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大亂世,一是晉之後的南北朝時期,二是唐之後的五代,在這兩個時期出現了很多個小政權,今天是皇帝,沒準明天就被斬首。軍閥權臣也是輩出,今天主要來講講一個可憐的皇帝孝靜帝元善見。
高歡最開始發家是跟着爾朱榮混,但是爾朱榮這個人裝了一波,被北魏孝莊帝給殺了,於是高歡順利的摘了桃子,把爾朱家其他勢力吞併,然後繼續完成爾朱榮的權臣事業。
扶持了孝武帝元修當皇...額,傀儡,當時元修比較有個性,很不爽事事受制於高歡,於是跑到長安去投奔宇文泰,高歡只好再扶持了一個元善見,是為孝靜帝。
於是乎北魏順利的分裂成了東魏(高歡主政),西魏(宇文泰主政)。
元善見這個皇帝也當的是相當憋屈,高歡在時他也很有眼力勁,知道自己就是個傀儡,為了活命,主動對高歡示好要娶他的二女兒並立為皇后,有了這一層關係,雙方相處也勉強算得上融洽,做傀儡也有做傀儡的覺悟。
然而這種日子在高歡死後就到頭了,其子高澄繼任之後只感覺這天下是我高家打下來的,憑什麼讓你坐這個位置。
不過畢竟元善見也沒出什麼錯,高澄即便再想當皇帝也得找個好機會,於是乎讓人徹夜不離地監視他,一是希望能找出錯處來有正當理由篡位,二是給元善見施加心理壓力敲打敲打。
於是就有了下面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一次元善見與高澄出去打獵,或許是獵物太多人太興奮, 元善見一時飆起了馬,把高澄等人甩在了腦後,按理來説這沒什麼,但是古代行在最前的人身份最尊貴。於是元善見身邊的護衞‘好意'提醒:皇上你慢一點,你這樣大將軍會不高興的。
《魏書·孝靜紀》:帝嘗與獵於鄴東,馳逐如飛。監衞都督烏那羅受工伐從後呼帝曰:“天子莫走馬,大將軍怒。”
高澄對元善見很明顯不放心,在他身邊安插了心腹崔季舒。某天元善見可能心情不太好,發了幾句牢騷,碰巧被崔季舒聽到了,於是馬上稟告高澄。
高澄立馬入宮質問,元善見當然不敢反抗只是推脱沒有的事沒有的事,還設宴招待高澄,本來高澄也不想現在就殺他,也沒有一直逼迫,只是在宴會上高澄向元善見敬酒,元善見不肯喝。
結果高澄馬上翻臉:臣勸陛下飲酒,陛下為何拒絕呢。
元善見被這麼一頂也發脾氣了:反正自古以來沒有國家不滅亡的,大不了就死了算了,別跟我裝。
《魏書·孝靜紀》:文襄嘗侍飲,大舉觴曰:“臣澄勸陛下酒。” 帝不悦,曰:“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活!”
一個皇帝被逼到像地痞一樣撒潑可見也是相當委屈了,如果是忠臣,肯定會羞愧,如果是會收攏人心的權臣,肯定會裝成羞愧告幾句罪,繼續維持‘君臣和睦'的表現。
不過高澄的反應出人意料,什麼君臣之禮都不講,直接過去提起元善見怒罵,“你一天到晚朕個什麼勁?”罵完還不解氣,讓崔季舒打了元善見三拳,最終拂袖而去。
《魏書·孝靜紀》:文襄怒曰:“朕!朕!狗腳朕!”文襄使季舒毆帝三拳,奮衣而出。
元善見也算是個英烈之主,不甘受人擺佈,但是身邊都是眼線,要出去是很難的,那怎麼辦呢?地面不行那就地下,元善見招來親信元謹、荀濟等人密謀挖一條地道,有説是為出去召集忠於皇室的勢力與高家決一死戰,有説直接挖到高澄家去行刺。
然而不管用意如何,都沒有成功,挖到城門處就被將士聽到動靜稟告了高澄。然後
文襄勒兵入宮,曰:“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邪!”
臣子質問皇帝,你是不是想造反?這也是千古難見了。把元善見的妃子、親信盡皆殺了個乾淨。元善見也火了,你這倒打一耙的功夫夠厲害。
帝正色曰:“王自欲反,何關於我?我尚不惜身,何況妃嬪!”
高澄也沒想到元善見這麼硬氣,當時磕頭認慫,但是心中已經暗下決心除掉元善見。
三天後就把元善見徹底囚禁起來,然而沒等高澄先動手,有人就對高澄動手了。
廚子蘭京刺殺了高澄,元善見得知這個消息後很高興,對左右説:“高澄之死真是天意,是朕該掌權的時候了。”
然而...
高澄之弟高洋接過了權柄,第二年元善見被逼禪位,再過了一年元善見被高洋毒死。
客觀來説,元善見並不算差,但是無奈傀儡的命運不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甚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