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歷史上所謂的“中興”,大都不是名實不副就是濫竽充數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經典

喜歡歷史的朋友,可能都比較熟悉幾個詞彙比如:盛世、中興、治世等名詞。這些名詞的大義指,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某一階段能夠保持國家繁榮昌盛、文治武功達到一定水平的社會現象。

這一階段主要表現在對經濟繁榮、科技發達、思想活躍、文化昌盛、對外軍事強大、貿易繁榮、影響力大。中國封建歷史上接近70多個所謂的“中興”,你會發現大都不是名實不副就是濫竽充數。

歷史上真正的中興,就是漢朝的“昭宣中興”、唐朝的“大中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等

被遺忘的盛世——昭宣中興

漢武帝晚年,脾氣性格變得多疑,尤其自己的兒子都不相信,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重用奸佞小人,導致“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及孫子都死於非命。為了保住劉家子孫後代的江山,不惜“殺母留子”,最終8歲的劉弗陵登上皇位,這就是歷史上的漢昭帝。

漢昭帝年幼由首輔大臣、大司馬霍光掌權,霍光沒有讓漢昭帝失望,他輕徭薄賦,休養生息。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保證了邊疆的安穩。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漢昭帝突然病逝,又沒有子嗣。霍光就立漢武帝的孫子劉賀即位。

霍光輔政漢昭帝的時候,做事還是一向謹言慎行,循規蹈矩。由於長時間輔政,霍光變得權衡跋扈,劉賀即位二十七天,霍光就上奏太后廢黜了劉賀。為了繼續專權,霍光選擇了劉據之孫劉病已即位,後改名劉詢。就是歷史上的漢宣帝。

漢宣帝即位以後,接着霍禹謀反一事,剷除了霍氏家族的勢力,權力真正到了漢宣帝手裏,他延續了漢昭帝時期的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由於宣帝本身就做過牢,特別痛恨冤獄。先後十次大赦天下,釋放了大量無辜的人。

西漢在漢昭帝和漢宣帝的統治下,社會呈現一派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的景象,班固則在《漢書》中贊曰:“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政事、文學、法理之士鹹精其能,至於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鮮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也。遭值匈奴乖亂,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單于慕義,稽首稱藩。功光祖宗,業垂後嗣,可謂中興,佯德殷宗、周宣矣!”

唐朝最後的輝煌——大中之治

唐朝國運289年,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李隆基開創開元盛世、李忱開創的大中之治。大中之治可貴之處,他是由唐宣宗李忱一個人支撐的。唐宣宗勤於政事,勵精圖治。在政治上結束了牛李黨爭,又效仿唐太宗,以“治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為座右銘。

歷史上對唐宣宗評價非常高,《冊府元龜》記載:“宣宗自臨馭,一之日權豪斂跡;二之日奸臣畏法;三之日閽寺懾氣。繇是政刑不濫,賢能效用,百揆四嶽,穆若清風,十餘年間頌聲載路,而帝道皇獻始終無缺,雖漢之文景不過是也。”

清朝統治的最高峯——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盛世,一共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國君,時間持續了百年之久。在這段時間,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強大,社會秩序穩定,經濟快速發展,疆域面積變得更加遼闊。

康乾盛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光代表中國古代最後一個盛世局面,還讓歐洲人對清朝這個神秘古國有了一定的認識,讓更多的人瞭解清朝,一時間中國的文化滲透到了歐洲的各個方面。

歷史上的大多數盛世,大都不是名實不副就是濫竽充數,比較真實的還有文景之治、武德之治、貞觀之治等等,想要達到盛世,皇帝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你認為歷史上那些之治屬於真實的?那些之治是濫竽充數?歡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