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解救深陷“作業旋渦”的家長

誰來解救深陷“作業旋渦”的家長

    視覺中國供圖

    2月23日,一則“中小學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的新聞彈窗讓崔莉(化名)眼前一亮。她的女兒在北京市某小學一年級就讀。剛剛過去的寒假,崔莉為孩子的作業操碎了心。

    孩子進入小學的這半年,崔莉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作日的晚上,原本的休息時間都被孩子的作業佔滿。崔莉每天都要對照記作業本的內容告訴孩子作業是什麼,如何完成,完成後還要進行檢查訂正,並在記作業本上簽字。

    如今,這樣的情況也許會有所改變。

    在2月23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任課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注重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對存在的問題做好學生答疑輔導。不得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學生的作業,家長的“包袱”

    為了作業,崔莉和孩子每晚的時間都被佔用了。

    “每天,孩子的作業會按照學校的安排記在專門的記作業本上,但是很多要求小朋友看不懂,都需要我們看着本告訴孩子怎麼寫。寫完作業後,雖然批改作業不是學校要求的,但是家長們都要檢查一下。同學們沒有錯題,我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現錯題,我們就在這樣的‘內卷’下‘被迫’訂正作業。最後,學校要求家長每天在記作業本上簽字。”崔莉説。

    “作業”是中小學學生和家長永恆的關鍵詞。由中國兒童中心主編的《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9)》顯示,在上學日,平均每個兒童的校外生活時間分配中,花費時間最多的類別是做作業(包括學校作業、課外班作業、家長佈置的作業、其他作業),佔時87.85分鐘(其中學校作業平均佔時62分鐘),其次是外出遊玩(45.82分鐘),第三是電子產品使用時間(43.24分鐘)。

    報告指出,隨着學段的提高,兒童上牀睡覺時間越來越晚,起牀時間越來越早,睡眠時長、室外活動和玩耍時間越來越少,做作業、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越來越多,學業壓力越來越大,報課外班以加強學習的目的越來越突出,獨立性越來越強。

    張迪(化名)是湖北省一名二年級小學生的父親。説起輔導孩子做作業的經歷,他也十分無奈。

    “我不明白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作業。因為孩子小,不明白作業的具體要求,每一項作業都得家長指導才能完成,有時候甚至要忙到晚上10點,我都想幫她寫作業。”張迪説。

    寒假期間,學校各種不同形式的作業也讓張迪“頭大”。“有的是畫畫,有的是手抄報,有的是錄視頻,有的是一些表格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對照完成,然後打印出來批改簽字。並且也許是受疫情影響,有的要紙質版有的要電子版,要想把所有寒假作業整理出來,相當於我在公司整理一套文件報表。”張迪哭笑不得地説。

    作業為何成了家長的“包袱”?

    不久前,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崔允漷等專家撰文指出,如今,中小學生作業功能被改變,成為追求“分數”、懲罰學生和轉嫁課堂教學壓力的手段。“有的時候,作業被異化為轉嫁課堂教學壓力的路徑。為減輕課堂教學時間緊、任務重的壓力,一些教師採用佈置課外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帶回家由家長指導完成。”

    教育部: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在不久前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明確,不得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呂玉剛表示,各地各校要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加強學科組、年級組作業統籌,嚴格按照規定控制作業總量。要切實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確保作業難度水平符合學生實際,不得超過課標要求;要將作業設計納入校本教研,系統化設計一整套符合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和涵蓋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的基礎性作業。

    “鼓勵佈置分層次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注重設計探究性作業、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作業、綜合性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呂玉剛説。

    呂玉剛明確指出:“認真批改作業這是教師履行教育職責使命所在,也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基本要求。我們要發揮好作業對鞏固學生學習成果、教師科學評價、診斷學情、有效實施因才施教的重要手段,教師必須認真做好作業的批改工作。這個工作要作為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規範來執行。”

    此外,呂玉剛表示,要為家長減負。“家長減負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不給家長增加負擔。我們學校的作業,不能讓家長監督學生去完成,也不能要求家長去批改作業,或者籤核作業。另一方面,家長也不能給學生留過多的額外作業,包括校外培訓的作業。”

    這讓崔莉看到了希望。“希望這項政策可以儘快落實,也許以後家長們真的可以從被綁架的作業中解脱出來。”

    如何控制總量?作業管理並非易事

    如何控制好作業的總量?呂玉剛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要在學校建立作業的公示制度。

    “控制好總量是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的基礎。學校加強作業管理,要加強學科組、年級組關於作業的統籌,不能語文留語文的,數學留數學的,最後加在一起就過量了,學校要合理調控作業的結構和總量。”呂玉剛説。

    然而,控制作業的總量並非易事,不少一線教師表示,各科之間誰來統籌,誰來協調,誰留得多誰留得少,有需要相關機制進一步完善。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第三中學教師劉自學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學校應該有一套完整的作業管理措施。從目前各級各類學校作業方面的管理看,主要放在檢查這一塊,所檢查的內容都是學校及相關機構明確規定了的。而越來越重的中小學生作業負擔,恰恰不在檢查的這一範圍之中。”

    劉自學觀察到,這些遊離於學校管理之外的“隱形作業”包括理科的概念、知識點的抄寫,教師校內外印刷的各種習題、單元檢測,文科的課文背誦、超量閲讀,以及各個科目的預習,等等。

    劉自學認為,要明確除學校檢查以外的其他作業。如小學低年級堅決不留課外作業;再如初中語文的預習,不得要求提前背誦;除此之外的一切練習題堅決摒棄。“多管齊下,堅決杜絕教師隨意亂佈置作業的行為,徹底把多餘的作業拒之校門之外、家門之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97 字。

轉載請註明: 誰來解救深陷“作業旋渦”的家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