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最大的風險,是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然後不想努力了

那天,跟朋友聊起雞娃的風險。

她説:雞娃最大的風險就是拼盡財力、人力、精力,拼了老命“雞”到最後,發現娃“雞”不出來,還傷害了親子感情,得不償失。(名詞解釋:雞娃,就是父母拼命推着孩子學習,不學各種打雞血)

我當時沒好意思打擊她,其實雞娃最大的風險,不是錢花了,力氣用了,孩子沒“雞”出來,而是“雞”出來了,孩子也考上了名牌大學,結果他不想努力了,只想宅在家裏跟手機電腦為伴,混日子。

雞娃最大的風險,是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然後不想努力了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半月談》雜誌的記者經過採訪、調查,發現北上廣深的“蹲族”已經蔓延到了二三線城市。

雞娃最大的風險,是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然後不想努力了

啥叫“蹲族”啊?這不就是日本的“廢宅族”嘛。

區別不過是“宅男宅女”就是純啃老,一點兒活都不幹,拿着父母的錢蹲在家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蹲族”沒錢的時候就出去找份簡單的工作,幹幾個月,掙點工資,又可以宅上幾個月。

再不然就掙着2-3千的月薪,拒絕加班,一下班就一頭扎進自己的小窩裏,也不出去社交,也不交男女朋友,過着低消耗,低慾望的生活。

這不就是“三和大神”高級版嗎?

問題是三和大神的培養成本和費盡心血“雞”出來的高學歷年輕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要是隻想讓孩子混個兩三千塊工資的工作,爹媽何至於風裏來雨裏去,十年如一日地接送孩子補課、學習,天天吆五喝六地監督孩子學習。

別的不説,光輔導作業那些年折掉的壽命,都不止這個價。

我一朋友説,自打娃讀小學,她開始輔導作業,家裏就開始備保心丸,降壓藥……有一次拍桌子,沒拍好,還把大拇指給拍腫了,兩個星期才消掉。

雞娃最大的風險,是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然後不想努力了

付出這麼多,不指望孩子能光宗耀祖,好歹得月薪過萬吧!結果名校畢業了還不如隔壁職高畢業的小電工,這叫父母情何以堪?

高學歷年輕人家裏蹲,原因挺複雜的。有些和“雞娃”過度有關,有些則是源於社會因素或心理因素。

“雞娃”的騙局:現在努力,以後就會變好

“雞娃”對很多家庭來説,就是一場胡蘿蔔加大棒的博弈。為了讓孩子奮發努力,找到內驅力,父母也算用盡了洪荒之力。

但收效往往甚微。

“雞娃”為什麼這麼費勁兒呢?

因為沒有直接和學習掛鈎的KPI獎勵。很多打工人之所以辛辛苦苦,擠公交,早出夜歸,不敢請假,兢兢業業,還不是為了每個月到手的那點真金白銀。

想想看,孩子得到了什麼?他們可不比打工人輕鬆,他們的學習時長比996更長,可他們得到什麼了?

不過是一紙成績,一句表揚。更多的時候,他們收穫的是滿滿的挫敗感:

花了很多時間複習的科目,還是考得不理想;做了那麼多的練習,到考試的時候還會出錯。學習就是一個找漏洞的遊戲,除了少數天賦異稟的牛娃,大多孩子再努力也難免出錯。

以前我們讀書的時候,父母總唸叨:讀書的小孩最幸福了,無憂無慮的。

現在還有哪個父母這麼想?誰不覺得上學的小孩最苦逼。

現在的父母和老師,就像那種最無良的老闆,一個勁兒地讓小孩幹活、幹活、幹活,還要挑剔他們做得不夠好,拿他們跟同學橫向比較,給到他們的獎勵又極少,有的時候連一句口頭表揚都吝嗇於給。

這種無良老闆要想持續下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畫大餅。

剛好,父母、老師都很擅長畫大餅。

娃讀初中的時候,他們跟孩子説:你現在努努力,考上好的高中。就相當於一隻腳踏進大學的門了。你就輕鬆了。

等孩子拼盡全力進了高中。還沒緩口氣,中考結束那個暑假,高中教材已經統統到位了,父母耳提面命:你現在不提前學,進了高中要跟不上的。比你厲害的同學都在學,你咋能偷懶呢?

好吧,咬咬牙,又是三年。這三年裏,他們聽到了無數次:此時不搏,更待何時?人生中唯一一次公平競爭的機會,就是高考……

等到好不容易,天道酬勤,考上了名牌大學,鬆快了一個暑假,結果進了學校,就發現自己好像走進了牛棚,左也是牛人,右也是牛人。大家都是千軍萬馬擠出來的贏家。

哪敢懈怠?現如今名牌大學的大學生也是很拼的。

前一陣子西北大學學霸的作息表,全網瘋傳,那小哥經常學到凌晨6點,睡一個小時,又去上課了。還沒走出大學校門,就已經有未老先禿的徵兆了。

雞娃最大的風險,是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然後不想努力了

這可是上大學啊,這麼拼。

年輕人能説啥?只有《無間道》裏那句台詞才能表達他們的心情:説好了三年的,結果三年過後又三年,就快16年了,老大!啥時候是個頭啊?

以為本科或者研究生畢業能喘口氣,終於不用再學習,可以走向人生巔峯了?

太天真了!

接下來前面還有996,加班等着呢!

人生實苦,何時是個頭兒?不如放棄努力吧!反正努力它沒個盡頭。

當一些年輕人發現了這個殘酷的現實,他們就躺倒了。

學校和社會,落差太大

也不能怪年輕人怕吃苦。在校期間,無論如何努力是很有用的。高考成功,讓孩子們誤以為,凡事只要足夠努力,就能成功。

分數對每個人來説都是公平的。努力就有回報。

可是職場不是那麼回事,職場和學校那套標準迥然不同。

也許你努力了,但成績是別人的。

也許你的努力讓周圍的人感到不適。

也許你努力了半天,最後也沒拿下那個客户。

也許你努力的姿勢就不對。

職場裏到處都是問題,卻極少有標準答案。

接受了16年甚至更久應試教育的孩子,有一部分真的懵了。感覺好像走進一個迷宮,總是走不出來,總是碰壁。

有的孩子求學之路,一路順風順水,自認為是天之驕子,老師都要高看一眼,進了職場受到一點挫折,就接受不了了。

還有的年輕人,自覺名校畢業,對自己期望甚高,屢次失敗碰壁之後一蹶不振。

還有人在一次又一次失敗中,產生了習得性無助。總覺得無論自己如何蹦躂,都沒有用。

這些人中有一部分,對自己和世界徹底失望了,索性躺平了,宅在家裏,麻痹着自己。

“雞娃”是個騙局嗎?在有些年輕人看來,是的。

70後甚至80後,確實有不少人因為學歷而跳出了自己的階層,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然而隨着學歷越來越普及,越來越貶值,這個可能性正在逐漸變小。

年輕人大學畢業,看看自己的同學,人家家裏早就鋪好了路,準備好了房子,他想什麼時候結婚就什麼時候結婚。

再看看自己,沒有房,家裏也沒支援,只有一對年老體衰的父母,以為把孩子供上了大學,就可以萬事大吉,正等着娃反哺。

落差太大,努力不如平躺着吃土。

如何規避這個“雞娃”最大的風險?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我的觀點是,不要給孩子把大餅畫得太大,最少,你得讓孩子知道,大餅就只是大餅,不是滿漢全席。

可以多帶孩子看看現實,給孩子灌心靈雞湯的時候,也別忘了加一句,成功固然需要努力,也離不開運氣。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順勢而為。

最重要的是,別逼孩子逼得太緊。

人生苦短,開心的時日真的不多。按照現在的形勢,很難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了。那麼哪怕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午後,一個真心實意的擁抱,也是好的。

沒準這些就能支撐孩子走上很久的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11 字。

轉載請註明: 雞娃最大的風險,是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然後不想努力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