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假虞滅虢”之計滅了荊湖,像一把尖刀插入了南方諸國心臟

背景
唐朝滅亡後,中原地區相繼建立了五個朝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史稱五代。在中原之外,全國各地先後又出現了十個地方割據政權,統稱為十國。
宋太祖從柴氏孤兒寡母手中弄來的江山,也就是中原地區那麼一小塊,整個大中國,仍然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如北邊的遼國、北漢,南邊的荊南、湖南、南漢、後蜀、南唐等,有的自立一國,有的雖然對趙宋朝廷表示臣服,卻是那種附屬國的形式,土地和人口並沒有真正歸入宋朝的版圖。
宋太祖“假虞滅虢”之計滅了荊湖,像一把尖刀插入了南方諸國心臟

宋朝初年
建隆三年(962年),湖南武平節度使周保權突然向宋朝發來了告急文書,請求朝廷出兵平定境內張文表的叛亂;荊南節度使高繼衝擔心張文表乘機攻打荊南,於是也向朝廷發來告急文書,請朝廷派兵剿滅張文表。
宋朝統一天下的國策是“先南後北”,宋太祖正盤算着如何向南方下手,如今看到御案上的兩份求救信,頓時覺得是天賜良機,終於等來了平定荊、湖兩地的機會了,並計劃上演一出“假虞滅虢”之計。
如果此計成功,就像是一把戰略尖刀插入了南方諸國的心臟,可切斷後蜀與南唐的聯繫,並以此為戰略要地,可三處攻伐:1,配合北邊,西攻後蜀;2,配合北邊,東攻南唐;3,往南攻南漢,再反包圍南唐。
因此,荊、湖無疑是宋朝統一南方之戰中,第一個要平定的目標。不過,要想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還得先説到荊南和湖南兩個政權的歷史了。
一,荊南高氏政權
五代十國時期,諸侯割據,其中實力最弱,地盤最少,最讓給地諸侯唾棄的就是號稱“高無賴”荊南的南平王高季興。
(1)與朱温攀上“親戚”關係
高季興出身於僮僕,最終卻開國稱王。他的一生,絕對是傳奇的一生。高季興從小就到汴州大商人李三郎家裏當家童,他腦子聰明靈活,很受李三郎喜愛。
朱温佔領汴州後,別的商人都紛紛逃跑,只有李三郎主動向朱温進獻了大批物資,解決了軍隊缺衣少糧的問題,讓朱温很是開心。於是,朱温就收了李三郎為義子,並賜名為朱友讓。高季興通過這種裙帶親戚關係,自然也有機會見到朱温了。朱温見高季興既聰明又長相出眾,便讓朱友讓收他為養子,也改姓朱。
從此,高季興與朱温攀上了親戚關係,成為名義上的孫子,擁有進入政壇上的機會。當然,在那個亂世,僅靠這一層面的關係,如果沒有真本事,是不可能出人頭地的。高季興恰恰是憑着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朱温的賞識,才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當時,李茂貞將唐昭宗劫持到鳳翔,意圖“挾天子以令諸侯”;朱温知道不想讓李茂貞的計謀得逞,就派兵攻打鳳翔城,但是久攻不下,士兵也疲憊不堪,正打算撤退。這時,高季興站出來了,説此時正是破城的關鍵時刻,李茂貞只是仰仗鳳翔城池堅固,只要他出城迎戰,我軍必勝。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問題是人家李茂貞就是龜縮於城內,眾將覺得高季興説的是廢話,紛紛不屑,朱温反倒有興趣聽下去,讓高季興接着説下去。高季興胸有成竹地説:“我有辦法讓李茂貞出城。”他讓人到鳳翔城下高喊:“汴梁的軍隊要東撤了,先頭部隊已經出發啦。”李茂貞早就聽説朱温要撤退的消息,信以為真,趕忙率軍出城迎戰,結果被埋伏於城下的朱温軍隊前後夾擊,主力悉數被殲滅。李茂貞只能獻出唐昭宗,與朱温講和。
眾人無計可施,高季興卻能妙計力挽狂瀾,從此就得到了朱温的重用,成為獨當一面的骨幹將領。
(2)獲得荊南根據地
朱温收復荊南後,高季興被任命為荊南留守,他便以荊南為根據地。
高季興在荊南一上任,首先就幹了兩件事,一,建立起完整的軍政機構,管理地方事務;二,四處招攬人才,對一些有名望的賢人如梁震非常尊重,一點都不擺官架子。
一開始,梁震非常看不起僮僕出身的高季興,但高季興一點都不在乎,處處稱呼梁震為“前輩”。可能是梁震被高季興打動了,就漸漸地也幫忙出一些主意,成了高季興的頭號智囊。荊南在高季興的治理下,經濟也有了氣色,一些逃離在外的百姓也紛紛歸附。
朱温活着,高季興還算夾着尾巴做人。朱温一死,高季興就積極擴充軍隊,加固城池,時刻備戰。此時,梁末帝朱友貞正忙於和晉王李存勖交戰,根本就沒有精力顧及到高季興,就算高季興不再向後梁上繳賦税,朱友貞也沒有辦法,反而封他為渤海王,以免他在後院騷擾。
公元923年,李存勖滅了後梁,建立了後唐。經過多年征戰,李存勖已經元氣大傷,因此對於後梁的諸藩,只要表示歸降的,都加以籠絡,高季興就被正式封為南平王。
宋太祖“假虞滅虢”之計滅了荊湖,像一把尖刀插入了南方諸國心臟

後梁時期諸侯割據,荊南高氏南平政權。
高季興能在亂世中生存下來,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後梁、後唐以及之後的王朝都忙於和最主要的對手交戰,無力他顧。主要你表示歸順,中原王朝也就睜隻眼閉隻眼。
另一方面,荊南長期只有三個州的地盤,並且土地貧瘠,物產匱乏,根本不會對中原王朝構成威脅。高季興幾次想擴充地盤,但都打了敗仗。
那麼問題來,既然荊南如此之弱,為何沒有被其他諸侯消滅呢?這就得益於荊南特殊的地利位置了。
荊南被中原王朝、楊氏吳國(後被李氏南唐取代)、馬氏楚國(後被周氏湖南取代)和王氏前蜀(後被孟氏後蜀取代)夾在當中,乃是四戰之地。高季興和他的繼承人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收“過路費”。
當時楊氏吳國以及後來的南唐都和中原王朝分庭抗禮,禁止南方的幾個政權和中原王朝有外交往來。這樣的話,馬氏楚國、李氏閩國(後被劉氏南漢取代)向中原王朝進貢,就只能取道荊南了。貢品經過時,高季興就派兵搶奪,等對方要出兵討伐,高季興就表現出很好的態度,扣除一些過路費,然後就把貢品退回給對方。同時,為了討得一些賞賜,高季興不但向中原王朝稱臣,還向蜀和閩稱臣。
這樣一來二去呢,周邊諸侯就知道了他的品行,也就見怪不怪了,送他一個綽號“高無賴”。
高氏荊南因亂世而存活,從907年到963年一直擁有荊南之地,在五代這個短命王朝遍地的時代,算是一個奇蹟了。不過,隨着中原王朝政權的穩定,貧瘠弱小的荊南滅亡是遲早的事情。
二,湖南周氏武平
後周建立之初,湖南地區是馬氏楚國政權,當時馬希萼、馬希廣兄弟爭奪繼承權。馬希萼藉助南唐的兵力擊敗了馬希廣,並很快平定了湖南;按照約定,南唐軍隊應該撤離湖南,但南唐皇帝李璟卻命軍隊賴在湖南不走了,想借機會消滅馬氏楚國政權。
(1)馬氏楚國內亂
馬西萼引狼入室後,不但沒有加強防備,反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搶修被大火焚燬的王宮上。當時負責維修的是朗州靜江指揮使王逵、副指揮使周行逢。
當時兩人率領了一千多人,幹活乾的非常辛苦;而馬希萼又極其小氣,不拿出任何一點財物犒賞三軍,士兵們怨聲載道。王逵、周行逢也看出來了,馬希萼根本就不重視朗州靜江軍,再待下去也沒有什麼前途,就帶着一千多人連夜逃回了朗州,並擊敗了馬希萼的追兵。
首戰告捷後,周行逢建議王逵立馬希萼的堂弟馬光惠為朗州知州、武平節度使。因為當時王逵、周行逢實力尚弱小,馬氏在湖南還有一定的利用價值,王逵就同意了周行逢的建議。同時,王逵還招來朗州的其他諸軍指揮使,組成了一個軍事指揮小組。而馬光惠知道自己是個傀儡,乾脆就把權力交給了王逵,但由於王逵軍職不夠高,指揮不動其他指揮使。而馬光惠又不管事,整天只知道花天酒地,更不能服眾,就被大家廢掉了。
鑑於此,王逵、周行逢等人乾脆擁立辰州刺史劉言為武平留後(代理節度使)。劉言在辰州多年,頗有建樹,在大家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
劉言告訴朗州眾將,南唐圖謀湖南已久,如今必定會藉着幫助馬希萼的名義攻打湖南各地。因此,朗州(武平軍)和南唐必有一戰,大家需要齊心協力,才能渡過難關。同時,劉言封王逵、周行逢、何敬真、潘叔嗣、張文表等十人為指揮使,彼此約為兄弟,同享富貴。
針對南唐在湖南的勢力,王逵、周行逢等人商議先下手為強,成功突襲長沙,將南唐軍隊趕出了湖南。劉言自封為武平節度使,領導武平、武安、靜江三支軍隊,以王逵為武安節度使,何敬真為靜江節度使,周行逢為武安行軍司馬。
就這樣,他們這夥人就擁有了自己的地盤,一起打天下;俗話説,共患難的,共富貴就難了,很快他們內部就出現了內訌。
當初同時起兵的指揮使們,現在都升官了,要麼是節度使、副節度使,最差的也能混個行軍司馬,個個招兵買馬,擁兵自重;劉言雖然很有才,但畢竟是文官出身,就很難駕馭得了這幫驕兵悍將。於是,劉言就挑唆何敬真與王逵內鬥,周行逢看出了其中的玄機,就找到王逵説:“劉言向來與我們不是一條心,如今何敬真等人又不甘心在主公您之下,主公應該早做謀劃。”王逵大喜,説如果有周老弟幫忙,事成之後,咱們一起共同管理湖南。
(2)周行逢笑到最後
周行逢與王逵結成了同盟,也是先下手為強,一起幹掉了何敬真、劉言等人,並先後佔領了長沙、朗州、潭州等地盤。王逵沒有食言,任命周行逢為潭州知州、武清節度使。從此,周行逢正式有了自己的地盤,礦工出身的他,深知百姓疾苦,在潭州倡導節儉,懲治腐敗,獲得了當地百姓的支持。
顯德三年,周世宗大舉進攻南唐,作為後周藩屬的湖南自然要出兵響應,王逵奉命進攻南唐,大軍經過嶽州的時候,王逵的部將對嶽州團練使潘叔嗣百般刁難,勒索錢財。潘叔嗣可能是言語上有衝撞那些將領,那些將領回到王逵處,就誣告潘叔嗣謀反,王逵就很生氣。
宋太祖“假虞滅虢”之計滅了荊湖,像一把尖刀插入了南方諸國心臟

王逵主政,後被周行逢取代
潘叔嗣聽説王逵生氣,就很後怕,不甘心坐以待斃,就帶兵主動攻擊王逵,並將王逵殺死。部下就勸潘叔嗣佔領朗州,但潘叔嗣沒有野心,就拒絕了,把朗州讓給了周行逢。接着,周行逢説潘叔嗣獻朗州有功,不會追究他的責任,但這只是個煙霧彈,後面還是藉機處死了潘叔嗣。
湖南馬楚之亂後的軍閥混戰,周行逢笑到了最後,他用三個方法成功統治了湖南。
第一,善待百姓,廢除馬楚苛政,將貪官一律貶斥,提拔為人寬厚、廉潔正直的士人為官。
第二,選拔賢才,尊重士族,獲得了謀臣徐仲雅的輔佐。
第三,打壓武將,周行逢兵變上位,自然對武將時刻防範,與宋太祖不同,他是採取鐵腕政策。因此,武將們對周行逢很是忌恨,但也不敢反抗。
周行逢在湖南的統治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得民心而失軍心。雖然表面上維持了穩定,但內力卻暗流湧動,危機四伏。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荊南、湖南政權也及時向宋朝稱臣納貢。宋太祖以雷霆手段平定了二李之亂,杯酒釋兵權,將禁軍精鋭全部掌握在手中,動盪已久的中原王朝迅速變得鐵桶一樣穩固。
宋太祖穩定了內部後,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南邊割據政權,就派人去荊南刺探軍情。回來的人稟告説荊南的兵馬分駐各地,能調動的不過一兩萬人;而且當地百姓不堪重負,對高氏政權很不滿。
如此看來,取荊南易如反掌,可問題是,自從宋朝建立後,荊南年年納貢,沒有足夠的理由也不好攻打啊。正在宋太祖愁眉苦展的時候,湖南周氏、荊南高氏先後送來了求救信,就是上述請求朝廷剿滅張文表叛亂的求救信,這個張文表是怎麼一回事呢?
(3)周行逢去世,張文表叛亂
原來,建隆三年(962年),周行逢去世,在臨終之時,交代僅十一歲的兒子周保權:“吾起隴畝為團兵,同時十人,皆以誅死,惟衡州刺史張文表獨存,然常怏怏不得行軍司馬。吾死,文表必叛,當以楊師璠討之。如其不能,則嬰城勿戰,自歸於朝廷。”
這份遺囑表達的意思如下:
第一,我死之後,張文表必定叛亂。當初,張文表是聯合起兵的十兄弟之一,資格老,但一直被周行逢打壓,現在周行逢死了,他必定會起來叛亂。
第二,要想平定張文表叛亂,可以藉助楊師璠之手。因為楊師璠是周行逢的親家,而且為人忠厚,有謀略。
第三,萬一打不過張文表,就歸降宋朝。
周行逢一死,他的預言果然應驗,張文表真的造反了。由於他在軍中多年,多數將領與他相識,而且認為周保權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根本不是張文表的對手。於是,很多將領就投靠了張文表,並跟隨張文表一起佔領了潭州。
張文表佔領了潭州,周保權就嚇得驚慌失措,就向宋朝發出了求援的信息。
宋太祖接到奏報後,下了三道詔令:
第一,任命周保權為武平節度使,承認其在湖南的統治地位;
第二,允許張文表歸順朝廷;
第三,命令荊南節度使救援周保權。
這上述三道命令,看似矛盾,實則暗藏玄機。宋太祖要以平定張文表為名,借道荊南,順路拿下荊南。等荊南拿下後,湖南的武平政權自然就孤掌難鳴,可以輕易拿下。但這裏有一個關鍵,必須要給張文表吃一個定心丸,讓他再多堅持一下,至少要堅持到宋朝軍隊進入湖南之後,否則,宋軍就出師無名了。
三,宋朝“假虞滅虢”之計,平定荊、湖兩地
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命慕容延釗、李處耕領軍出征湖南,並調集荊南附近十一州的軍隊在襄陽集結,聯合發兵攻打張文表。幾天之後,宋朝派人統治荊南高氏政權,宋軍將借道荊南,前往平定張文表叛亂,希望全力配合。
可就在此時,湖南的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文表因僅有潭州一城,被楊師璠圍困在城中,彈盡糧絕,軍隊逐漸失控了。雖然宋朝已經答應接納張文表,但欽差還在襄陽,張文表擔心欽差到達潭州之前,自己不是餓死也是被亂民殺死。當聽説宋軍在襄陽集結,就高興地派人溜出城池,去襄陽見欽差去了。
欽差告訴張文表的使者説,本欽差將前往潭州安撫張文表。張文表一聽説宋朝欽差將至,有點得意忘形了,竟出城主動攻擊潘叔嗣,但沒想到中了埋伏,全軍覆沒。
此時,事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關鍵節點,即張文表的叛亂已經被湖南內部給平定了,宋朝已經沒有再出兵的藉口了,那怎麼辦?
宋朝的立場
張文表已經答應歸順宋朝,因此,必須將張文表交給朝廷發落。
湖南的立場
楊師璠等人覺得,不交張文表,是違抗朝廷;交了,萬一張文表在朝廷亂説話,我們的生死就難料了。因此,楊師璠當天就處死了張文表。
現在的問題尷尬了,宋朝是打着征討張文表的名義出兵的,不料張文表已被處死,出兵的藉口沒有了。
最後,慕容延釗決定,一方面,迅速把軍情稟告宋太祖;另一方面,繼續行軍,爭取在張文表死亡的消息擴散之前拿下荊南。宋軍很快就到達了江陵(荊南),要求荊南提供糧草,並打開城門給宋軍放行。
平定荊南
此時,荊南內部對要不要給宋軍放行,也吵成一鍋粥了,一方意見是要設伏攻擊宋軍;另一方意見認為宋朝建立後,舉措得當,天下歸心。如今平定張文表,就猶如用大山壓一個雞蛋。如果朝廷在平定湖南後,還有吞併荊南的意思,不如干脆投降朝廷算了,可為百姓免除一場災難,同時也可以保住高氏的榮華富貴。
平定湖南
宋太祖“假虞滅虢”之計滅了荊湖,像一把尖刀插入了南方諸國心臟

宋朝滅荊、湖,像一把尖刀插入南方心臟
當時荊南主政的是高繼衝,是高季興的曾孫,年齡不過二十歲,經驗尚淺。高繼衝聽了兩派的觀點,深感為難。最後,還是決定派人去宋軍大營犒賞了,慕容延釗、李處耕就好酒好菜招待來使,對來使非常客氣。這些人回去後,向高繼衝稟告説,一切正常,讓高繼衝放心。高繼衝聽説宋軍沒有敵意,就下令解散各營軍士,放鬆了警惕。
就在這時,宋軍突然大軍壓境,數千鐵騎迅速將荊南各個要塞給控制起來,年輕的高繼興害怕極了,只能選擇投降,嚮慕容延釗繳納印信。由此,荊南三州十七縣的版圖歸附大宋。一夜之間,慕容延釗、李處耕以假虞伐虢之計,兵不血刃地奪下了高氏經營六十年的荊南。
平定荊南之後,宋軍渡過長江,日夜兼程進兵朗州。朗州周保權還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軍國大事都靠他父親昔日的部下替他拿主意。牙將張從富主張,乘目前軍威正盛,奮力與宋軍決一勝負。他認為朗州城池堅固,即使打不贏,也可以固守,宋軍遠道而來,糧草不足,一定堅持不了多久,到時候自然會退兵了。
可嘆朗州的這些人,沒有一個有頭腦,竟然都同意了張從富的意見,決定厲兵秣馬,與宋軍決一雌雄。
雙方一番交戰下來,宋軍大獲全勝,繳獲了大批軍械物資和糧草,張從富敗回了朗州。李處耕驍勇善戰,且殘忍好殺,看朗州久攻不下,他就想出了一條毒計,挑選出了幾十個身型健碩得俘虜,讓手下士兵將這些人煮熟吃了,將那些瘦弱俘虜,在臉上刺字後放回朗州。
李處耕放出狠話,如果朗州還不投降,一旦城破,所有人都會被宋金吃了。朗州軍民聽到傳言,更是一片驚慌,張從富自知打不過宋軍,逃到西山去了。
宋軍沒費多大的工夫,就攻佔了朗州城,並俘虜了周保權及全家,張從富也被殺死。經過一個月的戰鬥,湖南全境十四個州歸宋,盤踞湖南多年的武平周氏政權滅亡。
總結,宋朝先是平定荊南和湖南,像一把尖刀插入南方,次則滅西蜀,接着剿滅南漢,再定江南,徹底統一了南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384 字。

轉載請註明: 宋太祖“假虞滅虢”之計滅了荊湖,像一把尖刀插入了南方諸國心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