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2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圍繞加強中小學“五項管理”工作介紹“我為羣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
逾七成學生睡眠達到或接近“小學十小時初中九小時”
落實“雙減”、加強中小學“五項管理”(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和體質管理)的第一個學期,76.2%的學生睡眠時長達到或接近“小學10小時、初中9小時”的規定要求,比2020年底有關調研結果有較大提升,有的學校還提供了午休時間和條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會上公佈了上述數據,並介紹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三項管理工作的有關情況。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
呂玉剛介紹,“五項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教育部辦公廳分別印發了關於加強作業、睡眠、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具體管理政策和落實要求。教育部還制訂了《推進“五項管理”落實工作方案》。
在睡眠管理方面,呂玉剛強調,睡眠對學生健康成長至關重要,要着力解決中小學生睡眠不足問題。強調要保證時間,對“3個時間”,包括中小學生每天必要的睡眠時間(小學生10個小時,初中生9個小時,高中生要做到8個小時),以及與這個時間密切相關的學校作息時間、晚上就寢時間,都提出了明確的規定。比如説正常情況下,早晨開始上課時間小學不能早於8點20分、初中不能早於8點,個別有時差的地區,按照當地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要防止干擾,落實3個“中斷機制”,要求作業、校外培訓和網絡遊戲都要為保障學生睡眠“讓路”。個別學生經過努力到就寢時間仍沒有完成作業的,家長應該督促學生按時就寢不熬夜,教師要加強分析和輔導,幫助學生特別是有困難的學生完成好作業。
呂玉剛指出,總體上看,睡眠時間改善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睡眠時間管理成效逐步顯現。學生睡眠管理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普遍重視,全國98.7%的學校建立了學生睡眠狀況監測制度,96.1%的小學和97.4%的初中上午開始上課時間做到“小學不早於8:20,初中不早於8:00”的規定要求,少數地區因為時差的原因制定了符合當地實際的作息時間。
呂玉剛介紹,他們收到了7714萬份家長無記名調查問卷,家長反映秋季學期有76.2%的學生睡眠時長達到或接近“小學10小時、初中9小時”的規定要求。這個比例比2020年有關的調查數據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大概提高了36個百分點,過去大概是40%的學生達到或者接近這個時間的要求。有的學校還給學生提供了午休的時間,如果加上午休的時間,可能達到規定比例的要求會更高一些。
這些成效今天多次衝上熱搜。
清理不適合孩子的問題圖書五千多種
“家裏擁有圖書的量和學生的閲讀成績是密切相關的。家庭圖書的擁有量在20本以下的孩子,與擁有100本以上的,他們的閲讀成績差異是非常顯著的。”閲讀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的重要,我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調查指出,這不僅與閲讀的量有關係,與閲讀的類型也有關係,“比如經常讀繪本、讀圖畫類圖書,對閲讀成績提高的作用不明顯。”
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申繼亮。
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申繼亮在會上引用上述調查結果指出,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愛讀書,這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扯到課外讀物的編寫、出版、發行以及學生的閲讀。所有這些環節裏邊,對學校教育來講,目前最主要的是要保住底線,避免學生閲讀有害的書,或者無效的書。在這種情況下,教育部門要把好課外讀物進校園這個關口,在今年3月印發了《中小學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落實。
小朋友在河北省邯鄲市邯鄲書城閲讀。新華社發
在會上,申繼亮介紹加強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工作情況。在地方落實方面,北京、河北、遼寧、吉林、上海等10餘個省,專門印發了《管理辦法》的落實通知,其他省份也結合“五項管理”提出了加強課外讀物管理的具體要求。在學校健全工作機制方面,全國中小學88.4%的學校都明確了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的責任部門。有77.8%的學校建立了校本化的推薦審核機制。全國32個省級單位、365個地市、3101個縣區都設置了羣眾舉報渠道。
根據《管理辦法》提出的四個倡導的標準、12個負面清單,申繼亮指出,各地學校根據要求,對學校相關的讀物進行了清理。截至12月20日,全國99.9%的中小學已經按照《管理辦法》開展了相關工作,有99.63%的學校已按照《管理辦法》中列出的12條負面清單對校園圖書進行了清理,共清理不適合孩子閲讀的問題圖書5000多種。
小朋友在位於正定新區的石家莊市圖書館新館使用電子屏查閲書籍。新華社發
3085個縣區完成推薦讀物備案工作
各地在開展讀物清理工作的同時,也做好管理和推薦工作。申繼亮介紹,一是建立國家、省、市、縣、校五級課外讀物管理信息平台,為方便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通過平台,及時瞭解轄區內學校課外讀物管理和推薦情況提供了方便,目前已經有32個省級地區、368個地市、3116個縣區、20多萬所學校完成了信息填報。其中,3085個縣區利用平台完成了推薦讀物的備案工作,減少了各省的重複建設,使得各地的數據可以同步化管理。二是組織專家對各學校填報的課外讀物推薦目錄進行指導把關,對一些問題進行反饋,指導學校來剔除問題圖書。三是積極引導一些企事業單位為小規模學校、貧困地區學校捐贈圖書,目前已經為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農村小規模學校捐贈了5000餘冊的圖書。“我們不僅要把好關,同時還要對缺少讀物的學校提供一定的幫助。”申繼亮説。
引導學生多讀整本書
“總的來講,我們對中小學生的閲讀可以概括為12個字:多讀書、讀好書、愛讀書、會讀書。”會上,申繼亮還指出,“多讀書”是要引導學生多讀整篇文章,多讀整本書,在整本書閲讀方面明確要求。這主要是針對當前碎片化閲讀的現象比較嚴重,讀圖、看視頻、打遊戲這些現象佔據了學生相當多的時間。他指出,現在隨着治理的進展,情況有所改進。
在“讀好書”方面,申繼亮介紹,《管理辦法》主要解決的一個方面就是保證學生讀的書無毒無害,保證學生讀的書是有效的。為確保“讀好書”,教育部還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語文課程標準對於課內外閲讀有一個推薦,包括閲讀的量和閲讀的類型都有建議。二是教育部委託相關專業機構,通過組織專家推薦出來適合孩子讀的書,每年遴選出來中小學生閲讀篇目。第三,要求各個學校要建立推薦的制度。申繼亮指出,通過這樣一個辦法,學校可以在課標和中小學閲讀推薦目錄之外,為孩子推薦一些書。總之,“讀好書”主要是要把好關,由我們教育者來為孩子選好書,指導孩子去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