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斯登原則:放下家長意識和孩子做朋友,進退有度的參與親子教育

在教育中一些父母出於“權威”的考慮在孩子面前總是板着臉,儘可能地嚴肅不把情緒表現在外面。以此塑造的權威和也許可以讓孩子更聽從管教,樹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但是很顯然這樣的親子關係界限分明,在日常相處中父母於孩子之間的隔閡只會越來越大,在溝通和交流上,父母無法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在面對這樣的親子關係時也不會主動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

藍斯登原則:放下家長意識和孩子做朋友,進退有度的參與親子教育

在藍斯登原則的定義中,當你在向上爬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樓梯的整潔,否則下來時可能會滑到。一個人要做到進退於度,寵辱不驚,這是對為人處世的要求,而對於為人父母的家長來説,親子教育同樣要重視“進退有度”,家長意識太過強烈對孩子來説也是負擔,相處之道在於快樂,允許孩子的自由思想、給予信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重視快樂方式的多樣性,這些都會讓親子教育更加和諧。

不管是學習、工作亦或是生活,積極的態度更能激發熱情,工作而言良好的上下關係,愉快的工作環境可以激發員工的高效表現,效率高績效自然好,這顯然是一個良性循環,而在此中管理者同樣要給予員工足夠的尊重,讓他們感受到平等對待。而對於家庭教育而言,孩子也需要來自父母的尊重,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訴求,那麼具體的家長該如何做呢?

藍斯登原則:放下家長意識和孩子做朋友,進退有度的參與親子教育

一、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思想

在教育中是非教育是大多數家長潛意識下會交給孩子的,即對待一件事非對既錯,然而這些看待事物的觀點往往是成人以自己的經歷和前人總結為基礎形成的是非觀,實際上這種看法並不能代表孩子的的個人意志。在成長中孩子會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所做的判斷也會隨着自己的經歷而產生不同,對此家長要以相對寬鬆的態度來實施教育,基於個人經驗的教育少一點,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體驗,產生屬於自己的獨立思想。

獨立思考的能力會隨着孩子的成長而逐漸強化,這時候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將自己的影響淡化,讓孩子學會獨立面對獨立思考。而在培養獨立意識方面,父母可以在日常交流中將拋出問題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感受,以此既能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更瞭解孩子的內心。

藍斯登原則:放下家長意識和孩子做朋友,進退有度的參與親子教育

二、傾聽孩子的內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實現有效溝通

不同的孩子在性格上會有差異,一些開朗樂觀的孩子會主動和父母分享自己在校園遇到的事,而更多的孩子並不會主動敞開自己的內心,對於家長,內心深處還存在上下之分,認為父母和自己不是“一類人”,比起和父母傾訴,孩子更希望能和知心的同齡人分享喜怒哀樂。

對此父母要做的就是接近孩子內心關於“朋友”的標準。首先朋友的關係是基於平等的,但是在大部分家庭中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涇渭分明,父母長期保持上級姿態,小時候這樣的關係便於管教,但是隨着孩子長大有了自己的思想,繼續以近乎“森嚴”的關係相處會讓雙方產生隔閡,孩子自然也就不願意將自己的內心故事和家長分享了。

以平等的關係相處,在家庭事務上要多聽取孩子的意見,比如定期進行家庭會議,家庭決策也要讓孩子加入增強參與感等等,這些都有助於拉近父母於孩子之間的距離。

藍斯登原則:放下家長意識和孩子做朋友,進退有度的參與親子教育

走進孩子的的內心世界

雖然父母長期和孩子同處於一個屋檐下,但是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卻不夠了解。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教育基本上是和學習劃等號的,學習成績的好壞成了驗證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於是父母、老師關注的焦點都聚焦在成績上。對於學習生活的關注沒有錯,但是家長也不能因此忽視孩子的精神生活。

10歲的小然是家裏的獨子,父親在外工作母親則是個全職媽媽,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媽媽的大部分精力也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每天給孩子準備早餐,放學準時去接孩子,但是這樣無微不至的關注卻讓小然反感。

一天然然媽照常去學校接孩子放學,因為前不久剛期中考結束,再看到孩子的情緒有些低落,想當然的媽媽就以為孩子考的不好,於是開始追問孩子的考試成績,結果小然當即臉色一黑,對媽媽的發問冷漠相待。其實小然這次的成績和平時差不多,只是當天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心情不好,但是小然媽媽卻只關注他的成績,這讓本就不開心的小然難以接受。

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不應只侷限在學習中,在生活上同樣需要關注和引導,而這也是許多家長會忽視的問題。學習只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比起這個,更重要的是健康人格的培養,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來自精神世界的關愛,會讓他們主動封閉自己的內心,即便有什麼心事也不願意和父母訴説,這樣的相處無疑是低質量的。

藍斯登原則:放下家長意識和孩子做朋友,進退有度的參與親子教育

敢於承認錯誤,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完善自我

在家庭關係中,父母為了保持權威會盡力維護自己“高大上”的形象,有時候即便自己犯錯了也不會在孩子面前承認。但是這樣其實並不能增強形象的信服力,更有甚者,這樣的表現放在孩子眼中會成為“死要面子”的表現,對於孩子而言學習更傾向於壞的方面,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顯然家長也不希望孩子未來成為這樣的人。因此面對錯誤,家長要主動承認,並且完全可以以此為“反面”教材教導孩子引以為戒。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其實並不難,其實這不僅是家長完善自我的過程,同時也會加強孩子對家長的信任,讓雙方都以更真實的內心來對待親子關係。

藍斯登原則:放下家長意識和孩子做朋友,進退有度的參與親子教育

不以刻板的親子關係約束情感

在父母形象這件事上很多家長也並非主觀上要保持威嚴,其實這樣的關係中不僅孩子會感受到壓力,甚至於父母也會覺得心累,以近乎朋友的關係相處,生活也會多出許多的樂趣。

孩子和親密關係的人分享內心和自己的新奇想法,而如果父母長期保持高高在上,那麼不要説分享,甚至親近都沒法做到,而傳統的家庭教育中這又是常態,當然很多孩子會表現地和爸爸(媽媽)不親近,其實就是親密關係的程度不夠導致的。既要樹立威信又要保持“朋友”關係需要以尊重為前提,家長尊重孩子,那麼孩子也會反過來在乎父母的感受,理解他們對自己所寄託的希望並朝着這個方向而努力。

藍斯登原則:放下家長意識和孩子做朋友,進退有度的參與親子教育

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

在朋友關係中,除了分享之外鼓勵也很重要,而家長會給到孩子的鼓勵其實也不少,比如孩子生活中做了一些積極主動的事,這時候家長會毫不吝惜地鼓勵,當然在鼓勵的內容上其實也有講究,切記不要“假大空”,比如寶寶真棒,太厲害了之類的,一次兩次會讓孩子感到欣喜,但是顯然滿足感會持續減弱,正確的鼓勵要對事不對人,孩子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足的都可以分點提出,這樣孩子才能積極地看待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藍斯登原則:放下家長意識和孩子做朋友,進退有度的參與親子教育

很多時候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在嚴厲的教育下便於管教,但是家長意識下親子關係只會漸行漸遠,以朋友的關係相處,雖然要做到需要為此付出不少努力,從傳統的思想轉變到實踐的付出,這些都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和諧的親子關係應該進退有度,既要給孩子一定的自我空間,也不能疏忽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49 字。

轉載請註明: 藍斯登原則:放下家長意識和孩子做朋友,進退有度的參與親子教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