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在飄揚的雪花中,濟南市中小學生迎來開學首日。
瑞雪相伴,學生們經過測温後有序進入校園。 新時報記者黃中明 王鋒 攝
近日,在教育部的一場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認真批改作業是教師履行教育職責使命所在,學校的作業不能讓家長監督學生去完成,也不能要求家長批改或籤核作業。作業管理的問題又引起社會一撥熱議。3月1日,濟南市中小學開學,作業批改的問題也成為很多老師和家長近期關注的熱點,多名家長認為,老師批改作業,不代表家長可以當“甩手掌櫃”,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學校多年堅持作業全批全改分層佈置作業提高效率
濟南市燕山學校中學部初一年級主任孫靜介紹,教育部相關政策出台後,學校就針對相關問題作了進一步明確和傳達,其中提到的不同學段學生作業時間規定一直是學校關注的重點。作業要怎樣佈置才能不給學生增加負擔,提質增效?該校採用的是分層科學佈置作業的方式。
“有的老師以前可能覺得,給學生布置作業多一點,以免他們成績掉下來,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有時不是説作業佈置得多就有效果,而要根據學生的情況讓各層次學生都能‘吃飽吃好’。”孫靜説,他們會不定期抽查各年級學生,作業量是否合理,難度是否合適,多久能完成,如果有超時完成的則會找相關老師瞭解情況並加以改進。“老師們不光書面作業會全批全改,實踐類、項目類的作業也會檢查,只要佈置了作業,就會有反饋。”
濟南市舜耕小學十多年前就開始分層佈置作業,多年來一直堅守不準讓家長批改作業這個準則。“如果孩子的作業有困難,不需要你們講,我的電話24小時開機,隨時歡迎孩子們提問。”該校語文教師竇成華説。
有着多年教學經驗的竇成華,在家校共育上也有自己的研究。她時常告訴家長,“最好的教育就是家校共育。”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寫作業期間,為孩子創設和諧的環境和氛圍,減少各種嘈雜的聲音對孩子的干擾。“家長們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天天盯着,一種完全放手,對於這兩類家長,我們也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我們建議緊盯着的家長‘鬆一鬆’,完全放手的家長‘緊一緊’。”竇成華説。
除了學習,家長們還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性情、愛好、健康等多方面,讓孩子全面發展。“優秀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很優秀是我們經常看到的現象,學習習慣未必需要在學習中培養,好的習慣是相通的,希望家長們從學習的小圈子中跳出來,更多地關注孩子的生活、性格和精神的追求,通過整體狀態的調整,致力於孩子好的習慣養成。”竇成華補充道。
家長更重要的職責是促進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
對於不少家長談“作業”色變,“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現象,濟南市小辛莊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崔女士有自己的看法,“雖然老師並沒有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但是作為家長,還是要緊盯孩子的學習狀況。”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崔女士幾乎每天都要盯着孩子寫作業,“其實盯的不是作業寫得好不好,而是從放學到睡覺之前這段時間孩子是如何度過的。寫作業的姿勢、寫完作業之後的安排等都需要家長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如今,崔女士的孩子已上四年級,她也“放手”兩年多了,現在的她做完晚飯,孩子的作業也基本寫完了。吃完晚飯,一起散散步,回來一起閲讀、畫畫是他們家夜晚的快樂時光。
崔女士説,老師從來沒有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即使自己主動承擔了這個工作,老師也會把她“檢查”過的作業,從頭到尾仔細批改,“有時我看不到的標點符號錯誤、漢字書寫錯誤,都會被老師圈畫出來,老師們真的很細心。”她也表示,作為家長不能完全當“甩手掌櫃”,幫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後,即使不用天天“盯梢”,也需要隔段時間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再多的規定也只是對老師的監督,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家長們不能輕易卸下‘重擔’,要時刻繃緊這根弦兒。”
濟南高新區勸學裏小學家委會主任趙士慧認為,老師在批改作業等方面已做得很到位,但孩子的學習不能全靠老師,家庭教育同樣關鍵。“孩子年齡還小,一些習慣養成不能靠他們自由發展,還得家長督促。”她説,自己在家會與孩子進行親子共度、摘抄好詞好句、閲讀打卡等活動,這也是在家校溝通時老師建議家長做的。“我會跟孩子開展點小比賽,例如看誰這篇課文背得快,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家長批改作業的話題也引來不少網友評論,有家長表示,即便老師全批全改作業,學生和家長的壓力也未必減輕,僅是“陪着”孩子寫作業這一項,就耗費了家長很多精力。有評論認為,家長的壓力很多是來自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家長自己的焦慮,而不是老師。
(新時報記者曹莫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