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線”教學,套路化答題:考研產業化隱患露頭

2022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達457萬人,連續7年保持高增長趨勢。激烈競爭之下,選擇考研機構的學生越來越多,考研的“產業鏈條”愈發完備。滿足了部分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其暴露出的一些亂象也讓部分學生陷入低效競爭,甚至給高校招生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

“流水線”教學,套路化答題:考研產業化隱患露頭

考研輔導成了“硬需求”

從北京“雙一流”院校,到西南地區重點高校,最後調劑到“雙非”,“我連考3年,感覺一年比一年難”,歷經“三戰”的考生宋宜告訴半月談記者,雖然自己的目標院校在逐年下調,但備考起來每年都覺得比上一年更吃力。

報考人數上升的同時,也推高了多個專業的複試分數線。以新聞傳播專業為例,考研複試國家分數線(A區)高達創紀錄的367分,比去年高出12分。多個院校新傳專業複試線跨過400分,整體報錄比高達14:1。此外,經濟學、文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個專業分數線都上漲10分以上。

考研人數增長迅速,報錄比逐年提升。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在110萬左右,這意味着457萬考生中將有約3/4的人落榜。“上岸”,成了許多考生最大的心願。

越來越多人加入考研大軍,也讓一些人捕捉到了新的市場信號。“只要肯下功夫,就能賺到錢。”一位考研機構負責人認為,目前考研培訓市場大、需求細,不同規模的機構都能找到消費羣體。“與學科類輔導相比,考研培訓的服務沒什麼不同,產業化特徵已經十分明顯。”這位負責人説。

“流水線”教學,套路化答題:考研產業化隱患露頭

考研學生在上網課

《中國考研培訓行業白皮書2021》顯示,中國考研培訓市場規模已超110億元,年增長達30%以上。多家市場機構預測,2024年考研產業市場規模或將超過200億元。

對於部分考生而言,考研培訓確實是“硬需求”。據市場機構統計,有約22%考生在考研培訓中支出超過了1萬元。一位考生告訴半月談記者,動輒幾千上萬的培訓費成了自己最大的生活開銷,“但只要能‘上岸’,貴也值得。”一名跨考不同專業的考生也表示:“找對考研機構很重要,剛備考時一頭霧水,如果沒人帶着梳理考點,自己很難弄明白。”

部分機構存在“虛把式”

“考研的人太多了,不敢不報班。”某高校大三衚衕學説,“劇場效應”在考研羣體中普遍存在,雖然錄取人數變化不大,但參加考研培訓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形成了“焦慮傳遞”。

市場“野蠻生長”,考生和考研機構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這一方面能夠幫助考生填充信息盲區,另一方面也給一些“虛把式”問題留下了死角。

教育部《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指出,嚴禁招生單位內部人員舉辦或參與考試招生輔導活動。出於此,高校普遍不允許在校師生參與考研輔導。一位機構老師表示,培訓機構老師大多使用化名,很少透露個人信息。

“從授課老師到助教,幾乎都是兼職,流動很大。”北京某培訓機構老師透露,自己並沒有考研經歷,但也在機構講授專業課。相比授課老師,其他崗位則顯得更為隨意。一名考研機構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負責批改作業的多是從學生羣裏臨時拉來的,招聘時幾乎沒有門檻,“要求很低,批改快速簡單即可”。

“現在機構之間競爭也非常激烈,為了爭奪生源,甚至會互相舉報各自存在的問題。”一位考研機構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有些機構為了吸引考生,會收集整理研究生導師的私人信息。

從職業經歷到性格特點,一些機構整理的導師“資料”會在統一彙總後出售給考生。一位研究生導師表示:“在面試階段,不少考生儘管沒有見過老師,但對面試老師已經非常熟悉。”

半月談記者瞭解到,一些機構宣稱在學校內部有“人情網絡”。一名考生反映,有的機構老師上課直播時稱“學校招生辦老師也在直播間”,這讓她覺得這所機構“很靠譜”。多名受訪人士表示,一些機構打着“與學校關係好”的旗號,實際上並不會提供有用的信息

量質並舉,創新招生機制

部分高校老師認為,考研機構“流水線式”教學,對高校選拔學生造成了一定影響。有高校教師表示,批改考研試卷時,經常遇到模板化、套路化的答案,“有些試卷答案如出一轍,看不到學生自己的思考”。

“在培訓機構的全方位‘武裝’下,考生筆試分數越來越高,但招進來後發現,專業素養並沒有什麼提升。”一位高校老師認為,研究生考試應試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對此,多所知名高校也開始積極推進考綱改革,例如在考試中增加“主題寫作”“人文基礎”等靈活度較高的科目。此外,廣東、北京多地教育部門也在推進招生制度改革,如健全“申請-考核”選拔機制、擴大直博生比例等。

受訪人士指出,考研熱潮持續,在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更應做到量質並舉,減少不合理的競爭形態,從招生關開始關注研究生專業素質培養

“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思維下,許多考生唯恐落於人後,不得不加入這場過度競爭中。”湖南科技大學教授黃洪珍認為,考研培訓市場亟待有效的監管規範,進一步來説,培養高素質人才要警惕過度的考研產業化,多在學術教育上做“加法”,在應試競爭中做“減法”。

(半月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58 字。

轉載請註明: “流水線”教學,套路化答題:考研產業化隱患露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