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日,重慶,小學生進入校園。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中國網11月19日訊(記者 董小迪)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家長羣”變“壓力羣”......連日來,因為一則吐槽老師的“家長退羣”視頻,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矛盾再次被放大。
為什麼會有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為什麼明明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孩子的教育問題給家長帶來的壓力卻越來越大?當下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形成良性的家校教育關係?
帶着這些問題,中國網記者專訪了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他表示,孩子應在自主教育的基礎上接受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三方面需要分工合作,達到平衡。家長的教育壓力變大與當今孩子的升學壓力上升有關,問題的背後是“唯分數”的教育評價體系。
中國網:針對最近熱議的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問題,有些家長表示沒有精力給孩子批改作業,有些家長認為老師這樣要求是負責任的表現。老師應該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嗎?
儲朝暉:老師不能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家長的主要責任是教會孩子為人處事,沒有責任和能力批改作業。學生的學業主要應由學校和教師負責,家庭可以關注學業,但不能借助於家庭或者學校綁架家庭來提高學生的成績,也不能指望家長訂正作業,輔導學生學業方面的問題。
中國網:為何會出現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的情況? 家長壓力為何越來越大?
儲朝暉:當今家長的壓力,主要來自於孩子的升學壓力,都想讓孩子考更高的分數、更好的學校,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唯分數”的教育評價體系。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導致學生作業量越來越大。在此過程中,一些家長開始主動幫孩子複習功課、批閲作業。而當作業量超出老師的工作量時,部分老師會讓家長幫忙批改作業,這種現象就由少數家長的主動參與發展為部分老師對家長的硬性要求。
中國網:當前我國家庭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儲朝暉:近年來,學校教育綁架家庭教育的現象比較普遍。由學校教師訓練家長,學校把家長與學生一起綁上應試的戰車,作業要家長陪伴、參與、輔導、簽字、訂正,開家長會主要講學生的考試成績和作業。不少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考分,也認為自己應該、能為孩子提高考分做些什麼。其結果是家庭教育的職能反而被放棄,定位偏移,親子關係緊張。
此外,一些行政部門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積極參與其中,卻對自身如何定位、怎樣才能恰當、有效發揮作用未能慎重思考,過度介入本屬私人領域的家庭教育,越俎代庖做了一些超越邊界,擠壓家庭基本權利與職責的事。
中國網:學校、家庭和孩子自身在教育中應該分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儲朝暉:孩子的教育首先是自我成長髮展基礎上的自主教育。在此基礎上接受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在不同社會發展時期、個體發展的不同階段以及不同文化與社會環境中,三方面教育的成分與功能會有所差異,但都需要分工合作,達到一定程度的平衡。
學校是學生學業成績的主要責任方,知識學習主責在學校,家庭教育的主要職能是教孩子為人、處事、接物。不能在家庭正常功能之外加入教育職能,以學校的標準設置家庭,以教師的標準要求父母。
自主教育來自於孩子先天具有的自主性,比如小孩子喜歡主動去模仿、去動手。但隨着孩子進入校園,時間被擠佔,自主性越來越低。因此,從孩子小時候起,父母就應該儘可能地讓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去發揮、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中國網:實踐中,家校教育的邊界很難釐清,應該如何把握家校教育的邊界?
儲朝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邊界沒有標準答案,要考慮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學生的年齡、個性特徵,學生與學校所處的文化背景等。可以由家庭和學校協商劃定。例如,由班級的家長委員會、班主任、各任課教師協商出一個共同原則,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學生作個性化設置。
中國網:如何形成良性的家校教育關係?
儲朝暉:家校既要有合作又要有邊界。合作主要是在育人方面,而非其他,因此,家長和學校要明確各自定位。家庭要避免過度承攬學校教育,也不能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一切由學校負責。家校合作要重視相互溝通,不要相互告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