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最禁忌的一個字,2000年來僅3個人拿來取名,普通人不敢嘗試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經典

過去,為了保兒孫福壽永全,有些父母會故意給孩子取俗名,表示接地氣,好養活。中國傳統文化中素來有“怕折了福氣”的思想認知,人保持謙虛不高調,是為了不損福氣;名字不高調也屬於同理,古人認為,孩子名字取得太鋒芒畢露,會克己,不利於將來。

當然這種説法並不是絕對的,多少有些迷信思想在裏面。不過,父母給孩子取名,總歸是寄託了美好的想望,這一點古今通用。今天要説的就是古代父母取名最禁忌的一個字,古代封建王朝延續2000多年,卻只有3個人拿來取名(見諸資料,眾所周知者),普通人不敢嘗試。

這個字就是“王”。王字不是很普通嗎?那是對今日而言。要知道古代有王姓大族,有許多王姓名人,但用“王”字取名的人物,寥寥無幾。不過,用“王”作為字的人有,比較出名的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郭氏。郭氏名諱不詳,但她字“女王”,寓意“女中君王”,相當霸氣。

在秦始皇創造“皇帝”這個名詞之前,“王”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最高級統治者。戰國時期的諸侯們,擁有一定實力後便迫不及待要稱王,稱王是最高級別的榮耀,普通小國想稱王是不太可能的,必定遭到大國打壓,比如齊國就曾經激烈反對中山國國君稱王。

“王”字在甲骨文中像斧鉞之形,代表王權。據史料記載,“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正是因為王象徵着極其尊貴的地位,所以古人通常不會用這個字取名,怕兒孫經不住,折了福氣。不過,凡事也有例外。

中國古代用王字取名的人,最為人熟知的非駱賓王莫屬。駱賓王的代表作《鵝》,每個人上小學時都背過;駱賓王性格也相當霸氣,居然敢跟着起兵討伐武則天,還動筆寫了篇聲情並茂、文采斐然、號召力極強、把武則天從頭罵到腳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什麼“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什麼“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怎麼犀利怎麼來。武則天看完後雖然氣得不行,但也當眾表揚駱賓王才華出眾。然而,徐敬業最終兵敗了,駱賓王從此下落不明。

第二個是馮野王,西漢大臣,外戚,他的妹妹馮昭儀是漢元帝的妃子。馮野王年紀輕輕志向不小,居然敢直接跟漢宣帝要職位,説自己想當長安縣令。不過馮野王並非靠着門第外戚身份橫行的紈絝子弟,他的品行在當時人人讚歎,但後來王氏外戚崛起了,馮野王罷職老死。

最後一個跟馮野王同名,叫顧野王,南北朝時期的大臣、史學家,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的先祖。顧野王仰慕馮野王的人品學識,才把原名“體倫”改成了“野王”。顧野王是個文學大家,書法、詩文、丹青、天文地理無一不精。他屬於善終,62歲在光祿卿的位子上離世。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