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在攻打明朝時,為了能擴大勢力,在招降明將這件事上頗下功夫。據説,明將洪承疇被俘後,不論皇太極如何苦勸,就是執意不降,一心求死。但是,為什麼最終洪承疇卻又投降了呢?
洪承疇是福建泉州人,早年讀過幾年私塾,由於父親病故,不得不輟學回家幫母親賣豆乾。
後來,洪承疇得到私塾老師的幫助才重返校園,繼續學業。由於學習機會來之不易,洪承疇特別刻苦,並早早立下治國平天下的大志。
洪承疇在24歲時考取進士,實現了他入仕為官的願望。
然而,洪承疇不光會讀書,他在統兵作戰上也很有才能。
(洪承疇劇照)
崇禎二年,農民軍起義鬧得很兇。陝西總督楊鶴由於手下缺兵少將,將時任學政的洪承疇臨時充為將領,命他平定農民起義。
沒想到洪承疇首戰告捷,連殺敵兵300餘人,並解除了韓城之圍。捷報傳來,朝廷對洪承疇自然封賞頗厚,並提拔他為延綏巡撫。洪承疇一戰成名,在軍中威名大振。
洪承疇帶兵後,一改楊鶴“剿撫兼施,以撫為主”的策略,他全力剿匪。對那些投降的流寇也不留活口,因此農民軍損失極為慘重。李自成的軍隊也由於遭到洪承疇的猛攻,死傷無數,最後只帶18人突圍出去,躲在了陝南商洛山中。
就在此時,皇太極趁亂率清軍攻打遼東一帶,眼看遼東就要淪入其手,崇禎情急之下,把正是清剿農民軍殘餘勢力的洪承疇調至遼東,希望他能挽救遼東敗局。
面對皇太極的重兵壓境,洪承疇認為應當且戰且守,步步為營。
但崇禎一心想力克清軍,一再下旨催戰。
洪承疇無奈之下,只得倉促應戰。不曾想卻被皇太極阻斷了糧道,將他及明軍困在松山。雖然屢屢突圍,但都以戰敗告終。
無奈之下,洪承疇只得死守松山,等明軍支援。
然而明軍遲遲不見,城中糧草卻一天比一天少。雖然皇太極屢次派人勸降,但洪承疇只是不應。苦撐半年後,城中草根樹皮都尋覓不見時,清軍發動攻勢,一舉奪下了松山。洪承疇戰敗被俘,成了皇太極的俘虜。
(皇太極劇照)
俘虜洪承疇,皇太極大為高興,畢竟洪承疇是明廷文武雙全的重臣,如果能投降清廷,自然對打擊明朝起到重大任用,所以皇太極對洪承疇相當重視。
據《明季北略》記載,洪承疇被帶到皇太極面前時,清軍喝令他跪下,但他死活不跪,反而大聲斥罵:“吾天朝大臣,豈拜小邦王子乎!”
皇太極見他不肯屈服,只得將他“拘所北館”,為了打擊他的鋭氣,下令不得給飯他吃,只給點菽水讓他喝。
此後,皇太極多次派人勸降。但洪承疇只是充耳不聞,不理不睬。清軍見他堅決不降,一怒之下便拔刀要殺他,誰料洪承疇竟“延頸承刃,始終不屈”。
不光如此,洪承疇還以絕食對抗,以至“米漿不入口者七日”,大有以死殉國的意願。
那麼如此倔強的洪承疇為何投降了呢?
關於洪承疇投降有3種説法。
一是《清朝全史》記載,説諸文臣對洪承疇勸降失敗後,皇太極親自到囚禁洪承疇的地方。洪承疇見他時立而不跪,他亦不在意,反而看洪承疇衣服單薄,便解下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疇身上,並對他多有關切。於是感動了洪承疇,這才臣服於他。
二是《清史稿·洪承疇傳》記載,説皇太極想收服洪承疇,便命范文程勸降。范文程見到洪承疇沒有提投降的事,只是談古論今聊了半天。隨後,范文程向皇太極彙報説,在聊天時,屋樑上的灰落下一點來掉到洪承疇的袖子上,洪承疇將灰拂掉了。范文程説,洪承疇連衣服都如此愛惜,必愛惜生命。皇太極於是親自探視,見洪承疇衣服單薄,便解下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疇身上,並對他噓寒問暖,洪承疇大為感慨,於是下跪臣服。
三是《清史通俗演義》中記載,説洪承疇這個人極為剛正,唯一的缺點就是好色。於是有滿蒙第一美人稱號的莊妃,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太后,向皇太極毛遂自薦,請求去勸降洪承疇。
在得到皇太極同意後,莊妃便託了兩盞酒盅和一壺蔘湯來到了洪承疇的囚房中。
(莊妃劇照)
莊妃生得花容月貌,且一副楚楚動人之相,把個洪承疇看得心酥眼熱,只是一勁地胡思亂想。所以莊妃柔聲喚他時,他不忍不答。結果三言兩語,就被莊妃套得他家有老母,還有嬌妻美妾,膝下亦有兒郎。於是莊妃感嘆,好好一家人,如今竟落得個如此境地,於是淚眼婆娑,惹得洪承疇也忍不住垂淚不止。
後來,莊妃又挑明瞭自己的身份,並對洪承疇多有規勸,然後才入情入理地分析現實情況。最終在她的勸説下,洪承疇終於放棄了殉國的念頭,轉而同意投降清廷。
以上説法,第一種和第二種差不多。只是第二種比第一種詳細一點。第三種,皇太極用莊妃色誘一事,顯然有些不靠譜,是小説家的杜撰。當然了,關於洪承疇究竟是怎麼投降的,顯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史料:《清史稿》《清朝野史演義》《清朝全史》)