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封王拜相,控制軍隊,這位宦官開啓了唐朝宦官掌控朝廷的先河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經典

李輔國是唐代中期的宦官,身經玄宗、肅宗、代宗三朝,他挾持肅宗,擁立代宗,權重一時,並開啓了唐朝宦官執掌禁軍的先河。

李輔國生於公元704年,原名靜忠,他的父親是為皇帝養馬的僕役。中宗在位期間,因為宦官多受重用。李靜忠的父親為了兒子日後出人頭地,就將其淨身送入宮中。唐睿宗登基後,宦官高力士受寵,李靜忠被送到高力士手下。儘管李靜忠辦事很賣力氣,但一直沒有得到升遷的機會,直到四十歲才撈得個在養馬院管理帳目的差事。由於他出身為養馬人家,對養馬人偷奸取巧之事甚為了解,所以有效地制止了養馬人侵吞飼料的行為,使皇家馬匹養得肥壯。因此,他受到了閒廄使王鐵的賞識,被推薦到東宮侍奉太子李亨。
安史之亂爆發後,太子李亨隨唐玄宗離開京城,逃往四川。在逃難途中,李靜忠小心護衞太子,晝夜不離左右,獲得了太子的信任。行至馬嵬驛時,禁軍譁變,李靜忠參與了龍武將軍陳玄禮等誅殺楊國忠和楊玉環的預謀。當時老百姓攔住太子車馬,請求太子留下率兵討伐安祿山,李靜忠則乘機力勸太子李亨"請分玄宗麾下兵,北趨朔方,以圖興復"。
李享率領軍隊到達靈武后,李靜忠又勸太子稱帝,以便維繫民心,呼籲朝廷各路兵馬勤王。李亨依計改用皇帝稱號,改元至德,任命李靜忠為太子家令,判元帥府行軍司馬。李靜忠被肅宗李亨賜名"護國"。他成了新皇帝的心腹,被委以重任,掌握了禁軍大權,在肅宗的行宮中,參與軍政大事。在這兵荒馬亂之時,李輔國對於撈得的地位和權力非常重視,為了避免其他隨駕征戰官員的非議,鞏固自己的權勢,他辦事處處小心,對皇帝和大臣都表示謙恭,而且不吃葷腥,手持念珠,給上下君臣留下善良的印象。

公元757年二月,李輔忠隨肅宗來到鳳翔,被授予太子詹事,改名"輔國"。唐制,太子詹事統東宮三寺、十率府,正三品。當時,曾擔任太子李亨屬官的李泌,因為被楊國忠所忌,潛遁名山,李亨登基後召他隨駕,委以重任,參議軍政務。李泌很有才能,常常被肅宗召入卧內,談論古今成敗得失之事,但他以山人自居,不受肅宗封賞,這使肅宗對他更為寵信,但這卻招來了李輔國的妒恨。李輔國害怕李泌超過自己,所以就蓄意陷害他。李泌深知李輔國奸險,請求肅宗允許他遊歷衡山,臨行前,他將禁門的鑰匙統統交給李輔國,一去不歸,隱居衡山。李泌一走,肅宗身邊的近侍之官,無人可與李輔國抗衡,李輔國的權勢得以擴大。
公元757年九月,唐軍收復長安,十月,肅宗回京師。李輔國的官職再次大幅度提升,他所管轄的範圍很廣,包括皇宮內苑、百工伎巧、鑄錢修建、農田蓄牧等方面,而且兼管太子宮中和皇帝宮殿內外事宜。文武大臣,要向皇帝奏事,必須先經過他的批准,否則根本見不到皇帝。一時間,李輔國的權勢炙手可熱,幾乎達到朝綱獨斷的程度。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李輔國得勢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排擠健在的玄宗皇帝及其身邊的臣僚。在肅宗將玄宗從成都迎回長安後,由陳玄禮、高力士等一些老臣擔任侍衞。肅宗還派了一些宦官、舊宮人和梨園弟子為玄宗奏樂解悶。玄宗常常帶着陳玄禮、高力士、內侍王承恩等舊臣僚到長慶樓遊玩。一些地方官吏念念不忘玄宗,入朝奏事之餘,常常到興慶宮拜見玄宗。這本是人之常情,可李輔國卻對此耿耿於懷。他深知玄宗身邊的老臣都看不起他,擔心玄宗再度得勢對他十分不利。於是,他就以玄宗在長慶樓接受百姓參拜為口實,向肅宗進讒言,建議將太上皇迎入內宮,隔絕與外面的聯繫,以免發生不測。肅宗認為玄宗不會再取回皇位,沒有同意。李輔國的目的沒有達到,便又生一計,他乘肅宗有病之時,矯詔調派六軍強迫玄宗遷往大內太極宮。玄宗不知有詐,便騎馬出宮,行至睿武門時突然被五百武士攔住去路,玄宗受驚,幾乎墜馬。李輔國率領數十騎兵,飛馳來到玄宗跟前,説∶"當今聖上因興慶宮太小,迎皇遷居大內。"高力士上前喝叱道∶"五十年太平天子,輔國欲何事?"李輔國自知有失禮儀,只好下馬。高力士又對眾將士喊道∶"太上皇問各位將士別來無恙!"眾將士立即收起兵器,翻身下拜,山呼萬歲。高力士讓李輔國同他一起為玄宗牽馬,送到甘露殿。李輔國在眾人面前出了大丑,對高力士等人恨之入骨,離開甘露殿時,只留下數十名老弱殘兵侍衞玄宗。沒過多久,李輔國矇騙肅宗,傳下詔令,勒令陳玄禮離職;高力士流放巫州。

李輔國除掉了前朝老臣、幽禁了玄宗之後,開始加強與張皇后的勾結,利用張皇后來穩固自己的地位。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李輔國又取得了兵部尚書大權,他上任之日,武士夾道歡迎,宰相朝臣皆來慶賀,御廚設食,太常設樂,擺了一天宴席。可是他掌了兵權還不滿足,向肅宗公開提出要當宰相。肅宗認為李輔國資質不夠,就沒同意。於是,李輔國便找宰相裴冕等,讓他們聯名上書推薦。肅宗此時也擔心李輔國權勢過大,便暗中讓宰相蕭華傳話裴冕,不可以和公卿們上表推薦。蕭華、裴冕等人對李輔國的專橫早已不滿,再加上肅宗支持,決意不上表推薦李輔國。李輔國想當宰相的野心沒有得逞,對蕭華等人懷恨在心。沒過幾個月,李輔國矯詔免蕭華為禮部尚書,把親信元載推上相位。李輔國威權日重,知朝臣必有不服氣者,專門派人監視朝臣。這可謂是開了宦官操設特務機構的先例。他出入朝野,數百武士衞從,皇帝的其他寵臣,不敢稱其官名,尊稱他為"五郎"。宰相李揆屈於他的權勢,稱他為"五父"。
李輔國取得了穩固的權力之後,開始與張皇后疏遠,討好太子李豫。李豫並非張皇后所生,張皇后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也千方百計地要控制太子。公元762年四月,肅宗卧病在牀,不理政事。張皇后以肅宗名義召太子李豫入宮,與太子商議誅殺李輔國一事。可是太子李豫認為李輔國是父皇內臣,在父皇病重之時誅殺他們,有些不當。張皇后無可奈何,只好找越王李系、袞王李僩密謀挾持太子,誅殺李輔國。可是,這等機密之事被李輔國得知。李輔國立即率人挾持太子李豫到飛龍廄,隨後指揮禁衞兵士捉拿越王李系及其同謀,軟禁張皇后於別宮。重病的肅宗聞聽此消息,氣絕身亡。
李輔國擁立李豫即位,是為代宗。李輔國自認有功,越發驕橫無忌。同年五月,代宗拜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兵部尚書,實封八百户。至此,李輔國的權勢達到了頂峯。他掌握軍政大權,根本不把代宗放在眼裏,居然對代宗説∶"陛下就在皇宮坐着吧,朝廷內外的事由我來處理。"代宗對李輔國的話深為不滿,但他沒有發作,決心從長計議,等待時機除掉這個心頭之患。於是,仍然對他表示敬重,並稱其為"尚父"。

李輔國權勢極盛,引起了朝臣不滿,但大多人都敢怒而不敢言。只有宦官程元振偷偷地在代宗面前講李輔國的壞話。程元振原是李輔國的同夥,擁立李豫即位後,只被提升為左監門衞將軍,所以對李輔國產生嫉妒。代宗聽信了程元振建議,突然在六月份下詔,解除李輔國行軍司馬、兵部尚書和閒廄使職務,並把李輔國遷移到皇宮外居住。隨後又削除李輔國中書令職務,使其僅存虛爵。十一月,有人夜闖李輔國家,殺死了李輔國,還帶走了他的頭和右臂。代宗下令刻木代其首,埋葬了事,又追贈他為太傅。而實際上,殺人者是代宗所使。
李輔國雖然四十餘歲才得以插手朝政,但是他在短短几年之內,便攫取了朝政軍國大權,氣焰囂張,橫行一時。然而,皇權是野心家的覬覦之物,宦官程元振幫助代宗把李輔國送進墳墓之後,接着演出了一場專權自恣、陷害忠良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