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到歷史上著名的大門建築,大家可能很快會想到巴黎的凱旋門、我們北京的天安門以及韓國的崇禮門,這些門如今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的象徵,可以説是國門了。如今我國的國門是天安門,提起它國人無不自豪,但在我國古代,我國還有一座比天安門還要有名的大門,任何經過的官員都得下馬跪拜,並且只有三種人能從大門走過。
一
這道中國最牛的大門便是“中華門”,在明清時期是我國的國門。這道“中華門”並不是如今南京城現存的中華門,而是北京的中華門,但論起輩分,南京城的中華門更早些建造。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定都南京,命人建造了一座防禦性的城門,名為“聚寶門”,堅不可摧。後來,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按造南京“聚寶門”的規格在北京城的南邊修建了一座更加氣派的城門,史稱“大明門”。
二
大明門自被修建完成那天起,就被明成祖朱棣奉為國門。在古代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人分三六九等,這道“大明門”既然作為神聖的國門自然也不是普通人能過去的,只有三種人能通過,哪三種人呢?第一種人也就是最高統治者皇帝,皇帝平日裏如果想要出宮去,就要走此門,以此顯示自己九五之尊的高貴身份;第二種人就是新婚的皇后;第三種人是科舉狀元。
只有這三種人才能從這個大門通過,其他人即使再大的官員也不能跨過半步。除此之外,由於“大明門”前頭有一個皇帝親題的“下馬碑”,但凡是騎馬路過(不是通過)大明門的官員、普通老百姓,都得下馬跪拜磕頭,喊一句“吾皇萬歲”才能上馬。後來明朝滅亡,清朝建立。大明門也被改名為大清門,雖然名字改了,但它依然被大清奉為國門,明朝留下的規矩也沒改變。
三
到了民國時期,袁世凱做大總統的時候也尋思着大清亡了,這“大清門”的名字也得改了吧。袁世凱曾想將其改為“大民門”、“大袁門”,後來覺得太俗太狹隘,最後大筆一揮改名為“中華門”,這一個霸氣的名字得到人民的認同,就連南京的那座城門最後也改名中華門了。
建國後,為了滿足建設規劃的要求,中華門面臨着拆除。幾百年來,中華門炮火中屹立不倒,其設計也是古人智慧的結晶,當時我國著名的建築家梁思成先生對於中華門的遭遇是十分痛心,即使在臨死前,梁思成也對其念念不忘,將沒能保存下中華門作為一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