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麼多勇猛的武將(張飛,關羽,項羽)為什麼在千軍萬馬前打來打去,,就不會死吶?而且還總是第一個衝,但他們就是不會死,説是武藝高強,但如果是真的那也太神話了.其實這些都是演義編的,當然在古代打仗將軍確實不容易死,武藝高強是一部,但決不像演義或電視劇裏的秦瓊,程咬金,那些,能打幾百個都不死的。
古代打仗時將軍衝鋒為什麼不容易死,原因有三!
第一,一般戰爭中,將軍是全軍的重點保護對象,越高級別的將軍越是如此。因為一旦將軍戰死,軍隊裏又不能立即任命出新的將軍,整支軍隊就會指揮不靈,進不能進退不能退,有被殲滅的危險,這也是為什麼夏侯淵意外戰死後,全軍立即推舉出張郃做主帥非常重要。
在一場戰鬥中,將軍的任務是合理配置自己能掌握的資源,以儘量小的代價完成戰鬥任務,不一定要用個人武力來體現自己的能力,而且一般來説指揮調度比起打架來要困難得多,所以不會因為將軍打架不夠厲害士兵就不服。
第二,將軍穿上的裝備要比普通士兵好得多,戰國時候的鎧甲,多用金屬所做,在戰國初期至前後期,戰國將士普遍用牛皮甲硬藤甲, 主要用來抵擋弓箭,從戰國中期開始,戰國出現了鐵甲以及金屬鎧甲,士兵的鎧甲多用銅所做,副將以上的官職的將士鎧甲為鐵所做,那時我國的冶鐵技術不發達,所以鎧甲大多説都用牛皮硬藤銅所做,但也有金屬鎧甲。這只是其中一部分,後來將軍的裝備就更好了。
第三,將軍除了給將軍穿上結實的裝備外,一般身邊還要保留衞隊,並且全軍主帥通常不可以親自上陣殺敵(騎兵將軍一般是需要帶隊衝鋒的,主要是因為移動速度比較快,把將軍自己丟下一是指揮失靈二是對將軍來説更危險,即使上陣殺敵的將軍也是全軍重點保護對象),不僅如此,將軍的指揮中樞要嚴密設防,儘量不能讓對方找到破綻,而交戰中需要抓的一個重要機會就是去攻擊敵方的指揮中樞,一旦打破指揮中樞斬殺或者俘虜對方的將軍基本就可以宣告本次戰鬥勝利。
親兵:就中國古代來説,一般是跟將領同鄉同族或者有過出生入死的經歷中選拔的士兵,泛指受到將領本人信賴的部隊。
古代軍隊將領的親兵一般跟隨將領,目的是負責保護將領的安全。平時擔負警戒、傳訊等任務,戰時隨將領衝鋒陷陣。一般多為同鄉、同宗親屬。親兵不會參與屠城、燒殺、劫掠等行為,但他們的待遇比一般軍隊士兵要高很多。古代打仗軍規中一般都會有,“主將死,親衞無故而存者皆斬”的鐵律。
中國古代隋唐以前包括隋唐由於世家門閥強大,誕生了家將以及家臣這種角色,一般是由世家門閥收養孤兒從小訓練而成的,其特點是忠誠,悍不畏死和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等或充任將領私人衞隊或在戰場中的決定性力量,明朝晚期衞所制的徒有虛名,導致地方將領都虛報人數,截留糧餉以用來訓練家丁這種特殊兵種,不可否認其戰鬥力比一般營兵更加強悍和忠誠,但是數量極少,如吳三桂只養了幾千家丁而已,耗費頗多。
基於這三點原因所以在戰爭中將軍是很少戰死的,當然,打的仗多了總有可能遇險,曹操的傳記記載中就曾經多次遇險。兩河流域古代也有發達的文明,國王也常常需要統兵打仗,戰死的國王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