數論”的問題依然存在。只要這個壓力存在,學生的學業負擔就很難減輕,家長也會千方百計給孩子報課外班。他建議,教育行政部門要通過關鍵的制度設計來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減輕教師的負擔。至於課後服務等具體措施,可以讓家長、孩子和學校更靈活的處理。葉雨婷 樊未晨 張含瓊

(摘自《中國青年報》)

作者:葉雨婷 樊未晨 張含瓊

來源: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