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後,幼小銜接發生了哪些變化?

  “雙減”政策的出台不僅有效遏制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對於遏制幼兒教育“小學化”也產生了積極影響。半月談記者在北京採訪發現,曾經的“學前班熱”有所緩解,幼兒園大班幼兒流失漸少。

  與此同時,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一份針對6238位家長的調查顯示,部分家長依舊對幼小銜接心存擔憂,渴望瞭解小學“零起點”實施狀況。受訪專家認為,應在促進幼兒園與小學聯動基礎上,提高教育的“透明度”,減少家長焦慮。

  幼兒園大班重受歡迎

  “我們的老師,面對學前班熱曾經很無奈,但我們還是一直堅持科學的幼小銜接,終於等到了雙減政策。”北京一位幼兒園負責人説。“雙減”前每到春天,園裏的大班孩子就會紛紛離園上學前班。今年,孩子們終於可以在幼兒園裏度過學前的無憂時光。

  燕山星城幼兒園園長楊毅對過去三年大班第一學期與第二學期的人數進行了比對。“從2019年的減少23人到後來不斷增加,今年則出現了明顯迴流。”她説,過去幼兒園周邊學前班氾濫,每年大班第二個學期會流失近四分之一的幼兒。在商家的宣傳鼓動下,許多家長把孩子從幼兒園送到了學前班。

  

“雙減”後,幼小銜接發生了哪些變化?
星城小學操場上大班幼兒玩田字格遊戲

  “學前班過度、超前教授幼兒知識,也導致小學‘零起點’教學落實艱難,形成惡性循環。”楊毅説,自教育部頒佈《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來,越來越多家長在幼兒園的引導下逐漸意識到幼小銜接的真正意義,不再讓孩子過早揹負沉重的學習負擔。

  “雙減政策落地後,幼兒園大班的在園人數得到了保障。”朝陽區教科院學前教研部主任黃培説。2021年,朝陽區制定了《進一步推動幼兒園與小學學科銜接實施方案》和以3年為週期的具體措施。目前,全區近400所幼兒園和周邊小學都進行了“手拉手”。日常開展幼小共研、互培、互訪,有效轉變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及家長的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逐步形成科學銜接的教育生態。

  三里屯幼兒園與白家莊小學對接後,該園教科研主任張雅靜説:“幼兒園老師在與小學互訪後發現,小學的要求和幼兒園預想的不一樣。”隨着交流的深入,幼兒園完善了關於“好習慣”的培養目標,小學則同意給新生留出更多適應時間。

  

“雙減”後,幼小銜接發生了哪些變化?
朝陽區三里屯幼兒園大班小朋友參加幼小銜接的定向尋寶活動

  家長擔心入學準備不足

  半月談記者採訪發現,雖然“雙減”政策有效降低了學前班熱,讓孩子們回到了幼兒園中,但依然有相當多家長認為孩子在學前應接受拼音、數學、漢字等方面教育,甚至不惜犧牲休息時間在家親自授課。

  “幼兒園什麼都不教,只能自己在家上課。”一位家長説,孩子通過網課認字,學數學、英語仍比較普遍。另外,也有一些家長通過“攢班”方式邀請老師來家中授課,或者自己利用週末開設家庭小課堂。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關於幼小銜接的調查顯示,八成以上家長表示孩子在上小學前接受過或計劃接受漢字認讀、漢語拼音、英語、邏輯思維、數學計算等學科類學習培訓。有近一半的幼兒園大班孩子每週參加學科類學習培訓的時長超過3小時,超過10%的孩子每週培訓時長超過6小時。

  上述調查還顯示,多數家長仍有過度重視知識儲備的傾向,將學習排在入學準備的第一位。在此觀念之下,不少家長自己輔導和使用線上App進行學習輔導。家長最期待幼兒園能為孩子做的工作為“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如專注力、傾聽能力等”。在學習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家長最擔心的事”分別為:擔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擔心孩子學習習慣不夠好、擔心孩子學不會拼音。

  此外,不少學前家長對“雙減”政策的執行效果存在疑慮和不確定感。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小學一年級能否做到“零起點”教學,能否完全落實“雙減”政策……這些擔憂,成為家長入學準備焦慮難以有效緩解的重要原因。

  增加透明度,確保“零起點”

  半月談記者採訪瞭解到,家長焦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小學情況“不瞭解”。受訪專家認為,下一步應在促進幼兒園與小學聯動的基礎上,提高教育“透明度”以減少家長焦慮。

  第一,闡明“知識搶跑”並不具備持續效應。華東師範大學學者劉怡倩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學齡前學習過小學階段知識的學生,他們後期的學習適應性反而比沒有學習過小學知識的學生差”。“幼兒園通過對部分畢業生的追蹤發現,學前有過訓練的孩子入學初期在知識上有一定優勢,但到了二三年級,學習習慣、自我管理、社會適應等綜合能力更重要。”黃培説。

  第二,增進幼兒園和小學雙向課程銜接。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長蘇婧提出,在加強幼小銜接教育研究與課程實施過程中,要遵循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與《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要求,幼兒園、小學以及社區應聯合為幼兒及家長開展多種觀摩體驗活動,不僅滿足兒童知識經驗的銜接,而且注重情感與社會性的銜接。

  第三,加強對家長的指導,緩解焦慮。“家長應樹立全程全面、雙向多維的幼小銜接理念,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學習適應上,尤其要更多關注孩子的習慣養成和社會交往。”蘇婧説,過度重視知識準備不僅加重了兒童的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還容易造成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髮展不均衡。受訪專家建議,以幼兒園和小學為依託,向家長提供更多指導性資源,幫助家長了解如何為兒童上學做好準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36 字。

轉載請註明: “雙減”後,幼小銜接發生了哪些變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